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一课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651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器”一课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细胞器”一课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细胞器”一课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器”一课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谢燕 (双流永安中学 邮编:610219) 摘要:本节课以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进行教学设计,探讨核心问题在本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重难点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从而掌握重点。 关键词:核心问题 细胞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内容,而本节内容细胞器是重点内容,本课时主要能够识别细胞器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三、教学用具 学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本节内容基础知识填空清单,绝大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就能在教材中找到。这样做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本,并且把握住本节内容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学案预习内容 图1 (二)新课导入 展示繁忙的工厂图片,并介绍“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车间和部门组成,如:采购原料的部门,对原材料进行初加工的车间,再加工的车间,质监部门,销售部门等等,而一件优质产品是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根据预习,能够回答出:动力车间-线粒体、能量转换站-叶绿体等。但学生并不能回答完整。(三)讲授1、前测题-检测预习效果(5min) 前测题以简单的选择、判断、简单知识的提问等形式进行,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本堂课采用简单知识提问:如果把细胞比作工厂,那工厂的各个车间相当于细胞的哪些结构? “动力车间”线粒体 “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叶绿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脂类合成“车间”内质网 蛋白质进行加工的“车间”及“发送站”高尔基体 “消化车间”溶酶体 “仓库”液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胞器是中心体,而接下来我们就对这八种细胞器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提问,既可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又相当于对细胞器进行了总结。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0min小组完成,5min小组展示点评) 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根据教材对细胞器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内容。 图2 此处表格的填写,因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有部分学生填写存在错误,有些甚至并没有及时完成表格中内容的填写。教师将小组讨论的成果选了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指出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地方,最后教师展示答案,请学生订正。3、精讲细胞器(约7min) 呈现八种细胞器图片,并提问各细胞器的名称(若学生有回答不出来的细胞器,就给学生时间让其查阅教材),让学生再从形象层面认识细胞器,介绍线粒体外膜、内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并请学生思考: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有何生理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这种方式可以增大内膜表面积,从而增大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表面积。 内质网、高尔基体为单层膜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区别?其中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形成的一层一层的结构,并且有囊泡。除此之外,溶酶体、液泡也为单层膜结构。无膜结构为核糖体、中心体。教师介绍核糖体为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分别是蛋白质和RNA(此处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也会介绍,因此让学生提前进行了解目的是让学生清楚认识核糖体是无膜结构),教师介绍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着重强调一个为中心粒,而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则为中心体。此处通过两个问题进一步的提问和教师重点的强调,让学生对细胞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4、细胞器的其他相关内容(2min)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预习内容 我们介绍的这八种细胞器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什么? 要分离这八种细胞器采取的方法是什么?5、课堂练习(10min)例1.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A.麦芽糖酶B.雌性激素 C.胰岛素D.载体蛋白例2、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藻没有E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C.植物细胞都含有C、E、FD.A、D及植物细胞的液泡都是单层膜结构两道例题进行细胞器内容的检测,从实际课堂中发现这两道题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两道例题对于知识点具有概括性,而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甚至讨论才能得出答案,笔者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其中例2提问了A-F各细胞器的名称。这两道题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碰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到此,一节课的时间转瞬即逝,进行课堂总结。这就是本节学习的八种细胞器,我们要能够认识这八种细胞器的形态、分布及功能。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简洁,层次清晰。教材上基础内容、学生一看就会的知识点通过基础知识填空进行课前预习并通过前测题进行检测,课堂上解决需要应用、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的解决依靠学生活动进行解决,如:小组讨论表格的填写、问题串等形式。核心问题解决与否用两道例题进行检测。此外,笔者上课时进行提问,若书上有的知识点学生仍没回答出来,则让学生翻书再进行回答,不会直接给出学生答案,如完成活动1细胞器表格的填写后,展示细胞器的图片,学生仍回答不出细胞器的名称,笔者让学生翻书查看后再进行回答。这样通过引导能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掌握知识点。整个课堂表现为教师轻松,而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进行思考、讨论等活动解决问题。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并请其他学生点评的作用。而这样的课堂才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和合作交流等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理念有以下措施:(1)基础知识课前预习。教材上简单的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通过基础知识填空在课前预习完成,而预习可以通过前测题进行检测,这样可不必再课堂上用宝贵的40分钟时间再重复简单易懂的知识点。(2)选择有价值的活动及例题。课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活动及例题要有讨论、思考价值,即活动及例题并不是基础知识填空,而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概括。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既要能够解决该探究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解决的兴趣,本节内容表格的填写及两道例题都达到了这样的目的。(3)通过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课中核心问题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概括或涉及到前几章的内容,如:表格中动植物共有的细胞器需要通过教材P46图3-7总结得出,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的填写需要第一章的知识点。高一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或对之前的知识点有所遗忘,就会存在困难。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再仔细阅读教材图3-7,或翻书到第一章让学生寻找答案,获得结论。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出学生解决的途径,而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答案,既能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又能获得自己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