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433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教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教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2训练使用工具书。教学过程: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二、引导尝试。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3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6小结,鼓励。三、训练使用工具书。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5总结评比。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教后小结: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针对开学即到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 “园丁之歌”选入了三篇课文,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述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书法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陶校长的演讲 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见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虫图。习作1是描写人物的事迹。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4个字要求会认读。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会运用关联词“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5.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园丁之歌”的单元主题。6.观察社会,学会在不同场合的请教方式。7.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能抓住一两件事情来描写人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三、情感目标1师恩难忘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陶校长的演讲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古诗两首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4习作1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四、教学重点1.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注重理解课文,能完成课后思考。2.师恩难忘重点研究感悟“师恩难忘”,表达尊师感情。3.陶校长的演讲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方式。4.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寓问与答,平白如话的写作特点。五、教学进度1.师恩难忘 3课时2.陶校长的演讲 2课时3.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3课时。练习3课时。1.师恩难忘中兴小学王广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渴望内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2出示要求:a老师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b.读通句子,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4检查自读情况。说说哪些词语你最欣赏?出示词语:正月 娓娓动听 衣襟 炊烟 歇脚 茂盛 念叨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恍如 引人入胜 滋润 拄着 拐杖 恭恭敬敬 往事 幼小 教诲a.开火车读b.齐读。c.指名读。三、逐段朗读课文过渡: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下面呢我们就要进入让大家展示你预习之朗读成果的小站了。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的怎样,待会请你们起来评议。A.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老师相机点拨,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作好记录。B.学生评议。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了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第三段: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1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2请同学们用陈述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五、指导写字“歇”的左半边的写法要注意。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姥lao( )炊chui( )歇xie( )nao( ) cui( ) xi( )2填字成词。身( )其境 ( )人入胜 ( )生难忘( )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3认真诵读课文。齐读课题听读,思考按要求自学交流自学情况开火车读齐读听读,正音指名读课文评议交流词语理解情况讨论交流听读,思考指名交流齐读习字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课题师恩难忘课时2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一、复习导入1填字练习身( )其境 ( )人入胜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 )生难忘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作者到了上学的年纪,要去上学了。4用陈述的语气读这一段。细读第二段(2-7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段。2田老师口才怎样,文笔怎样?那么文章是怎样来写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呢?3自读思考:a.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四个年级上课的?b.田老师讲的故事怎么样?c. 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交流: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呢?(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最后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他是怎样讲故事的呢?(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呢?(形容田老师说的生动,使人爱听。)从你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你觉得田老师讲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什么意义?(故事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能够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过渡:(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我们上课,故事很形象很有教育意义。故事讲得也很动听。说明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教学很有艺术性。)板书:田老师讲故事 我听故事 艺术那么第二段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很好,教学很有吸引力呢?A.(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意思是?这说明-你来读读B.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也说明-你来读读C.(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引人入胜的意思是?这更加说明-你来读读这里把故事比作春雨,滋润着我,也就是作者把自己比作了花、草、树木,春天是这些花、草、树木生长的季节,而春雨能够使花草树木更快地生长。这说明了-你来读读在这里作者是通过写自己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来突出田老师口才文笔好,教学艺术高超的。4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们觉的田老师的课有什么特点呢?5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写出了田老师是个口才文笔很好,很会教书的优秀教师。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过渡,四十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个著名的作家。有一年我回家乡去,我们一起来读。学习第三段1齐读第三段2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4指导朗读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5小结并板书。难忘:像40年前行礼深深感谢6这时的老师已经退休在家,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个老人。我遇到了这个老人老师是怎样做的呢?7我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呢?8他们谈着谈着,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涛,他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9看着老师,想起了第一堂课的情景,想起了四年中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再也忍不住了说:10齐读。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呢?三、小结:1是啊,老师是像一只红烛,以爱心燃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以心血的圣火燃烧,烧毁了愚昧与无知,用智慧和真理的灵光,照亮了茫茫的人类世界。田老师给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我”感激他,“我”怀念他。是啊,正像老师,您好中写的那样: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作业 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听读,思考学生自学思考学生讨论,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学生根据思考题学习课文,深刻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与发现 指导朗读学生齐读思考讨论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朗读训练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学生相互交流齐读交流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进行作业 第三课时课题师恩难忘课时3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一、复习检查1辨别组词。