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0437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 题:17触摸春天课 时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导入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板书课题,生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二、引导初读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1)自读(2)反馈,板书:安静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三、评价初读(16分钟)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盲童小径流畅权利磕磕绊绊一瞬间弧线飞翔缤纷清香袅袅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四、指导写字(8分钟)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2、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五、课堂小结(1分钟)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1分钟)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作者来一次心灵对话二、读书感悟(30分钟)(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1分钟)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分钟)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作者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作者,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屏显有关语段: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四)小结感悟。(1分钟)作者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这句话点明了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三、引导实践(1分钟)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课后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小报。下周交流评比。作业或活动设计板书设计 伸向生活安静合拢 蝴蝶 热爱春天(盲童)张开 生命张望创造自己多彩 教学反思 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3年 10月 6 日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 题:18永生的眼睛课 时1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认识眼角膜1、出示眼角膜图片和相关文字。2、学生自由谈感受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从眼睛的重要性和捐献角膜两方面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二)质疑深入,延伸情感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理清文中人物的关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说说你为课文中的哪个人感到骄傲?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2)文中讲到哪几个人,她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3)说说你为课文中的谁感到骄傲。(学生自由说) 2、琳达一家三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举呢,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重点感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1)谈谈你的感受。(找到同一句的说感受)指名34个学生说。(2)琳达的父亲面对失去母亲悲痛的女儿,面对强烈反对捐献母亲角膜的女儿,他该怎样说这段话,去安慰女儿?(平静)(3)指名学生读(你已经理解了这句话,读句子。)(4)其他同学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5)指名学生读。(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6)齐读。(听到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同学们,一起像琳达的爸爸一样,平静地读一读。)(7)琳达的父亲心中真的平静吗?是啊,哪一个人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但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住自己的悲痛,平静地去面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安慰14岁的女儿。带着这样的感受,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8)指名学生读。同学们,你们还找到了哪几句?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1、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看到了世界,看到了阳光,看到了亲人,你最想跟琳达的父亲,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三、情感升华师: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是啊,温迪是妈妈的骄傲,也是我们大家的骄傲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原文的结尾。(在音乐中,边出示,教师边深情地朗诵)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生:(齐读)四、课尾解题师:透过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师:仅仅是眼睛吗?作业或活动设计同步 生字板书设计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永生的爱永生的生命。 教学反思 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3年 10月 6 日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 题:19、生命 生命课 时2教学目标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生命,生命。(板书 3.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自主选择,研读课文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3.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及要求。a.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c.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第 二 课 时小组比赛,深入探究1.教师激励: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赛,请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做好准备。投影出示比赛规则:a.小组内轮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b.请一名学生汇报本组对研读的事例的感悟、体会和有个性的见解。c.请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谈一谈本组的理解。(20分)d.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e.给研读另外两个事例的学习小组分别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2.展开比赛,教师扮演评委及比赛组织者,予以调控、指导、点拨、小结、评分。3.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请组长介绍取胜经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教师引导: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投影出示,示意学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2.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4.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迪。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感情读背,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听写本课的生词。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教师示范背诵一段,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作业或活动设计同步 生字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砖缝中的瓜苗 有限的生命 倾听心跳 无限的价值教学反思 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 题:20花的勇气课 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呀?为什么? 二、初赏花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花,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 (出示 课文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大声朗读 2、学生畅谈,说理由,结合朗读三、细赏花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章,认真地读读下面的段落。结合学生谈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通读课文(1)把文章读通读顺 (2)你感觉那里的花还有什么更美之处?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重点研究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句子。 (1)“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这句话是针对什么时候说的?“改天换地”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想象:那会是怎样一副景色?(“全新的色彩”会是怎样的?) (2)“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试着读好这个句子。(出示课件,朗读训练)四、谈勇气 而让作者感动的仅仅是花儿的美吗?出示: (3)“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气魄”是什么意思?花儿的气魄是什么? (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怦然一震”是什么意思?我为花儿的什么会“怦然一震”?现在你对维也纳的花有什么新的感受?在咱们班中有没有像维也纳一样的“小花”呢?(举班级实例)说话或写话训练教师开头:我希望成为维也纳的那些勇敢的小花(我要做维也纳的小花)五、拓展阅读,同步练习。 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出示:(3)“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气魄”是什么意思?花儿的气魄是什么?(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怦然一震”是什么意思?我为花儿的什么会“怦然一震”?现在你对维也纳的花有什么新的感受?在咱们班中有没有像维也纳一样的“小花”呢?(举班级实例)说话或写话训练教师开头:我希望成为维也纳的那些勇敢的小花(我要做维也纳的小花)五、拓展阅读,同步练习。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作业或活动设计同步 生字板书设计 刚见草地 失望 拨开草看 惊喜 经历 离开之前 遗憾 感受(怦然一震) 勇气(看花) 雨中看花 惊奇 教学反思 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 题:语文园地四课 时1教学目标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 习作练习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三:畅所欲言。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四: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a:内容具体b:写出真实感受c:题名自定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二:我的发现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三: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四:成语故事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作业或活动设计 同步 生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