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496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走进名著”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分析林冲棒打洪教头:写林冲遭发配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愧而去。少年王冕:叙述了王冕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终成“画荷高手”故事。清平乐 村居:作者通过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黄鹤楼送别:通过理解内容及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学生认识古典文学的一扇窗户,在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二单元目标设计1 学会本单元23个生字,认读11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复述林冲棒打洪教头。背诵清平乐 村居。3 会用“炫耀”“懂得”“暂时”“凝视”造句。能结合想象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所描绘的情景。4学和做:“说名道姓”。 感悟词中所表达的情景及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来理解林冲、洪教头的个性 三单元设计意图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理解、感悟,来感受人物形象。3、 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4、 能熟练地复述课文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1、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加深对文中的品读感悟,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梗概,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在教完每一篇课文后,可以安排学生去看一下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名著。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交流。课题:23林冲棒打洪教头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2个多音字,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并连贯地说出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课前准备:阅读水浒传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内容四、学习第一段,了解故事的开始1、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2、“逼上梁山”这个成语就是从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林冲身上得来的。3、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习字词。(1)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2)这篇课文里有些词是不容易懂的,请你拿出笔做个记号,我们一起来交流。木枷(看插图)古代给犯人带上的刑具。 非比他人与一般人不同。 依附草木比喻依靠有势力的人。 彩头指中奖、赌博或赏赐得来的财物。发配封建时代的一种刑罚。在罪犯的脸上刺字,然后押送到边远地方去服劳役,也称“流配”。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朝廷的正规军。教头:负责教练士兵武艺的军官。当时东京(今开封)号称禁军有八十万。1、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认真默读课文,并按照“进庄、初见、较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分段,说理由。一(1):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二(23):写林冲受到柴进的厚待,碰巧遇见洪教头,洪教头向林冲挑战。三(48):写比武时,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失败后羞惭离去。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结果) 。(1)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口头回答。(2)小结: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1、指名读第一段,介绍林冲被发配的原因: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2、林冲是以犯人的身份来到柴进庄上的,怎么胆敢“棒打”洪教头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谈阅读体会了解“逼上梁山”成语由来指名回答,师在“棒打”二字下加点。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字词讨论交流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交流,并说说理由指名完成填空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口头回答读第一段,了解发配原因激起阅读兴趣课题:23林冲棒打洪教头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特点,并练习复述课文。2、在阅读中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与难点:读出人物的个性,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不断生成语言,从而将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课前准备:阅读水浒传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直接导入,说说课文大意二、学习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三、总结、想象四、课外延伸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林冲是以犯人的身份来到柴进庄上的,他怎么胆敢“棒打”洪教头呢?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己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情感,想一想:林冲、洪教头各是怎样的人? 2、提问:读了故事之后,你觉得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有一个填空:()的林冲,前面加一个什么词语?加词的理由是什么? 3、组织交流:(一) ()的林冲谦虚的林冲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机智勇敢的林冲 “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心胸广阔的林冲 “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善于思考的林冲 “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二)()的洪教头骄傲、心胸狭窄的洪教头 “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便竟上首坐了。”自不量力的洪教头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自以为是的洪教头 “林冲寻思全不理睬。”见钱眼开的洪教头 “洪教头恼恨林冲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三)抓住同一内容,两者进行对比“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便竟上首坐了。”“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比较“把火烧天”与“拨草寻蛇”的不同。讨论: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补充课题:()的林冲棒打()的洪教头 说一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想象说话: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这时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离开的洪教头,你会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些什么?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进行阅读大家齐读课题指名说一说自由读课文在你觉得有所发现的地方作批注从课文句子当中找出这些理由组织学生交流说清理由对比着读比较中感悟人物形象讨论回顾板书指名回答想象说话引导阅读课题:24少年王冕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重点与难点: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四、品读课文第一段五、书写生字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出示生字、词语。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3、齐读课文。齐读课题师生相互补充了解背景资料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检查预习情况相机正音交流,疏通。第一段(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第二段(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第三段(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第四段(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齐读课文课题:24少年王冕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二、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好学”三、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王冕“孝顺”四、巧设关键问题学生情感升华 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 、 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 ()、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去放牛。” 、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 、 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 、 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 、 自由读课文 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 版块一 ()、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 ()、指导朗读 版块二 ()、相机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自由读找找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想读书?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画几笔?” 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学生交流 a、 从“攒钱”“托人”等词中体会王冕好学 b、 引导学生从“起初三个月之后” c、 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冕画得好? 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 d、 师小结 版块三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我们也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听录音) ()、学生自读,想象 ()、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见到这么美的景色都会把它画下来呢? 过渡:生活的贫困使王冕不得不放弃了上学堂读书,不读书他真的快活吗? 、出示第二自然段 、 提问:当时他为什么还说快活? 3、 提问: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课文哪些也写到了? ()、学生交流 ()、齐读句子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 自由读交流指名口头填一填引读速读课文 学生交流 指名读引起思考学生交流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比较句子: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我也来自己画几笔。 指导朗读 体会王冕坚持不懈的好学精神。学生回答自读,想象学生交流,师相机总结学生交流速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此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学生已沉淀的饱满的感情都迫不及待想于表达,那么,此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鼓励学生说说对王冕这个人物的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情感上达到一个顶峰。