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0404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句3分,填空每空1分班级:_姓名:_得分:_(一)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以下2组训练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过关训练1(15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D.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3.文段理解。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和鲁庄公的“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以上两空用文中的词语作答)。本文强调政治上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_,_,_”。(最后一空用原文句子作答)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B.本文第二段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 过关训练2(16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乃入见下见小潭 D.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第三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_,_”。(用原文词句回答)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以下2组训练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过关训练1(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蹴:践踏、用脚踢)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C.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加什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3.请用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_(四个字),_(四个字),_(七个字);原因是失其本心。4.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D.本文从“主张舍生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两个角度来论证论点。 过关训练2(1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C.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 D.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得患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_3.在孟子看来,“_,_”,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社会上确实存在“_”的人,因为他已经“_”了。(用原文词句回答) 4.下列对文章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B.本文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C.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义和生,以“舍熊掌而取鱼”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D.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以下2组训练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过关训练1(16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参差披拂 B.人恒过过犹不及C.而后喻不言而喻 D.今齐地方千里有朋自远方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 3.理解填空文章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_。顺此事实,作者认为要成就大业就要在_、_、_三方面经受磨练。第二段紧扣第一段中的“_”这四个字稍稍展开论述,先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再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_,_”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词句回答)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了6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事实基础。B.文章第一段在列举事例后就事论理,指出人在接受大任之前,必须在“心志”、“筋骨”、“体肤”、“身行”“心、性、能”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磨炼,才能成就大事。C.文章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由反面再到正面,由国家扩展到个人进行论证。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关训练2(14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好处)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水落石出(显露)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_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内心“_”、身体“_,_,_”、行为“_”。 (用原文词句回答)4.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B.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委靡灭亡。C.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敌国外患就行了。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四)阅读公输一文,完成以下2组训练题。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过关训练1(18分)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 愿: 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 通“悦”,高兴C.吾义固不杀人 固: 坚决 D.然胡不已乎 已: 停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_(2)胡不见我于王?_3.墨子先设圈套,采用迂回战术,诱使公输盘说出“_”这句话,然后抓住这句话,用“_”,“_”,“_”,“_”,“_”,从各个角度全面批判公输盘的行为,揭示了公输盘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无言以对。(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过关训练2(11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起于鲁白手起家 B.吾义固不杀人本固枝繁C.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敝帚自珍 D.子墨子解带为城排忧解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_3.墨子以有人的“舍”与“欲”,让楚王得出“必为有窃疾矣”的结论,然后说楚王攻宋“_”。楚王表面上表示信服,却以“_”为借口,仍不放弃攻宋。(用原文词句回答) 4.选出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以下2组训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过关训练1(12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3.文中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_”,接着“_”,期年后“_”,这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广开言路”重要意义。(用原文词句回答)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齐王纳谏,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这表现了齐王善于纳谏,也从侧面写出了邹忌善于讽谏。B.对邹忌的美,其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差别:其中妻的语气最重,因为邹忌确实比徐公美,妻是发自内心的赞美。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人数的变化显示着齐王纳谏,并不断改正自身不足,齐国政治清明。 过关训练2(15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3.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_”,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_”,甚而至于“_”。 (用原文词句回答)4.选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能正确认识自己,冷静分析,有自知之明。B.文章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C.邹忌向齐王劝谏,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拐弯抹角,让人不知所云。D.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