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627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教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教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教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舒 静一、课题的提出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面对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以及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阶段则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此,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把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二十一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随之,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的许多实现的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 还要培养品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经验建构知识。这些新的应用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获取材料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现代信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二、相关概念界定现代教育技术(ACE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二、研究目标通过探索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可操作性;寻找研究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特征;旨在研究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的效果。三、研究内容(一) 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可操作性语文学科特有的学科交叉性赋予课程整合的可操作性。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教育界就曾有人提出基于语文学科的交叉性,在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历史问题、地理问题等非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语文教师一直担负着“通才”的角色。这对于语文教师的负担是很重的,备课量也颇大,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旦遇到相关的非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教师势必要分散大量的课堂时间来做相关诠释。那么,真正应该在语文课上体现的人文互动、文学欣赏的时间就相应减少了。而且这样对于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是过高的。所以曾有人提出几个学科的老师同进语文课堂的设想,但这种预想缺乏实际操作性。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诞生使得在一个语文课堂中获得其他学科详细、专业的背景知识成为可能。例如:在教授冰心的小桔灯时,以往教师只能在课堂中将当时的时代背景“1945年的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交代一下,由于从小学开始的教学都是对课文历史背景不求甚解的,所以学生通常一听到“国民党统治”,马上就机械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很黑暗”,“人民的生活非常得不幸”,这种思维固然是合理的,也能够帮助学生接下来领会课文的中心,但是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在教授此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1945”、“重庆”、“国民党”、“内战”等相关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就不难得出结论,为何“窗外浓雾迷茫”、“天色越发阴沉”,是和人物内心对于前景的迷茫有着密切相关的,也就更能体会出为何一盏小桔灯所发出的朦胧的光能给作者带来如此大的鼓舞。类似于这种有强烈时代特征文章在初一学段中颇多,在单一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强调其之间的联系性,真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在初一年级段,说明性的文章以及科学小品占了较大的比重。中国石拱桥、夏天里的沙漠奇观、螳螂、上海地铁等,这些课文虽然都是自读课文,但是拓展性都很强,可以使学生利用教育技术获取大量的信息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为建筑自己的“知识大厦”奠定基础。(二)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1、目标设置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2、解决途径“任务驱动”的过程是指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3、教学模式整合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更趋向于把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手段,而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钻研、基于问题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整合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特征,图示如下:类型典型模式特点个别授导类个别指导、操作和练习、教学测试、智能辅导。教育技术扮演教师的角色,内容特定,高度结构化。情景模拟类教学模拟、游戏、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综合教育技术产生模拟的情境,可操纵,可建构。调查研究类实例学习、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利用教育技术提供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低度结构性资源的利用。课堂授导类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作为教具及助教,信息播送、收集与处理。远程授导类虚拟教室,包括实时传递、异步学习、作业传送、小组讨论等。网络作为传播工具,一定程度的信息与学习工具集成。合作学习类利用教育技术支持合作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伴,学社。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一定程度的情境,信息、学习工具的集成。学习工具类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解题计算工具。教育技术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多种用法。集成系统类集成学习环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集成教育系统。授递、情境、信息资源、工具之综合。4、设计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习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三)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的效果。1、通过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因此,中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语文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比如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过去的教学大多会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信息,但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信息来源的途径。早上坐公车的时候,到校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午的广播,到家后收音机,WALKMAN,打开电视,CD,VCD,DVD,上网,手机短信。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铺天盖地的信息,但怎样从这漫无头绪的信息堆中分拣出有效的语文信息并加以处理与应用能力,便是一项新的技能。通过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让学生初步掌握检索文献信息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及其作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教师应定期指导学生完成查阅指定资料的任务,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使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现在电子图书馆的资源较为有限,而且限制性较强。但实际上相关文学作品的网站和个人网页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学生会利用原有的经验使用搜索引擎自己查找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增加读书笔记、随想等笔头作业,也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制作个人读书网页、读后感,并可进行相关的网上资源共享。二是介绍数据库、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及功能、特点,培养学生检索数据库的能力以及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查阅信息的能力。这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度相对较低。一来学生对于上网检索的方式比较熟悉,二来现在网上的搜索引擎比较成熟。主要的几大搜索引擎“YAHOO”、“GOOGLE”、“BAIDU”等等,学生已能熟练使用。相关常用信息以能准确从各大综合性网站中直接查找。对复合信息以学会如何分析并开列检索清单,命中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三是介绍常用工具书的内容、作用、价值及使用方法,逐步加强学生对各种字典、词典及其他学科的各种工具书的了解、认识和使用,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使用工具的习惯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培养了,但主要停留在使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在初步阶段中,首先要额外介绍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如辞源(语文学科性较强)、辞海(百科性较强)等。介绍一些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如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拓宽学生对于工具书的认识,为中期的利用电子工具软件打下基础。