课题:25黄鹤楼送别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3、能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重点与难点:读诗,以文为参照;学文,以读诗为线索。把学文与读诗融合在一起。课前准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背诗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诗文对照,归并相关段落1、抽背古诗词,引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说对该诗的了解。2、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首送别诗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3、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名胜,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雄踞蛇山之首,“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江汉,气势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留有许多的有趣的传闻,风雅的逸事。历代文人骚客都喜爱登楼吟诗作赋,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1、自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一江春水浩浩荡荡)你能联系插图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联系课文读读句子。这些词都是描写暮春三月时长江边美景的,你能用上几个词来说说暮春三月,长江边的景色吗?“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飞檐”,看图理解 “比邻”,联系成语“比肩接踵”的“比”理解“杨柳依依”,看图想象,说说感受即可“沙鸥点点”,画简笔画示意 (2)(出示:饯行 依依惜别 一饮而尽登船远去久久伫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你理解了哪个词? “饯行”,提醒学生注意形旁理解“脍炙人口”,教师解释月字旁和肉有关,“脍”,指细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导学生写好“炙”字。“伫立”,联系上文“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理解2、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你能用上这些词来说一说吗?1、指名分节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些小节直接与诗句所描述的意境想吻合。2、组织交流:一(13):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前往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饯行,两人举杯话别。 二(45):看着孟浩然的小舟渐渐远去,李白无限惆怅,随即吟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背诵古诗齐读课题了解黄鹤楼指名读,齐读。用上几个词来说说暮春三月,长江边的景色朗读有关句子。理解词语提示加上时间和地点分小节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题:25黄鹤楼送别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能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重点与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理解诗意。课前准备:读读送别诗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直接导入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三、扩展赏析四、小结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2、指名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齐读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默读13小节,划出与诗句内容相对应的句子。3、指名交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暮春三月、烟雾迷蒙、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等内容把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4、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5、教师导读:纵然有千般的依恋,万般的不舍,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1)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指名表演读。(演演李白)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6、学习45小节(1)引读第四小节。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的船渐渐远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2)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7、齐读第四节。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一起背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出示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2、说说还知道李白、孟浩然的哪些诗。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也知道了朋友之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般的友谊定会天长地久。所以,交友贵在交心。学生齐读课题指名背诵默读13小节,划出与诗句内容相对应的句子重组所划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读读课文,体会一下。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指导朗读这句话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理解“永世不绝”指名表演读反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在文中划出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对应的句子,加进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带着学生理解诗意交流课外阅读的古诗课题:26清平乐 村居 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了解词的有关资料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揭题。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四、翻译全词。五、比较欣赏。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1、自读。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2、指名朗读。齐读。3、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齐读课题了解“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学生回答指名回答细读全词,思考讨论(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读词体会指名回答反复诵读,背诵全词。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课题:习作七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 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2、 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3、 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与难点: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 多题导入,激发兴趣二、 确定写作内容,自主表达三、 自由命题,相机辅导四、 朗读赏析,交流激励1、 出示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2、 审题1、 选材,说说原因。2、 小组讨论,把握写作重点。3、 推荐学生代表说说自己的写作内容。4、 全办评议。1、 自读自改2、 同座互读互改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评。“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选材确定写作内容把握写作重点学生写作交互修改师生共评课题:练习7时间:2009年12月日教学目标:1、 语文与生活,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2、 写好钢笔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3、 诵读与积累12个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4、 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5、 学会写毛笔字,掌权“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重点与难点:1、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成语。2、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语文与生活二写好钢笔字三诵读与积累四、口语交际五、学写毛笔字1、 学习第一部分:读背朝代歌。(1) 我们以前背的三字经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谁能把这一部分背给我们听一听?(2) 这段历史交代了中国各朝代的名称,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它编成了“朝代歌”,让我们都来背背吧!(3) 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 ”画出来。想一想,哪些朝代是你熟悉的,哪些朝代是你不了解的?2、 学习第二部分。(1)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2) 小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3) 集体按顺序交流,不仅说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个朝代,还要说出他曾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1、 读题,明确要求。2、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3、 认认真真地进行描红,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4、 反馈。1、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2、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水浒”故事有关的12个成语,读懂背熟了这些成语,你就能知道“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了。出示12个成语。3、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不清楚的可以查成语词典。4、 指名朗读成语,正音。5、 交流词语意思。6、 反复诵读这些成语。1、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2、 这激昂的曲调将我们带入了“水浒“城中,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不由浮现在脑海中,许多同学都有已按耐不住想上擂台显身手。那么,“水浒故事擂台赛”正式开始啦!3、 四人一组组内先进行预赛,选拔出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4、 进行比赛5、 集体评议,选出擂台赛的优胜者6、 总结1、 读题,明确本次练习要求掌握“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例字为“北”“戏”。2、 认真读帖,看清笔画的运笔方法。3、 师范写指导两个部首。“匕字旁”第一笔短撇自右上向左下运笔,短促有力,第二笔竖弯钩的竖起笔较重,向下略斜行笔,再圆润地转向右边水平行笔,最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钩。“戈字旁”写时短横上斜,斜钩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方运笔,在运笔过程中有按提按的变化,最后向上用力钩出,短撇自右向左下方运笔,慢慢提起,右点写在短横的上方斜上方钩起笔的右面。4、 生练习写字。5、 反馈。学生背三字经自由诵读,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交流指名读题合作交流,自由填空集体交流重点指导“鹤、孤、帆”的写法。练习描红交流水浒传资料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讲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单人讲,两人配合以相声的形式来讲,合作编成小话剧来讲等。参赛者讲时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要有表情,同时讲完后还要回答台下听众的提问。民主投票评选出本次水浒擂台赛的冠军。掌握运笔方法学习写法练习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