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3906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版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版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版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全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共26篇课文,分为七个单元。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第一单元为“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第二单元为“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术成果;第三单元为“有志竞成”赞美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第四单元为“世界各地”展现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第五单元为“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第六单元为“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第七单元为“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214个生字,掌握151生字,继续练习写钢笔字、毛笔字。4、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5、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要坚持语文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阅读课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好四种能力。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认读能力。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朗读与感悟能力,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研读重点词语,让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6、习作(1)、本册习作可概括为五个特点:体裁多样化;内容生活化;表达的自主化;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2)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三、课时划分:第一单元 14课时第二单元 11课时第三单元 16课时第四单元 11课时第五单元 14课时第六单元 13课时第七单元 14课时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周次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12月22日2月27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422月28日3月 6 日2、暖流 3、只拣儿童多处行4、早433月 7 日3月13日5、古诗两首练习一443月14日3月20日6、梦圆飞天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453月21日3月27日8、神奇的克隆练习二463月28日4月 3 日9、海伦凯勒10、二泉映月474月 4 日4月10日11、郑和远航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484月11日4月17日13、精度与略读我读书我快乐练习三494月18日4月24日14、秦兵马俑15、埃及的金字塔4104月25日5月 1 日16、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四4115月 2 日5月 8 日放假0125月 9 日5月15日17、爱如茉莉18、月光启蒙4135月16日5月22日19、我和祖父的园子20、谈礼貌4145月23日5月29日练习五21、七律 长征4155月30日6月 5 日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3、大江保卫战4166月 6 日6月12日练习六24、古诗两首4176月13日6月19日25、望月26、灰椋鸟4186月20日6月26日27、水练习七4196月27日7月 3 日期末复习4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以“春光无限”为主题。【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单元内容: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其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形式上,句子短,合韵上口,响亮反复。暖流一文中,叙述了江主席对南开师大师生的关心呵护,对他们成长的关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早这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第4课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二、单元要求:1、认会本单元1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以及要积累的词语。2、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只拣儿童多处行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早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5、古诗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和要求背会的课文。三、单元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和要求背会的课文。2、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两首古诗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四、单元课时安排: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课时 暖流 2课时只拣儿童多处行 2课时 早 2课时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一 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教学内容多种渠道学语文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1、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2、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课 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学生每人一篇自己写的作文教法与学法教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1家中:第1页的插图。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日、利用电脑、收看电视)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什么,是怎么做的。(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4)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四、课外延伸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你想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二、继续观察插图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2观察第3页下面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论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三、总结与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语文-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时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4贝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 插入 更换调序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七、总结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同桌间可以交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画面,并有条理的进行叙述。课外小练笔:你通过哪些渠道学语文,学得怎么样?有条理的写下来。学生继续观察图画,并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学生注意说出图意启发学生总结: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学生试说句意,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小组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呢?学生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反复修改板书教学反思课 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内容教学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 时 两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教法与学法情境导入法、三读法:读书读书再读书、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三、指导写字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描红、临写四、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感悟文本。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渎(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2第二部分。(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6)指导朗渎第3?节:听课文录音。自由练习。开火车朗读。评议。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有学生熟知的植树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真倾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词,相互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首尾呼应)出示第一部分:讨沦: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好这-节?(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第二部分,并注意句子的停顿。默读第3-7竹,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有感情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连句成节。练习写话,要求:自拟题日: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设计荒山披绿装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教学反思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内容教学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课 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光盘、挂图教法与学法情境导入法、三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检查读书情况。师: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四、围绕“行”字理思路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玉谰堂五、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感悟文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三、学习5、6自然段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这两段话: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再读读。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课件:展现海棠树图。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四、学习第7自然段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板书: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1、出示第8自然段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六、拓展,运用语言出示课件(春天的图)七、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一、学生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认真倾听,并适时做笔记。二、学生提出读懂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三、1、学生自由读文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互相交流学习字词的方法四、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完成课堂练习一、学生齐读课题二、1、自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写儿童多的句子朗读。2、生读,读出春光的美。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并畅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三、让生找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2、生反复读,并交流体会春天的美景。读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学生用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到处总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教学反思课题:3、早教学内容教学课文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 时两课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三读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2板书课题:3早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讲解: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南墙上-匾东面正中-画画前面-先生座位四面-学生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自由读思考: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b.指名说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d.腊梅花美在哪儿?e.指导朗读这段话。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三.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朗读课文。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1、 生齐读课题2、 听录音朗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按要求自读课文4、画出不懂的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5、根据自学要求完成自学内容。练写生字完成作业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及疑问小组讨论交流: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学生根据挂图口述屋内陈设自由读第6、7自然段思考问题自由读第6、7自然段,思考: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体会以花喻人的写法,感受鲁迅的品德正像腊梅花一样。作业: 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我们的教室或你的房间等。板书设计3早三味书屋梅花鲁迅教学反思课题:4、古诗两首教学内容 教学古诗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难点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课 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文录音教法与学法运用四步法(释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学习两首古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读第一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2)指名画出停顿。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开火车朗读。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齐渎,;逐行朗读,逐行理解。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5体会写法。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配乐齐诵全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2)介绍作者。2、学生自学古诗。(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四、布置课堂作业自读第一首古诗,读准字音学生完成初读任务学生回答、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诗人的资料交流难理解的词开火车朗读。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齐渎。指名试说诗意学生看图画,听音乐再次试说诗意体会写法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诗句。指名表演背诵。)1、指名背诵游园不值2、指名说说游园不值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认读生字,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学生自学古诗: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学生读古诗,并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诗意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说诗意,同桌相互练说。讨论这首诗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默写古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重点难点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课 时三课时教学准备师:幻灯片(谜语等)生:朗读“诵读与赏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第一课时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第一部分(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尧猫臭)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2、第二部分(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3、第三部分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形象吗?)(2)猜谜。(班级)4、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2)指名读,相机正音。(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欣赏(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三、作业: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再创作字谜竞猜 第三课时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2、练习3、反馈(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二、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3、反馈(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的要求(2)评议小结。三、作业1、课堂:写钢笔字。2、课后:练习册-单元自测(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3)学生猜谜。(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指名背诵,集体背诵。(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1、课堂作业: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2、课后作业:背诵丝丝小雨再创作字谜竞猜学生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分组分问题练说。(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的要求板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由一篇通讯报道和两篇说明文组成,弘扬我国威,展示人类最新科技成果。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神舟”5号梦圆飞天,弘扬我国威“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随着对宇宙的不断探索,人类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梦圆飞天我们读了会有一种自豪感“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一篇短文两次写到我们中国人的“脸”。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么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么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我们读了会有一种雄壮感“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响起来了”、“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双耳聆听着这震撼人心的歌,双眼紧盯着“直指苍穹”的火箭,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精神抖擞,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读了会有一种成就感“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科学事业的历史跨越!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具有强烈的探究性“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诞生了。” 奇妙的克隆为了说明“克隆”的奇妙,在语言表述上也很奇妙。一是把深奥的话往浅显处说“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以快速克隆自己。”二是把深奥的话进行对比说“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