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保工程师框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8665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环保工程师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注册环保工程师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注册环保工程师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环保工程师框架第一分册(含3篇,其中第2篇分两部分基础和4部分实践,第3篇为大气工程基础及实践)第1篇 环境法律法规与标准概论第2篇 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与实践第1章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工程基础(共14节)1.1混凝1.1.1胶体的基本性质(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体的表面负荷,胶体的稳定性)1.1.2混凝动力学(异向絮凝,同向絮凝,混凝控制指标)1.1.3混凝工艺(混凝机理,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混合和絮凝的基本要求和方式)。1.2沉淀、澄清及浓缩1.2.1沉淀原理和分类(沉淀原理,沉淀分类,离散颗粒的沉速,沉淀试验)1.2.2沉淀池(分类,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1.2.3澄清池(原理,澄清池类型与特点)1.2.4浓缩(浓缩目的,重力浓缩池分类,重力浓缩池设计)1.3沉砂1.3.1沉砂目的及原理1.3.2沉砂池的类型及特点(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1.4隔油1.4.1油品在废水中的状态1.4.2隔油原理1.4.3隔油池构造和工作原理(平流式隔油池,斜板隔油池)1.4.4隔油池的设计参数(平流隔油池,斜板隔油池)1.5气浮1.5.1气浮原理(悬浮物与气泡黏附条件,气浮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气浮效果的措施)1.5.2气浮法的分类和适用范围(气浮法的分类,气浮法的适用范围)1.5.3加压溶气气浮法(基本工艺流程,溶气方式,加压深气气浮优点,气浮池形式)1.5.4气浮法的优缺点1.5.5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油废水处理,羽毛清洗废水处理)1.6过滤1.6.1过滤原理(迁移,附着,脱附)1.6.2过滤周期及反冲洗(过滤周期,滤池的冲洗)1.6.3滤池的基本构造(滤料层,配水系统和承托层)1.6.4滤池的分类1.6.5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中过滤单元的设计要点(滤池的反冲洗,滤池池型,滤池的设计参数)1.6.6压力滤池和微孔筛滤机1.7吸附1.7.1吸附原理1.7.2吸附的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1.7.3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式)1.7.4吸附速率1.7.5常用吸附剂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常用吸附剂,活性炭的特性,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1.7.6吸附操作方式(静态吸附,动态吸附)1.7.7吸附床的设计(吸附试验,主要设计参数)1.7.8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1.8离子交换1.8.1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树脂的构造,离子交换树指的11个方面性能)1.8.2离子交换装置运行方式(固定床,移动床,流动床)1.8.3离子交换工艺的设计(离子交换器的进水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离子交换树脂工艺设计参数)1.8.4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铬废水的处理,含锌废水的处理,电镀含氰废水的处理,有机废水的处理)1.9膜分离1.9.1膜分离法的原理及分类1.9.2电渗析(电渗析的原理,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装置,电渗析器运行的工艺参数,处理废水的电渗析器的特点,电渗析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9.3反渗透(原理,反渗透膜及反渗透装置,反渗透处理的工艺参数,反渗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渗透法处理废水工艺的特点)1.9.4超滤(超滤原理,超滤膜与超滤装置,超滤工艺参数,超滤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分离的特性)1.9.5微滤(原理,微滤膜和微滤装置,微滤的应用,微滤法的特性)1.10中和1.10.1酸碱中和及pH调节的基本原理(酸碱废水的来源及性质,酸碱废水的处理要求,中和方法的分类,中和方法的选择)1.10.2酸碱废水中和法(中和能力的计算,中和设备)1.10.3药剂中和法(酸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中和剂实际用量)1.10.4过滤中和法1.11化学沉淀1.11.1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1.11.2氢氧化物沉淀法1.11.3硫化物沉淀法1.11.4碳酸盐沉淀法1.11.5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碱锌酸盐镀锌废水处理,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1.12氧化还原1.12.1氧化还原法原理1.12.2氧化法(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光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电解法)1.12.3还原法(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药剂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主要工艺设计参数)1.13萃取、吹脱和汽提1.13.1萃取法(基本原理,萃取剂的选择,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萃取工艺流程,萃取法处理废水的应用)1.13.2吹脱法(基本原理,工艺组成,吹脱法处理废水的应用)1.13.3汽提法(基本原理,分类,汽提塔,汽提法处理废水的应用)1.14消毒1.14.1消毒机理(主要介绍加氯消毒机理)1.14.2主要消毒方法与应用(主要消毒方法的特点,主要的5种消毒方法)第2章 污水生物处理工程基础(共6节)2.1活性污泥法2.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工艺流程)2.1.2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组成(活性污泥形态,活性污泥组成)2.1.3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停滞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应用)2.1.4活性污泥法性能指标(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积指数,污泥泥龄,污泥负荷和曝气池容积负荷)2.1.5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基础(莫诺德方程,劳伦斯麦卡蒂方程)2.1.6活性污泥净化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活性污泥净化污水机理与过程,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5种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2.1.7曝气池的需氧量与供氧量2.1.8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2.2生物膜法2.2.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结构及其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生物膜法的主要特点)2.2.2影响生物膜法的主要因素(水力负荷,载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生物膜量及其活性)2.2.3生物膜法主要类型和工艺流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移动床)2.