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学生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652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清照生平;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目标导学】1、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李清照被誉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这是一首闺情词。李清照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2、关于词牌“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合作探究】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明确: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蕴含的意义是什么?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能力提升】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客袍:旅途穿的衣服。1、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2、这两首词尾句都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它们在表达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分析。【巩固提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红藕(u) 玉簟(din) 霎(sh)时 含垢(gu)忍辱B.因为(wi) 炽(zh)热 角(ju)色 力能扛(kng)鼎C.赧(nn)然 游说(shu) 罗裳(shang) 为虎作伥(chng)D.修葺(j) 绰(chu)约 马嵬(wi) 颠(din)扑不破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金钿 垫圈 淀粉 海鸥 消除 销声匿迹B. 佃租 殿堂 玷污 飘零 嚣张 藕断丝连C. 耦合 藕荷 惦念 骠骑 淆乱 呕心沥血D. 典籍 怄气 讴歌 剽窃 消赃 打架斗殴 3、 名句默写(1) 红藕香残玉簟秋。 , 。(2)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 莫道不消魂, , 。4、 请以诗人的名字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扩展阅读】李清照词的愁情艺术 在作者如林、名家辈出的我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女作家,她以词闻名,也工诗、善文、并有词论流传。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一对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本可白头偕老,长作学问,但命运多舛,婚后不久赵明诚出守莱州,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从此颠沛流离,孤零零地走完了她的后半生。读罢李清照的词作,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个“愁”字,国破家亡之愁、夫妻生死离别之愁成了李清照词的主题。 一、深闺锁“愁”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府柳絮泉畔一座朱门粉墙的大院里,其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为“后四学士”,著作颇丰。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神宗时宰相之女,李清照与秦桧的夫人王氏是表姐妹,如此家庭,使李清照的命运定格于闺阁之中。应该说,在未嫁赵明诚之前,闺房是锁不住李清照的,从读书、习字、学画到荡秋千、出游、“打马”,少年时代的李清照无疑是一位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在她的小令点绛唇蹴罢秋千和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闺门闲暇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守,自此,李清照闺房紧闭,离情缠绕,落墨皆泪,满纸是愁。送别赵明诚,李清照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李清照闺阁言愁词的杰作。全词上隐下显,跌宕曲折,极力渲染不忍离别的愁苦状。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愁”,是通过在深闺中睹物所思展现出来的。李清照的词,绝大多数缘起闺房,由身处闺房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来托起那一片片情愁。二、以景衬“愁”清照将自己紧锁在闺阁之中,同时也将自己紧锁在忧愁感伤之中,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又岂是一个“锁”字了得。李清照词“愁”的表达,还溢于春秋时令和花草树木之中,“春风”、“秋雨”、“海棠”、“红梅”、“白菊”、“牡丹”、“黄花”、“柳枝”、“芭蕉”、“梧桐”是李清照“帘”外世界的寄托。女词人身居帘内,愁满闺阁,女词人目极窗外,一怀愁绪,又上心头。这类缘情布景,借景衬愁的词在李清照笔下很多,笔者以为情景相衬最佳的莫过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女词人笔下,风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组成了一幅凄凉的图画,而这幅图画与那独立垂帘之下的弱女子相映,其凄凉之感跃然纸上,字字令人潸然。李清照词在运用以景衬愁的表达方式时,常常泼墨花草树木,或自喻,或对比,把个“愁”字写活了。在行香子草际鸣蛩中,女词人以梧桐落叶衬托自己易逝的年华。又是一年秋风起,情愁不知升几许?触景生情,叹物叹时更叹人,其愁不言自明。李清照词中以物比人的方法,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得最妙。“离别”和“相思”导致了“愁”与“瘦”,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主人相比映衬,以黄花之瘦衬自己之瘦,其生命似乎已与黄花合而为一。难怪清代学者谭莹在古今词辨中说:“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三、借酒浇“愁”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酒的作品数不胜数,似乎中国古代的骚人墨客,大都和酒结下的不解之缘,要从饮酒之乐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李清照词中写酒的有10余首,但几乎每一首中的“酒”都连带着一个或隐或现的“愁”。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女主人愁绪满怀,饮酒未酣,已成醉人,可谓酒未醉人人先醉。女主人与心上人在梦中相见,她欣喜若狂,不觉惊破了美梦,醒来一看,她孑然一身,空对红烛,有道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