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练习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534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进程1、2、3、4、9、10、11、1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对策5、6、7、8、11、12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09页)(2011皖东联考)现在东莞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材料,结合图,回答12题:1.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A.东莞靠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B.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C.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D.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解析:1.B2.B第1题,东莞电脑生产企业为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因此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第2题,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可知其工业发展经历了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的转变过程。(2012高考预测)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35题: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B.C.D.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5.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解析:3.B4.D5.D解析: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能源资源不足。第4题,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10年的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第5题,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因此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2011山东、江苏、福建、湖南名师联合预测卷)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67题:6.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7.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6.D7.C第6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狭小、城市化及工业化问题突出等,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第7题,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为周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但经济水平较低,第三产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故只有C项正确。(2012高考预测)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回答810题:8.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9.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A.交通不便B.自然资源少C.耕地资源少D.人口众多10.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会处,交通便利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解析:8.D9.A10.C第8题,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主要是为了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第9题,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较差,因此,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交通不便。第10题,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其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较发达,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10页)11.(2011桂林模拟)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之一。近代美国和我国的东北部均形成了传统的工业地域。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分布图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并指出主导区位因素。(2)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解析:第(1)题,两者共同的区位优势可以从经济基础、市场、交通、资源等方面考虑。第(2)题,竞争力下降、产业结构老化、资源枯竭往往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重要原因。答案:(1)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相对雄厚;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主导区位因素是靠近煤炭、铁矿产地。(2)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新技术产业的冲击。12.(2011济宁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如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面积来考虑。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任答两项)(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