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分类排序教学案例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308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分类排序教学案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数学分类排序教学案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数学分类排序教学案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分类排序教学案例研究好玩的瓶子活动目标:1、学习探索按物体的高、矮、颜色进行分类排序。3、能用瓶子拼摆几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活动准备: 高矮不一的怡宝牌纯净水瓶子若干(每组六个),瓶内装水,瓶盖内点上红蓝两种颜料,每小组桌上画一大一小两个红、蓝颜色的圆,活动室地上画一条长长的铁轨。(枕木红蓝相间)火车鸣笛的录音带。玩具火车一列。活动过程:1、 教师放火车鸣笛的录音并出示一辆玩具火车引出操作材料。(纯净水瓶子)师: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幼:汽车、火车。师:这列火车今天给小朋友运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猜猜会是些什么礼物呢?幼:、苹果师:他猜的是苹果,你来猜猜是什么?幼:香蕉师:嗯,香蕉,谁再来猜猜是什么?幼:玩具师;哦,玩具,真棒,还有谁想来猜猜?师:这些礼物就摆在你们桌上,大家看看是什么?幼:纯净水、饮料。 2、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摆放的纯净水瓶子有什么异同。 师:小朋友看看你们桌子上摆放的纯净水瓶子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瓶子高。师:哦,有的瓶子高,还有的瓶子怎么样?幼:还有的瓶子矮。师:哦,还有的瓶子矮。小朋友在比比这些瓶子还有什么不同?(教师用手势提醒幼儿)幼:有的瓶子大,有的瓶子小。 师: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瓶子里装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的瓶子里水多,有的瓶子里的水少。 师:这些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 幼:没有.3、 教师引导幼儿把纯净水变出颜色。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我要把这些没有颜色的水变成彩色的,大家注意看我是怎么变的。师:我变出了哪些颜色?幼:红色、蓝色。师:小朋友想变吗?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瓶水,我数一、二、三,大家开始变。师:谁来告诉我,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幼:我的变成了红色,我的变成了蓝色。4、 引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分类。师:现在我们和这些瓶子一起来玩游戏,请每组小朋友把相同的瓶子放在同一个圆里。师:谁来告诉我,你们那一组大圆里放的是什么样的瓶子?小圆里放的是是什么样的瓶子?幼:我们大圆里摆的高瓶子,小圆里摆的矮瓶子。小圆里放的红色水瓶子,大圆里放的蓝色水瓶子5、 引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排序。师:现在我们和这些瓶子一起再来玩排队的游戏。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让这些瓶子排队的?幼:矮的排前面,高的排后面。师:瓶子这样排队像什么?幼:一列火车、毛毛虫、一座桥。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瓶子进行排队,看看那些组跟老师排的不一样。教师分组指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有序排序。6、 引导全班幼儿按瓶中水的颜色搭一列长火车。师:我知道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现在我们就用手中的瓶子搭一列火车,让火车送你们去看看爸爸妈妈。好吗?教室里有一条长长的铁路,请小朋友把装红色水的瓶子摆在红色枕木上,把装蓝色水的瓶子摆在蓝色枕木上。幼儿动手摆弄操作。师:火车搭好了,要出发了,谁想坐车去看妈妈?幼:我想去。师:你妈妈在那里打工?幼:在成都。 7、师幼一起表演唱火车呜呜叫两遍。活动结束。 课后研讨分析记录:一、 研讨关于活动导入的简洁性问题园长:你用火车鸣笛的录音导入目的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教师:以“火车鸣叫的声音”的形式导人,一方面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后面的游戏做铺垫。园长:你为什么让孩子猜礼物而不直接告诉孩子礼物是什么?在这个环节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你怎么看?教师:我让孩子猜礼物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活动中当孩子放得很开时,我应及时把话题收回来,这样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费很多时间。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对于教师的第二个问题,出发点固然很好,但其实是陷入了形式主义。教学双方在做着看似有趣但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当幼儿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切主题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落感。我们应该摈弃这种形式上的“花架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导入部分我们应开门见山,紧扣主题。二、研讨关于回应的有效性问题 园长:我记录了一下,在第一环节猜礼物和第二环节观察瓶子不同点的师幼对话过程中,你重复幼儿的语言多达六次,你觉得每一次都有必要重复幼儿的回答吗?教师: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话过程中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回应幼儿,就出现了有意无意地重复幼儿回答的状况,习惯成自然了。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教师频繁出现重复幼儿回答的原因在哪里?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制。教师提的第二个问题很开放,虽然这时幼儿的回答很散,教师无法预计,但教师可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如当幼儿先关注到高瓶子时,教师可随即问:“谁找到高瓶子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查验证的过程。当幼儿找出高瓶子后。教师可接着问:比较一下,这些高瓶子他们又有什么不同?(有些瓶子有商标,有些没有,有些装的水多,有些装的水少。)当把有关高瓶子的问题一一解决后,紧接着教师再问:除了高瓶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样的瓶子?这样的教学思路才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教师为了匆匆赶过程往往无视幼儿的反应,即使关注到了也显得回应贫乏、语言单一,只会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建,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擦边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三、研讨关于整合的有机性问题园长:你安排孩子用瓶子摆火车并表演火车呜呜叫这两个环节教育意图是什么?教师:意图在于将活动与我园的县级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干预研究结合起来,我班有很多留守幼儿,平时他们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个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弄、表演让他们思念爸爸妈妈的情绪得以释放。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从动手操作再到表演,虽然这个环节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看似很丰富,但教师并没有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的去摆弄探索发现瓶子的分类排序的规律,而是很仓促的就让孩子进行表演。可见,整合绝不是简单相加拼凑的拼盘,而是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有主要领域的凸显:又要有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不同领域间的有机融合;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孩子吸取更多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