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3943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考纲要求3-4 种群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二、考点梳理考点1、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指在单位 或 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2)、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 和 等。2、出生率与死亡率(1)、概念:指在单位时间内 或 中的个体数目占 的比率。(2)意义:是决定 和 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与迁出率(1)、概念:指在单位时间内 或 中的个体数目占 的比率。(2)意义:是影响 和 变化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1)、一个种群中各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 ;稳定型: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 ;衰退型: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 。(3)意义:可预测 的变化。5、性别比例:种群中 的数目的比率。例1、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多选)A.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变式1、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变式2、(2010年海南T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考点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1)适用范围: (2)常用的取样方法: 、 ,取样的关键是 (3)计数方法: ,(4)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重捕标志法(1)适用范围: (2)、前提条件: (3)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3、抽样调查法(1)、适用范围: (2)、计数方法: ,例2、(2010年福建T26)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6-l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变式3、(2010年课标全国理综T31)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 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 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 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变式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考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 、 、 、 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研究了种群 规律。2、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条件种群增长率K值曲线曲线形成的原因思考:K/2在生产中如何指导农业生产? 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哪些?例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变式5、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难以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变式6、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三、高考再现1.(2014福建理综,3,6分)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2.(2014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3.(2014广东理综,6,4分)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4.(2013课标,5,6分)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5.(2013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6.(2013课标,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7、(2015新课标卷,31,8分)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8、(2015新课标卷,31,10分)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四、知识网络构建五、反馈检测1.(2014河南实验中学一模,6)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的分布属于丙型B.乙是种内斗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2.(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模,29)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3.(2014贵州联考,6)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4.(2014浙江嘉兴一中摸底,30)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的增长B.试管比试管内的种群先到达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5.(2015安徽六校一次联考,29)(16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会变小。世纪金榜(实战演练)答案1、A2、A3、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4、【答案】竞争;c、a;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5、【答案】C高考再现答案:1.B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D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的平均值,C错误;分析图可知,每年的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2.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这个最大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3.B由图可以看出该幼虫的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多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立即影响松树的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正确。4.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x=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5.B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6.答案(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出生率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3)随机取样(2分)(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结构以及能量传递等知识。(1)草原上所有生物获得的能量最终均来源于草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随机取样是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7【答案】(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大于(1分)【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1) 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 ;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2) 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8【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馈检测1.D分析甲、乙、丙展示的种群的空间特征,甲为集群型,乙为均匀型,丙为随机型;种群的分布体现了一个种群的空间特征,并不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水平结构对象是某一地方的所有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D错误。2.C前4年,值为定值,-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3.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所具有的。4.B由表格数据可知4支试管中最初的环境适宜,种群都经历了类似“J”型增长;试管与试管相比,培养液体积相同,但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多,种群较早达到K值;试管与试管相比,起始酵母菌数相等,但培养液体积多,所以试管内种群的K值大;试管和试管中培养液体积相同,但试管中起始酵母菌数多,所以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5.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