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3777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体制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之为教育改革的世纪。因为随着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把学校教育推向了风口浪尖。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前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如:美国提出“阅读挑战”,提出要让所有美国儿童三年级末能够独立有效地阅读,并且为了切实保证目标地顺利实现,总统亲自做动员报告,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大学生“热情参与,有偿服务;倡导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进来。 日本由倾向于详细讲解文学性文章转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重视语感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国改革重点是对经典名著的阅读,选拔考试由原来的全国统一考试定成绩转向过程性评价与全国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定成绩。法国把加强拉丁语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五年级选修拉丁语,高中必修课程。 瑞典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将瑞典语的5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 芬兰课程改革高考由1+x方案(“1”即母语)改为4+x方案(“4”包括母语、第二官方语言、外语、数学或科学)。台湾地区语文教育改革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纲要”,从国语学科到包括国语、本地土语、闽南话、外国语等的语文学习领域的转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语文教育改革,方式各样,但共同点都是对传统的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改革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以往的应试教育使得语文教学被扭曲,死板的方法,生硬的要求都难免使人望而却步。语文教学应该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应该是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 (二)教育现状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新课程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摸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切实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可行之路。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这种形势要求新课程必须进行有效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高中语文的新变化可以说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我们原来更加偏重于知识能力,但是各个学科现在提出了三个维度。 现在的这三个维度,可能第一线的老师们并不陌生。比如说,原来我们对课程的理解:课程就是一个运动员在跑步,指向终点。就是跑到终点我们给他一个评价,比如一个田径运动员,他跑了 100米需要多长时间。我们更加关注结果,现在新课程更加关注过程,就是一个运动员跑的过程,既关注过程,同时也很关心结果。从一个人的完全发展来看,在整个过程中首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因素,或许也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第二,就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他的一种表现,他的一些学习方法、一些技巧,都是的,也包括良好的习惯,都应该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纬度里面。而原来我们作为一门课程来说,其学科因素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这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学科本身就不存在。语文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还是作为我们目标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如果没有知识能力,那么,情感价值观也好,过程方法也好将无所附丽。它就不成为一门课的课程。所以我是这么理解它的目标体系的。 2、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对于中 国很多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有可能很艰难。东方人习惯于接受学习,多少年来习惯于接受学习,而在强调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时候,将学习方式也变成一种个体的独立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要改变过来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毕竟值得我们去做。改变单纯接受学习的状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学生自己说要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因此,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改革。另外一点就是,高中课程和过去的目标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现在高中提出有选择的学习,有人提出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语文。这样的话,原来的课程结构就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单一的结构与模式曾经适应全中国所有的学生。 打个比方,过去的课程就像是吃食堂标准餐,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而现在是自助餐。他可以自主选择。 3、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的调整。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也体现着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能力和课程建设的基本水平。 结构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还需要调整,开放了很多的选修课。开了选修课以后,让学生选了,怎么样保证开放的同时需要有序。要建设新的课程机制,在这个上面,如果讲高中语文新课程跟过去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最突出的归纳起来应该是这么几个方面。 高中语文课程与过去相比,它无论是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 还是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以及课程评价上都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最重要的转变还是要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设置,开始阶段叫做设计,这里面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不说各国,但起码是已经进行改革的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与方案;那么另外一个,我们还要研究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有什么不一样。确定内容也好,目标定位也好,与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教育理念的变化、手段的变化,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些;针对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改革它所遇到的问题。这个开始之初,有个什么世纪教育大讨论, 97年末开始的那个大讨论,把语文教育骂得 “误尽苍生 ”,非常激烈,尖锐。不管批评是否非常准确,有一点,原来的问题大家揭示了很多。像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人还是要冷静地反思,有的时候有的批评很尖锐很刺耳,但是我们总要去反思。其中揭示的问题也不少,但是本次改革突出要解决的问题: 1、 “学科中心 ”问题,这样一种观念和做法。 2、 “知识本位 ”问题。 3、 “技能训练至上 ”问题。而且如有些人所说,这个技能很可能是应试技能,到后来还很可能不完全是语文技能。前些年,这些问题普遍存在。最后一个,还是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好,现在不敢说。多年来,大家一直都在谈一个问题:语文教育效率问题,比较低下,希望通过改革有个明显的改观。有的问题希望能有所改善,但是学科中心不仅仅是语文学科问题,自从建立了学科以来,各个学科就建立了自己的 “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以外,你的事我不管了。直到大学,甚至大学以后,这种问题都存在着。有些问题不仅仅是物理、还包括数学等等,是很复杂的问题。要运用综合学科才能解决的问题,那有的人就不行了。我只知道数学,我只知道化学。在语文方面,你应该有这个体会,有的数学老师反映:学生这道题目做不好,不是数学问题,而是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是语文问题但是语 文老师不管,这不是我的事。我只教我语文课本上的东西。这就是学科中心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就是三条: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意思是第一它的基本语文素养应该得到全面培养,不能只是知识技能。从三个纬度来谈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构成的方法。那么另外一点呢,我们不需要把这个全部念出来,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有些老师很担心,这么讲是不是会工具性削弱了,课程标准里提到的就是要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是工具性。另一个方面,在这个理念里,提到的育人功能。讨论高中课程方案,里面有个问题,课时分配,就是学分分配,这个 和中学老师抢课是一样的。第二,语文课程另一方面的价值很多人都忽视了。就是它育人的价值。他在培养方面,比如就谈到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让他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等等,语文课程有它独特的优势在 于不是老师和你讲道理,而是在阅读讨论中受教育。对学生情感的丰富、人格健全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语文的教学往往和人的丰富、个性的健全、文化品位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养成是割裂的。他就只关心那个智力因素,不关心非智力因素。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优势恰恰在这里。结果把语文学科变成了一个榨干了的壳 ,认为这就是语文,把它的丰富性抛弃了,所以长期以来我们语文的教学就像 张志公先生所说,我们教材里有很多文学作品,但是不把它作为涵养心灵的或者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手段,而是作为读写训练的材料。 “读写训练材料 ”这是 张志公先生的原话。我们这次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就非常突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这就是我们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第二条,就是注重语文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个想法就是高中学生语文能力从哪些方面去估价它,或者说我们的课程目标从哪些方面来展开,它跟义务教育阶段不一样的。义务教育阶段分成这么几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高中课程目标不是从这些方面来展开,是从其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来设计,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它的构建,它的评价。所以,对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另外一个想法是什么呢?就是对所有学生来讲,从道理上来讲,人跟人有差异,有的人偏重于应用,有的人偏重于审美。我们在幼小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差异,一个想法,在课程结构里就有这个想法,是允许和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有的人在语文领域增强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的人可以增强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方面你多花时间多花功夫去学习。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不要太偏废 ,要均衡发展。所以谈到基本理念第二个方面就是均衡发展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作好详尽的考察研究,这样才能对各地的新课程改革起到却是有效的指引作用 王 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