现在有许多制作成熟的软件完全可以介绍给学生充当工具软件,例如查找诗词等作品可用中华诗词600首、全唐诗、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综合信息类可借助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等。目前,此类普及版本的共享软件较多。但由于版权问题还无法享受到高端产品及互动服务,不过已有的这些共享资源已足够服务于初一语文教学。2、通过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下表列出了常用的信息工具及其教学特性。信息工具及其教学特性信息工具及其教学特性信息工具呈现方式呈现特性表达方式信息量再现性传输方式语言媒体声音一定的形象性随机性少不可再现师生面对面印刷媒体图文严谨抽象文本性多可再现自由阅读计算机多媒体多种媒体形式严谨直观交互性高密度再现性能好多向路径操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1)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节型多,结构较为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媒体手段的使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各种录入方式使此项任务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拼音输入、笔画输入都能较好地纠正读音及笔画上的偏误。但相关专业教学软件还不够多。不过由于初一学段并不以识字书写为主要任务,因此这方面的影响还不是很大。(2)通过整合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代现代教育技术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 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现代教育技术应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读物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现在,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仍在使用课改前的教材,与二期课改所使用的新教材相比,篇目少,涵盖面较为狭窄。那么,是否意味着使用原来教材的学生就有所损失了呢?我认为,至少在阅读量这个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引入网上浏览阅读。如学到一些文坛名家,诸如冰心、鲁迅等等,就建议学生在网上检索相关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把握一位作家的写作风格以及在不同时期写作风格的不同。由于资源充足以及超文本阅读的方式,打破了以往一本书读完再读另一本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学生通常还可在阅读作品的同时看到相关的评论。(相当多的网页做了这样的超级链接)在阅读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带动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3)通过整合现代教育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阅读方式一样,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冲击之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各种字处理系统软件的出现和日益完善,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居艺术与科学的写中配上插图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进行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课的教学时,最难突破的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具有可视觉化的基础。结合我校的美术特色,提议学生在写人物分析的时候配上插画。有的学生写道:“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以前我并不理解。但学了这一课后,在祥子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命运悲剧。我觉得他太固执,不知道变通。实际上在那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出车,养精蓄锐说不定还能在今后几天多挣点钱呢。”文字虽然略显稚嫩,但他在旁边配的插图“祥子在烈日下”恰到好处地把祥子不屈不挠的神态刻画了出来,这样对于把握祥子个人奋斗谋不到出路的悲惨命运就打下了情感基础,也能更好地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除辅助课内教学外,阅读训练也可采用相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但是各读各的书又缺乏交流性。平时一般都采用读后感等交流方式,但明显学生已对此方式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每月我布置学生对其所阅读的书籍做新书推荐。内容涵盖了内容介绍、作者信息、个人感想、推荐原因及相关信息,图文并茂,即促使学生对阅读进行一次总体的反思,又加强了班内的交流,拓宽了他们选取书目时的视角。3、通过初一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等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论坛这种形式以被许多校园网采用,但引入课堂的实例还不是很多。主要是语文教育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且培养小组协作精神是现在教学中较为提倡的一个理念,所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你先说他补充”,直到正确答案得出便告皆大欢喜。目前在大部分教学实际中,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的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过后,教师请小组长或一位组员进行汇报,而这个观点并非组内成员的共识,而是学生个人的观点表述。基于任务的分工不明确,交流缺乏,没有观点的交锋,没有良好的组织和总结,只是为了分组而分组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更是无法任意的回到某一个他无法理解的步骤停下来略加思考的,通常学生的思路都是被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以及老师的分析思路带着走的。于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听听都懂,凡是分析过的问题我都知道答案,可要刨根问底问答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思维跳跃不缜密,或者思路紊乱无条理,或是散乱缺乏逻辑性。此外,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即使有质疑,也不会提出来。一是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二来和课堂节奏也有密切关系,虽然老师大力鼓励学生质疑,但无法否认的是有些班级差异较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借助论坛的形式使得许多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发表不同意见,对于意见分歧比较大、讨论性强的问题,采用这一形式的操作性就比较强。四、研究效果一年的研究实践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看到学生们从茫然无措到手忙脚乱到现在运用自如的这样一个过程,我欣喜地发现我和学生们都在这一年中掌握了许多新的东西,而许多是可以受用一生的。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做课题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自身和实验班得到多大促进和提高。做课题真正的目的是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实践研究其可行性、有效性,为合理的改革提供相关的依据。而最根本的还是推动教育教学的革新。在实践中,年级组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备课组的老师,实验班的班主任还有任课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合作的老师也了解到了我这项调查研究的内容,他们对于这种课程整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已开始在考虑如何将教育技术与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整合。在语文教研组中,大家也表示了很大的关注。曾经把我的城市视觉污染一课的听课讲评工作列为了一次集体调研活动,还聘请了外校的特级教师指点迷津。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大家都意识到课程整合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对于培养语文技能、素养的关键性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我受益颇多。当然我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多加研究。例如如何在同一课堂中真正地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等。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止,我一定会继续致力于语文学科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的。五、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初一(1)班,总人数22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1人。初一(6)班,总人数3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2、 研究方法:调查法(总体和抽样);谈话法;案例分析法七、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 2002年6月2002年9月A. 整理资料B. 准备学习风格测量表C. 统计研究对象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D. 钻研教材,准备课堂教学设计2、实施阶段 2002年102003年5月A. 测量研究对象的学习风格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B. 投入实践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C. 搜集反馈信息D. 完善教学与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3、结题阶段 2003年6月A. 统计反馈数据B. 整理学生作业,对比分析C. 撰写结题报告八、研究成果1、结题报告 2、案例附录: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3、教师20022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4、我国首次发布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20日第1版5、积极发展教育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6、教育技术学 邓杰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 张迪梅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8、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9、现代教育技术 杜士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11、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的指导方法 周庆林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