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专题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133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专题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专题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专题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解析:在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失误和弊端,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而转变为早期改良主义者。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与洋务运动的关系。答案:C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中日甲午战争前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有了质的变化,故甲午战争被称为分界线。答案:C3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解析:清政府实行君主专制,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实行开明专制或君主立宪,进行“体制创新”,依靠皇帝的权威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答案:D4戊戌新政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A裁汰冗员,废除特权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解析:注意试题的限制条件是“戊戌新政中”和“切中时弊”,符合这两项的只有A项。答案:A5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答案:A6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改定律例,裁撤冗员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绿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及分析能力。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而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答案:D7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创办西式学堂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C派人赴日留学D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解析: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旧势力,B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B8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到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9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解析: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答案:C10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近代化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 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第13题10分,共5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请回答:(1)文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10分)(2)参加会试的举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对戊戌变法运动有何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联合举人百余人上书”可判断文中提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其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抓住材料中“嫉之如不共之仇”,及“百余人”“将及万人”“与八股性命相依”等信息,说明参加会试的人分为支持的少数人和反对的多数人两部分。答案:(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2)态度及其原因:一部分人支持,因为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大多数人反对,因为废除科举将损害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影响:这说明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致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12分)(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二: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日本明治维新对材料一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6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变法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的估计和梁启超的评价,并分析明治维新对康有为思想的影响;第(2)问综合材料,结合康梁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谈中国戊戌变法不能成功的原因。答案:(1)估计: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评价: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