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4909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为三月谱曲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自己或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春景。2制作春天景象的课件。3配乐朗读带,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春天,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3小结,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1)“呢喃”读准音nn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小精灵儿童网站四、指导写字。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2指导写字。(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第二课时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一)学习第一、二小节。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4试背第一、二小节。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师: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三、小小赛诗会。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2小小赛诗会。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四、作业。1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一节,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2.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写一首小诗,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不约而同、目不转睛、庄严”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3通过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4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自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5背诵课文57自然段。自主积累词、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图片、资料。2国歌录音带。3课文朗读带,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有没有同学亲自看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和大家讲讲?许多同学在电视上看到过或听说过。老师已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资料,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交流一下。2激发学文兴趣。同学们多么向往首都北京,多么渴望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啊!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去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吧。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一)读课文,自学要求会认的字。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读准生字的音,查字典或读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2检查自学情况:(1)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2)指名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音,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随文识字:伐:读f。组词:步伐。“伐”与“代”不同,“伐”字右边多一撇。耸:读sng。组词:耸立。弧:读h。组词:弧线。“弧”与“孤”区别:读音不同,“孤”读g;偏旁不同,一个是弓字旁,一个是子字旁。窑:读yo。组词:窑洞。“窑”字由“”和“缶”组成。彻:读ch。组词:彻底。“牺牲”都是形声字,一样的偏旁。“牺牲”为什么都是牛字旁呢?因为在古代把祭祀用的牲畜叫做“牺牲”。“牺牲”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泛指舍弃自己的利益。(二)学习写字。1出示字卡,读一读要求会写的字,复习字音;或读一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说一说字义。2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仪、耸、敬”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小精灵儿童网站(2)“规”字注意左边的最后一捺变为一点。“彻”字中间的“”不要写成“”。(3)“辈”先写上面的“非”,再写下面的“车”,上下写得一样宽。3每个字在写字本上写两个。三、再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2讨论。教师相机引导:(1)说一说课文一步一步地写了些什么。(2)找一找课文中关于时间推移的词句:“广场上的灯还亮着”“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蓝天下,国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从时间推移和叙述内容可以看出,课文是按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3)按照升旗仪式前、升旗仪式时和升旗仪式结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开头交代了观看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描述了人们在等待升旗的场面。从“成千上万”知道来观看升旗的人多,从“有有还有”了解到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行业,进而体会到全国人民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向往、渴望的心情,并感受到这时天安门广场的庄严气氛。小结: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吸引着亿万中国人。我们热爱国旗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热爱祖国的心是一样的。(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作业。自学课文第二和第三部分。画出不懂的地方,查字典或查资料了解,可以在书上作批注或笔记。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升国旗时)。(一)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武警官兵护卫国旗走到旗杆下一段),了解这一段仪式的过程。渲染气氛,激发情感。1观看录像。2说说自己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武警官兵是怎样从天安门城楼下走出来到旗杆旁的,说说这时人们的心情、广场上的气氛。3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引导:(1)读一读描写武警官兵来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从这些描写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描写武警官兵走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有:迈着、踏过、画出、登上、肃立。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武警官兵升旗的动作整齐、熟练、规范、雄健。)(2)这时,人们和“我”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怎么体会“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等词语的意思?(从人们和“我”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时人们动作一致、神情专注而激动,表现了人们一样的心情:对国旗的热爱、尊重,在这庄严的仪式中产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撼。)(二)学习“国旗升起来了”这一部分,感悟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1师:旗手们肃立在旗杆旁。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播放录像:升国旗、唱国歌这一段)学生看录像,在唱国歌、升国旗时全班同学应起立,向国旗敬礼。2学生谈谈自己刚才观看升旗仪式的感受。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声、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你们都想到了些什么?学生也可以结合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感受谈。3那么,我们课文的作者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4至6自然段,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怎么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有资料的同学将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教师讲一讲有关“井冈山”“长征”“延安窑洞”“开国大典”等革命历史故事,与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中讲到的这些革命史实。教师小结: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辉煌篇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你们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多少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换来人民的解放!”5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来背诵5至7自然段。二、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化情感。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2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谈谈对“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这句话的理解。3总结:国旗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爱国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板书设计: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升旗前:有有还有升旗时:迈、走、踏、画、登、立、扬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望着国旗,听着国歌升旗后: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3、桂林山水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2、静。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3、清。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5)齐背。4、绿。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二)了解桂林的山。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板书:(奇、秀、险)2、奇。1)齐读“奇”一句。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2)指导朗读。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2、理解“连绵的画卷”。板书:连绵的画卷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演示:地图。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3、齐读全段。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四、桂林山水歌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五、总结升华。