娓( )炊( )歇( )诲( )尾( )吹( )息( )海( )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他先把这苜诗念一篇,又连起来讲一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 )( )(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本文生宇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4学生练习描红。四、课堂作业1听写、文后练习。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2照样子,写词语。例:歇歇脚恭恭敬敬3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2)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身临其境4教师堂批作业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交流练习情况齐读部分重点段落学生交流自己对全文的总结练习描红进行课堂练习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韧”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2.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3. 情感目标:a.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b .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质疑1.师板书“演讲”,理解演讲的意思。2. 板书课题:陶校长的演讲“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陶校长是谁?什么是演讲? 陶校长演讲给谁听的?他是在什么时候演讲的?演讲的内容是什么?)3.了解演讲知识教师介绍演讲的结构和特点。结构: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感情激烈,感召力强)(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二、初读课文1. 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检查自读效果课件出示词语:锻炼 堡垒 鞭策 源泉 激励 坚忍不拔正音:“锻”、“炼”、“鞭”都是前鼻音,“炼”、“垒”、“励”的生母都是边音“l”,不能读成鼻音“n”。3. 分段朗读。学生评议。4.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健康是生命之本?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a. 指名回答。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e. 朗读体会。 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5.齐读本段。四、课堂练习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五、作业复述陶校长演讲的第一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3.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4.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3. 为什么要这样问?4. 如何才能做到呢?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思考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到关键的地方时,可把它勾画出来,方便学习掌握,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圈画出来,重点理解。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明确本段的中心话题是“学问”,本段的层次为: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3.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指名读这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么做才是“专心致志、”“坚忍不拔”、“钻进去”、“展开来”。5有感情朗读课文。三、学习余下段落1. 学生自学三四两问。2. 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3. 全班交流:a. 你明白了什么?b.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第三问 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 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4. 朗读指导。5. 齐读课文。四、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五、拓展 以陶校长提出的这四问为标准,结合实际,以某一天为例,检查自己在这四方面是否有进步,有,进步在什么地方?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呢?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学生交流,从自身出发,检查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上的表现,促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励自己进步。)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学问 前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根本 真人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具学具: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一)导入学法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二)指导学法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1)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2)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3)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三)迁移巩固学法(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四、课后延伸作业五、作业设计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学法学习1抓字眼、明诗意2提问题、想诗境3悟诗情、咏诗句(三) 迁移巩固学法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1抓字眼、明诗意2提问题、想诗境3悟诗情、咏诗句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具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1挖掘积累:组织学生古诗的背诵活动评价: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2对话导入: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4.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学生表演10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1.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诗配音朗读) 3听着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五、课后作业背诵所见 1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2抄写古诗自由朗读古诗检查反馈:指名读认识生字正音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组织学生朗读古诗学生四人一组,读一读,推荐1名学生比一比。看看谁最棒男女生互相比着读学习古诗感受捕蝉意趣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朗读: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学生小组讨论朗读重点理解“振”、“林樾”。再读课文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学生质疑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听示范朗读学生表演交流学生作业习作一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3.正确运用写人的方法。4.学会自主修改作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写得细腻感人。教学准备:例文、课本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1.自读例文,想一想: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为了把人物写活,还要注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分小组讨论、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内容: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四)拟题,完成初稿。(五)组织修改。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改。把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读一读,交流意见。再次修改。(六)誊写作文。第三课时讲评练习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3.写好钢笔字。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2.教学第二部分。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分组交流,共同回忆。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小结: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2指导。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3反馈。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认读要写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2.练习。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三、小结四、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板书设计:练习1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