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1800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 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 科学时报21世纪,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而这需要一批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在中国,培养这样一批人才队伍的重任毫无疑问地落在大学的肩上。面对这样的重任,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大学是否能够培养这样的创新人才。 大学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不久前,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辞中讲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一流大学应当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舞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短短一段话五处提到“创新”,分量之重足以反映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民族的创新能力具有何等的紧迫性。 当前,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并承担着国家主要的基础研究任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我们讨论的不是能否挑起这个历史重任,而是何时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为此,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对中国大学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最近,两位世界级的华人科学家对中国大学教育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但在研究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数学大师、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却认为:“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平心而论,我认为两位大师讲得都有道理,只是分别强调了不同的侧面。 有趣的是,尽管北大数学院对丘教授点到的人和事提出质疑,但网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看来,民意反映的是人们并不在于讨论中国大学具体取得哪些成绩和进步,而是对包括大学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学风之差到了忍无可忍、人人喊打的地步。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不仅和大学的学术水平、培养模式相关,同时和大学的学风、大学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在努力培养大批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大学文化的建设,要把大学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事业,以学校积淀的优秀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培养人才。 以人文修养奠定科学素质 进一步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及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这三个方面是奠定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石。 历史上,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使中国缺乏承接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人才,更没有发展的动力源泉,丧失了在中国产生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西方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充分的幸福。 人们反思,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更不能解决人的人生观问题。因此,科学的发展呼唤重视人文精神,希望用人文精神来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及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钱学森同志对温家宝总理谈到: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潜能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有资质,包括具备广博专精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并具备对科学精神领悟的潜质。 深刻转变学校育人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转变以“管”为主的“育人观”,对“育人为本”要以突出教育、启迪为宗旨,重视通过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心。 现在,有限的条件、有限的权限、无限的责任让很多高校疲于奔命,甚至官司不断,吃力未必讨好。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传统观念进行审视、进行调整。 首先,大学以“育人”为本职,但育人不仅仅是以“管”为特征,应当是教育、引导、启迪、感悟,给学生更多平等的尊重,更多的宽容和鼓励。 第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校内关系建立在校规基础上,学生应当承担遵纪守法的责任,学校校规在规定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要重视维护学校和学生双方的权益。 第三,当前要重点解决学生对学校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意识。 自主性、独立性既是个性张扬的重要表征,更是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山大学在珠海新校区的建设中,强调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近年来,中大珠海校区不仅传承了中大传统文化精神,同时逐步形成浓郁的“自主、文明、创新”的新风尚。 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多样化、分类指导原则的“人才观”,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明确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对创新和求变的渴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潜质的培养,这是现实条件下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不同观点、不同学派、古今中外相关的各种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群体对教学内容,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所拥有的知识信息未必比教师少,只是缺乏系统研究形成的正确选择。 过去常说,讲一杯水要准备一桶水,现在学生群体拥有的可能是一缸水。因此,“谁教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在信息时代,“教”与“学”的关系又一次面临考验,特别对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极大的挑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学生学好是根本。当前教学观的转变,就是要从以教为主回归到以学为主;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习的指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更深层的含义,是体现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激发人的学习潜力。现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他认为课堂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有学生在课堂上对他说:“卡斯帕尔教授,你错了”。他认为,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鼓励和自由上。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大学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 在国内,有学者提出: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学到思考的技能。其实,这就是关注学生发展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以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 我们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大学文化精神,创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欣赏、宽容、鼓励人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 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大学应当鼓励不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允许失败,尊重一些“孤独的思考者”,宽容一些学术上的“狂妄者”。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是大学发展的永恒活力和动力,是一个曲折的但又生动鲜活的历史过程。 国内外许多名校的校训,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特征,如哈佛大学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在中国,蔡元培先生对旧北大实行革故鼎新,提出他的办学理念,是“仿世界各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传统。 中山大学诞生于“五四”之后,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组建。因此,从建校之初就融入了“科学、民主”的精神,奠定了“开放、进步”的传统。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务实”的特色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中大的文化精神中增添了“求实、务新和包容”的内涵。 八十多年来,中山大学秉承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校训,逐步形成“科学、民主、求实、务新、包容”的文化传统和讲求“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重视人文管理,倡导“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潜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但是,我们知道,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绝不是一门课程、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努力就能达到。关键是要从“大教育”和“系统工程”角度,由国家、社会、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不同方面共同构建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