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19721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5 物质的转化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9题;共19分)1. (2分)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已知: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 . 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C . 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D . 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2. (2分)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不可能含有CuB . 滤渣中不可能只含有FeC . 滤液中可能含有FeSO4 D . 滤液中可能含有CuSO4 3. (2分)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B .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C .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D .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4. (2分)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Si+O2 SiO2 Si+2NaOH+X=Na2SiO3+2H2SiO2+2C Si+2COSiO2+Na2CO3 Na2SiO3+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 Na2SiO3 中 Si 的化合价为+4 价C . 中X 的化学式为H2OD . Si 和 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 (2分)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CuO CuSO4 Cu ; Fe H2 Cu他若按实际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A . 多B . 多C . 一样多D . 无法判断6. (2分)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B . 丙过程中能观察到铜丝从红色变成了黑色C . 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D . 待反应结束冷却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7. (3分)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 中反应的还原剂是_. (2)对本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 .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B . C 中增加的质量与 B 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C . 实验过程中共通入 2.8g 一氧化碳可生成 6.4g 铜D .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3)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的作用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8. (2分)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一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做了以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稀 HCl,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出白色粉末没有变质,你认为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 (2)若有气泡产生,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NaO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沉淀 B 的化学式为_。他的同桌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正确,请你帮他说出理由_。9. (2分)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阳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完成问题 (1)由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_种情况。 (2)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_。二、 中档题 (共6题;共13分)10. (2分)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B .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也有利于将试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11. (2分)甲、乙两个化工厂分布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箭头所指为工厂排水渠中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得的水样经化验只含有NaOH和Na2SO4;调整两厂废水流量,在c处取得的水样其外观是红褐色浑浊,经化验,溶液中溶质只含有NaCl,则b处取得的水样所含物质是( )A . Fe(OH)3、NaClB . Fe(NO3)3、BaCl2C . FeCl3、BaCl2D . FeCl3、HCl12. (2分)取少量碳酸饮料“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A . 先变红后变紫B . 先变蓝后变紫C . 先变无色后变红D .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13. (2分)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Ca(OH)2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已知: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回答问题:(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填化学式)。(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_(填序号)。A . CaOB . Ca(OH)2C . CaCO314. (2分)某混合气体可能是 CO、CO2、H2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将 8 克混合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中(假设每步吸收和反应均完全)。实验测定的部分实验装置数据如下表:装置ABCF实验前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100.0100.0100.0100.0实验后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100.8104.2100.2104.4则(1)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气体成分为_; (2)E、F 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 15. (3分)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KOH、K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三、 拓展题 (共1题;共8分)16. (8分)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 , 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9题;共19分)1-1、2-1、3-1、4-1、5-1、6-1、7-1、7-2、7-3、7-4、7-5、7-6、8-1、8-2、9-1、9-2、二、 中档题 (共6题;共13分)10-1、11-1、12-1、13-1、13-2、13-3、14-1、14-2、15-1、15-2、15-3、三、 拓展题 (共1题;共8分)16-1、16-2、16-3、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