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302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 的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2010年10月我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高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校五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五(1)班有有43人,五(2)班有4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五(1)班有52人,五(2)班有5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五(1)班有3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五(2)班有2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五(1)班的学生有37人选择虚构,五(2)班的学生有3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五(1)班和五(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五(1)班有30人选择不太在意,五(2)班有2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36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5、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6、作文训练量小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五(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五(2)班选择13次的38 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五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责任田”,让学生尝试种花、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2)精心规划实践活动内容板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农村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与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3)精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文训练的渗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高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块:(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文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正确选材的方法。(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4、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多样化的评改的方式。比如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对学生作文的兴趣、态度、进步程度进行跟踪观察 调查法:及时调查学生作文的动态,作出相应的对策。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课题的研究期是三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第一阶段:(2011、12011、4)准备阶段。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二、第二阶段:(2011、42013、4)实验实施阶段(一)、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确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念。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统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课题申报后,我们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了解作文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素质教育观念。即在作文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整体训练观念。美国的梅耶提出“为学习而写作”。认为我们对写作的看法不要过于狭窄,那种只把写作看成是针对语言课的,是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是一种可以单独学会的技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写作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他们和以往的写散文,写故事等写作行为是一样的。(二)、收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档案。2010年10月10日至2010年10月15日,我对本校五年级以上班级进行了有关学生作文兴趣、选择内容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对作文兴趣、态度差别不大,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差异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同时我们还抽查了五(2)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考试情况,发现词汇量不丰富,选择的作文内容欠生动、真实,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抓住特点来写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仍有少数同学语句不通顺,句与句之间过渡不自然,错别字多。调查表一作文兴趣喜欢讨厌无所谓五(1)班3人23人17人五(2)班7人24人10人调查表二内容选择真实虚假看情况五(1)班9人25人9人五(2)班10人26人5人(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作文训练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外出采风、体验生活场景等,到社会大舞台中去观察事物,到学校、课堂中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等。如演讲比赛、开班队会、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有意义的事情等。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调动各种感官去注意、观察、想象、追忆、感悟、剖析等。培养学生随机观察,随机记录的好习惯,增强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作文训练的渗透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贯穿了活动的始终。如,“农村垃圾调查研究及治理报告”的活动中,学生既有采访,又有现场调查,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采访记录,做好现场调查笔记。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训练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3、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我们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判断辨别、比较归类、剪裁取舍、剪裁取舍等方法让学生精心处理活动信息。4、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5、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快感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52013、10) 1、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2、编写制定作文集。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研究结果:总结、论文、案例、教学故事及学生作文集2、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