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2509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材料主要化学成分A刚玉、金刚石三氧化二铝B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硅酸盐D沙子、石英二氧化硅解析:A项,刚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而金刚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碳。答案:A2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关于普通玻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B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C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D无色玻璃是纯净物答案:B3(2012年孝感统考)硅是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种主要元素,下列有关硅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为Si3N4B碳化硅(SiC)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C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为SiO2D二氧化硅为立体网状结构,其晶体中硅原子和硅氧单键个数之比为12解析:二氧化硅晶体中,一个硅原子可形成4个硅氧单键,故硅原子和硅氧单键个数之比为14,故D错误。答案:D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COSiO2=SiOCO2C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H2D硅酸与烧碱溶液中和:H2SiO32OH=SiO2H2O解析:A项,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Ca(HCO3)2,A不正确;B项,不反应;C项,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不生成H2,C项不正确;D项正确。答案:D5关于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下列各组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Na和NaOH最终都会变成Na2CO3B浓H2SO4、浓盐酸的浓度都会变小C水玻璃和玻璃都很稳定,不会变质D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解析:水玻璃为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答案:C6(2013年南阳市期末)X、Y、Z分别是三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单质,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1)XZM;(2)MXN;(3)MYRX。若X是非金属单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X单质的元素可能为氧元素BM、N中,组成X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一定相同C组成Z单质的元素不可能是氧元素DY一定为金属单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推断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X、M、N这三种物质的确定,X作为单质,和单质或化合物反应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而且N是氧化物,初步想到的是碳;X既要作为反应物,又能成为生成物,既能与M反应,又能被M生成,而且R是氧化物。进一步说明是碳;根据(1)XZM;(2)MXN;(3)MYRX反应可确定X为C、Z为O2、M为CO2、N为CO、Y为Mg。将相关物质代入(1)、(2)、(3)的反应中验证,无误,说明推断正确。根据这6种物质,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7(2012年乐山市第二次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和Si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Mg、C、S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只生成一种相应的氧化物C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D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解析:SiO2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A项错误;Mg、C、S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B项正确;稀硝酸、稀硫酸均不能将木炭氧化,C项错误;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项错误。答案:B8绿柱石又称绿宝石,其主要成分为BenAl2Si6O18,也可以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则n为()A1B2C3D4解析: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3BeOAl2O36SiO2,n为3。答案:C9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是()往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石墨是导体,晶体硅是半导体制玻璃过程中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H4比SiH4稳定ABCD解析: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通过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所以与符合题意。答案:A10(2013年济南市2月定时练习)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A铜和硝酸反应B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细铁丝在硫蒸气中反应D碳和氧气反应解析:铜和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铜和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A项错误;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物为碳酸钠,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物为碳酸氢钠,B项错误;细铁丝在硫蒸气中反应产物为硫化亚铁,C项正确;碳和大量的氧气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碳和少量的氧气反应产物为一氧化碳,D项错误。答案:C11(2012年东城区示范校综合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标签破损,如图。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预测和验证,其中错误的是(包括预测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选项预测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ANa2SO4稀盐酸、氯化钡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Na2SO4溶液BNa2CO3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CO3溶液CNa2SO3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品红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原溶液是Na2SO3溶液DNa2SiO3过量稀盐酸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解析:B项的结论错误,原溶液可能是Na2SO3溶液。答案:B12(双选)(2012年上海市静安区一模)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各100 mL倒入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BB烧杯中通入的CO2体积为448 mLC通入CO2中,不能确定A烧杯中的溶质D通入CO2后,C烧杯中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21解析:CO2通入NaOH溶液后烧杯中得到的溶质可能为:NaOH(未反应的)和Na2CO3、Na2CO3、NaHCO3和Na2CO3、NaHCO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先后顺序)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CO2NaClH2O。故A、B、C三烧杯中的溶质最后为氯化钠,根据钠元素守恒知,n(Na)n(Cl)n(HCl)0.2 mol/L0.100 L0.02 mol,故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A项正确;根据上述三个反应知,当1时,才有CO2放出,根据图像知,A烧杯中未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257513,说明A烧杯中的溶质为NaHCO3和Na2CO3,且n(Na2CO3)n(NaHCO3)12,C项错误;B烧杯中未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505011,说明B烧杯中的溶质为Na2CO3,则B烧杯中通入的CO2体积为0.2 mol/L0.050 L22.4 L/mol0.224 L224 mL,B项错误;C烧杯中未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752531,说明C烧杯中的溶质为NaOH(未反应的)和Na2CO3,且n(NaOH)n(Na2CO3)21,D项正确。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8分)(2012年萧城模拟)硅和氮均是自然界含量丰富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环境、能源及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影响和广泛应用。试回答下列问题:(1)向大气中排放NOx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答两点)(2)工业上利用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下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3)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为_。答案:(1)酸雨光化学烟雾(2)SiO22CSi2CO(3)Si3N414(14分)(2012年威海市一模)X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性。有关生产过程如下:为了确定C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已知F、G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可作光导纤维。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为_;X的化学式为_。(2)写出下列方程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由I可作光导纤维知,I为SiO2,根据题给第二个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和“F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知F为硅酸,H为硅酸钠;由EG是加入了硝酸银和稀硝酸,生成了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中含有氯离子;则化合物C中含硅、氧两种元素,故A为硅,B为氯气,C为SiCl4,D为Si(NH2)4,X为Si3N4。答案:(1)SiCl4Si3N4(2)SiCl44NH3=Si(NH2)44HClSiO2H2O2CO2=H2SiO32HCO15(14分)(2013届安徽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现利用下图中提供的实验装置,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A中加热装置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C装置的用途是_。(2)仪器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_。(3)仪器F中需加入的试剂是:_,其目的是_。(4)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_。(5)有人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你认为这个缺陷是_。答案:(1)除去CO2(2)氧化铜或氧化铁(3)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从而证明氢气的存在(4)G中石灰水变浑浊(5)没有处理尾气16(16分)(20122013学年第一次东北大联考)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工业生产粗硅的反应有:SiO22CSi(粗)2CO;SiO23CSiC2CO。若产品中单质硅与碳化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工业上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若反应为Si(粗)3HClSiHCl3H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整个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假设每一轮次制备1 mol纯硅,且生产过程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中HCl的利用率为90%,反应中H2的利用率为93.75%,则在第二轮次的生产中,补充投入HCl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解析:(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A族。(2)根据反应SiO22CSi(粗)2CO,SiO23CSiC2CO,生成1 mol Si需C 2 mol、SiO2 1 mol,生成1 mol SiC需C 3 mol,SiO2 1 mol,产品中Si与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参加反应的C和SiO2物质的量之比为52。(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纯)3HCl。化学方程式为:SiHCl33H2O=H2SiO33HClH2。51。答案:(1)第三周期A族(2)52(3)SiHCl3H2Si(纯)3HClSiHCl33H2O=H2SiO33HClH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