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1718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花 鸟 草 虫 皆 有 品咏物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方法点拨】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4操作步骤 “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真题再现】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2)要么作静态的、呆板的分析,要么过分拔高作者的写作意图。(3)对表现手法领会不透,有可能张冠李戴。(4)评析不到位,若即若离。【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红 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读下面苏轼的有关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咏 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同是咏柳,但两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作简要分析。答: (2)试析李诗中对比的表现手法。答: 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 郎 归曾 觌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 云 泉自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 眉 乌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马 诗李 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1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2(1)李诗表达了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感。表进了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曾诗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村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4(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5(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6(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聘的马的形象。(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