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演示:“鉴山楼石刻”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层层剖析 领悟内涵桂林山水句子教学一得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的确,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语气比较强烈。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叹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师:你的课外知识挺丰富的,居然还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去掉第二句)是啊,这句话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生齐:排比句)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生齐: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评析】这个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获得语感。这三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水美。通过第一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象美;通过第二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通过第三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出情境之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桂林山水 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生:桂林的山水很美。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生:(齐答)喜欢。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师:是写桂林的水吗?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生:写桂林的水。师:(板书:水)第三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师:(板书:山)第四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和水。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生:最好的。生:是第一的。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生:桂林山青水秀。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生:欣赏桂林山水。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生:观看。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生:观赏。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生自学。教师巡视。)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生:静。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师:清、绿。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生:漓江的水静静的。生:漓江的水清清的。生:漓江的水绿绿的。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生: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漓江的水真绿啊!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生:(再念)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生:(齐念第二句)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生:(齐念第三句)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生:不能。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师:翡翠是什么?生:是玉石。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生:瑕。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生:无瑕的翡翠。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生:(念课文)。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生:(齐念)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生:(念)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生:像的意思。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生:(念第二小节)师:这节写什么?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生:(念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第二课时师: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学生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两个词我不懂。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红叶很多,很有名。红叶就是枫树叶。师:(把学生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生:(齐)拔地而起。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生:各不相连。教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明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生:老人望着远方。生:老人在思考。生:老人在沉思。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生:像伏在地上。生:好像在沙漠里蹲着。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生:等我们骑上去。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生:在饮水。师:对。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生:形态万千。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生:就是说样子很多。师:就是说变化多。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生:奇。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生:不是奇怪。是说样子很多。生:很少见的。师:对了。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生:叫奇峰。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生:叫奇峰罗列。师:“罗”是什么意思?生:散开的。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师: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生:危山。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生:危险。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注释(出示小黑板:不安全;损害;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生:用第三个。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好方法。师:对。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生:危峰兀立。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生:怪石嶙峋。师:(出示词卡)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生:(念课文)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生:是说山陡。师:山陡,不易通过。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于理解。教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了学生接受知识、理解词语的思路发展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深刻了。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生:是美的意思。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生:秀丽、秀美。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师:色彩明丽就是颜色鲜明,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丽?生:(指一座山的中部)师:色彩明丽就是很美。色彩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生:明丽。师:丽才是美。“明”呢?生:鲜艳。生:明快。师:对了。明快,色彩明快、美丽。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教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两节课文结构相似,避免重复的讲解。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势很雄伟。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生:(念课文)师: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师:还有-生:还有迷蒙的云雾。师:(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生:不是。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生:连绵不断。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师:什么叫舟?生:小船叫舟。师: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美丽的江中游览,好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做。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始就写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写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写桂林的山水像连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开头讲文章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生:(读课文)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生:山河。生:河山。生:江山。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生:山河秀丽。生:大好河山。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师:改成感叹句会吗?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利用形象,激发想象。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学生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养学生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能力。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二、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出示小黑板)漓江波4、古诗二首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正确朗读这首诗。 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f乃ni俱j苔ti扣ku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ng。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两句。)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