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模式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169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模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模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模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教学难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二、解疑合探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四、小结本课,展示收获: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2当堂练习。(1)抄写生字、新词,然后互编题考一考同桌。(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第二课时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质疑:1抄写句子。(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解疑: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X|k |B| 1 . c|O |m(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质疑再问:预设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板书昼夜周期节律息息相关 年周期节律 好好运用 相关资料:潮汐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另外在每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归纳每一段的内容。3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植绿护绿的意识。4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并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每一段的内容。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质疑并梳理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趣的生命时钟,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2质疑预设【1】(齐读课题)在预习中大家了解到,这篇文章讲了谁送给谁一片绿荫?(指名答)【2】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篇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新颖、亲切)【3】爬山虎有什么特点?3爬山虎向大家推荐自己,介绍自己,课文第1段有一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请找一找。(自荐)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荐”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荐”)二、交流预习情况w W w .x K b 1 .c o M1请7名同学做爬山虎的代言人,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指名读、评议)2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解决。(总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等多种学法,指导交流“扦插”“中旬”等词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三、解疑合探整体感知,学习归纳每一段的内容1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学生默读、思考、批注)2指名交流每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综合每句话的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第1段:讲“我”属葡萄科,善爬山爬墙,在环保中能发挥作用。第2段:讲“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第3段:讲“我”茎、叶的特点及作用。第4段:讲爬山虎能有效利用空间,大面积绿化覆盖进行制氧。第5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引起墙壁潮湿的疑虑。第6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招引壁虎的疑虑。第7段:讲“我”适应性强,易于栽种。四、感悟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爬山虎,质疑再探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不少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发言)2交流预设: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3总结: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环保先锋,让我们再次随着课文走进爬山虎。(齐读全文)五展示收获自编题考考同桌。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设疑自探: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自探提示:比较句子:第1组: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第2组:我的叶片较大。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运用拓展:1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2例如:(描写乐山大佛的语句)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3你能运用列数据的方法,把下面的语句描写具体吗?(1)学校的操场很大。(2)姚明的个子真高!板书 特点:占地少 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好种易活作用:降低温度 吸收噪音 吸咐灰尘 制造氧气 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3、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种类、特点和作用。4、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5、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勤奋自学的主动性。 6、让学生懂得节约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燃料的种类,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板书:家庭(介绍一下你们的家庭及家庭成员吧!)2、补充课题:燃料的家庭,自由质疑,梳理问题什么是燃料?(燃料就是能产生光能、热能的物质。)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说:“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建设中,燃料所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燃料的家庭,了解这个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吧!3文中提到的燃料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二、解疑合探,出示自探提示:自主阅读,整体感知(一)出示自读要求: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燃料家庭?每一个燃料家庭中有哪些成员?(二)检查自读效果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易读错的地方。)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同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211自然段:固体燃料;12自然段:液体燃料;13自然段:气体燃料)【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四、质疑再探1有什么疑问请大胆提出。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展示收获自编题考考同桌,看看谁的收获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课文介绍了几种燃料,每一个燃料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二、重点理解,品读感悟过渡:首先,让我们走进固体燃料一家,去认识和了解固体燃料五兄弟和它们的儿子吧!三、自探提示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名称特点用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w W w .x K b 1 .c o M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7、师小结: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科学知识,使文章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希望同学们也能把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五、精读课文,质疑再探,学习说明方法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六、拓展练习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7、师小结: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科学知识,使文章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希望同学们也能把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板书设计:名称特点用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教学目的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的方式。3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水有什么作用吗?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人们需要喝的水更多了,可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从题目你觉得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这篇采访手记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的?2“手记”是什么意思?【快速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亲手记下来。】二、解疑合探,出示自探提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1)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相机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体液、矿化度、有机污染物、贮存、充沛)(2)在熟读词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理解。(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采访手记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的?(科学饮水)4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学生各抒己见)周博士是怎样说的?(出示: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齐读。5那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良好的建议?三、质疑再探:抓住重点,自读自悟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不同的饮用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饮用水优点缺点纯净水没有细菌,没有病毒,干净卫生。得不到有用的微量元素,增加钙的流失。矿泉水纯净卫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利于广泛饮用。自来水广泛饮用,所含矿物质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需要解决污染问题。3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4质疑再问。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呢?提出来大家交流交流。预设(1)既然烧开水是解决自来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那烧开水有哪些学问呢?(2)你们或你们的家人平时是怎样做的?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四、角色扮演,回顾全文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是通过采访医学专家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一起去采访周博士。1小组分角色朗读。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采访手记,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有趣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同学议议,还有哪些令你感兴趣话题,课余分组去采访一下有关人员。板书 18 采访周博士手记饮用水优点缺点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教学目标1体会转折关系关联词的作用和不同表现形式,积累关联词。2积累谚语,感受谚语在生活中的妙用。3在互动中,学习一些说明的方法。4能清楚地写出一件自己亲身参与的家务事,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积累关联词,体会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的作用。2.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教学难点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教学准备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温故】1抽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关联词的句子今天我们要读的句子同样也带有关联词,请我们一起到“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自探】1学生自读三个句子,思考每句话有几层意思。2互相交流每句话的两层意思之间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 【总结】:“可”“却”“但是”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拓展】你能试着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说话、写话吗?二、语海拾贝【设疑】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总结出来,称为谚语。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规律?【解疑】1个人读句、解句。2小组交流解句、赏句。【全班交流,展示成果】1个人背。2小组互背互评。3全班齐背。【拓展】你还搜集了哪些谚语?讲给大家听一听。三、互动平台【温故设疑】1读互动平台的内容,勾画出本单元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中所用的说明方法。2对照课文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找出列数据、举例子的地方,认真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3浏览本单元课文,看看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解疑合探】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四、综合性学习【合作探究】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提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观察的内容或方向。2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3各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4和合作者一起筛选搜集的资料构思主题报告会的方案。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制成幻灯片【成果展示,共同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6教师小结本次活动。五、习作百花园1阅读习作提示。(1)说说读懂了什么?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写什么样的事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件家务事,比如:上街买菜闹笑话,协助长辈做事却帮了倒忙,自己做出的饭菜让爸妈赞不绝口怎么写这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听,并进行修改。(2)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子说说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具体。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说空话;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心情、表情、神态;要描写环境以衬托。(3)在“怎样写”方面谈谈你的补充意见。如,要强调详略得当。详写:怎样做家务事的,做家务事时遇到哪些困难,自己有些什么心理活动?又是怎样克服的小组交流:我写什么,我怎么写。2.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3.师生合作,当面点评,以点带面。4.分小组评改。在评改过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5.全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六、自主阅读园地1设疑:看看你从中捕捉到哪些有关长江的信息。2学生通读全文,小组交流解疑。3质疑再探:【1】长江发源地在哪里?都流经了哪些省、市?接纳了哪些支流?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勾画、批注、汇报。5拓展:请把长江的有关知识回家讲给家长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