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2.3.1污水生物脱氮(生物脱氮基本原理,生物脱氮过程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脱氮的典型工艺)2.3.2污水生物除磷(生物除磷基本原理,生物除磷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生物除磷的典型工艺)2.3.3同时生物脱氮除磷典型工艺2.4厌氧生物处理2.4.1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厌氧分解的三阶段,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优点、不足)2.4.2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pH和碱度,温度,营养物质,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2.4.3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厌氧接触法,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厌氧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2.4.4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原理,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启动和运行,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设计参数)2.5污泥处理与处置2.5.1污泥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污泥,污泥的种类和性质,污泥的产量,污泥的处理)2.5.2污泥的浓缩原理及应用(污泥水的分类和去除方法,污泥浓缩)2.5.3污泥消化原理及应用(污泥好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2.5.4污泥脱水原理及应用(干化场,过滤机,设计要点)2.5.5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污泥的综合利用,污泥的最终处置)2.6流域水污染防治2.6.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体的物理性质及危害,无机物污染及危害,有机物污染及危害,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2.6.2河流水体自净机理(河流水体的自净机理,河流水体的自净模型)2.6.3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内容,水体水质评价,水体水质预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综合管理措施)2.6.4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自然净化法)第3章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实践3.1污水收集与提升3.1.1排水体制的类型及选择(排水体制的类型,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形式,排水体制的选择)3.1.2污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工程设计(污水管道设计方案的确定,污水管网水力计算,污水管道的设计)3.1.3污水泵站及污泥泵站的工程设计(污水泵站的工程设计,污泥泵站的工程设计)3.2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3.2.1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确定(生活污水水量的确定,工业废水水量的确定,污水厂设计水量的确定)3.2.2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厂址确定(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污水处理厂厂址确定)3.2.3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原则及竖向设计(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原则,污水处理厂竖向设计)3.2.4污水处理厂水力流程设计原则和方法(水力流程设计原则及规定,水力流程设计计算)3.3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重点)3.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程度确定的原则和方法)3.3.2污水一级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3.3.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普通活性污泥法单元的设计,氧化沟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AB法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二沉池的设计)3.3.4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工艺、处理技术及设计要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及设计要点)3.3.5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污泥处理工艺类型及工艺流程,污泥处理工艺的主要设计内容)3.3.6污泥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污泥浓缩,污泥厌氧消化,污泥脱水)3.4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3.4.1污水及污泥处理流程中的计量和监测仪表(概述,污水处理厂的检测项目与取样,检测仪表的选择,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检测方法与仪表设备)3.4.2污水及污泥处理流程中主要控制回程的选择和设计要点(污水预处理设施,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污泥浓缩池,厌氧消化池,污泥调理过程,脱水机)3.4.3污水处理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3.5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3.5.1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格栅除污机,除砂与砂水分离设备,表面曝气设备,滗水器)3.5.2污泥处理常用设备(刮泥机,吸泥机,浓缩机,污泥脱水机)3.5.3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选型的要点(一般原则,特殊原则)3.5.4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材质的选择及防腐处理(一般原则,特殊原则)3.6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药剂3.6.1污水混凝沉淀所用药剂(混凝剂与絮凝剂的定义,混凝剂与絮凝剂的种类与性能,选择要点)3.6.2污水消毒药剂(药剂种类,选择要点)3.6.3污泥处理所用药剂(污泥调理概述,药剂的种类与性能,选择要点)第4章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4.1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介绍主要行业的水质特点、主要处理单元的应用范围)4.1.1废水的分类、来源及特性4.1.2工业废水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条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主要工业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和应用条件。4.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列举了33种物质的处理技术)4.2.1第一类污染物(9种)4.2.2第二类污染物(24种)4.3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9种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4.3.1合成氨工业(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水质水量,主要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4.3.2石油炼制工业(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配套的主要设备)4.3.3焦化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实例)4.3.4煤气生产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4.3.5纺织印染(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4.3.6电镀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技术,配套的主要设备)4.3.7金属表面处理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技术,工程实例)4.3.8酿造工业(啤酒、白酒、酒精、味精)4.3.9造纸、纸浆和纸板生产(造纸制浆,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对策与防治技术,主要设备)第5章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实践5.1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和途径5.1.1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5.1.2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景观水体,农业灌溉,地下回灌,饮用水水源)5.2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对象及典型工艺(去除4种污染物,典型工艺介绍了16种)5.2.1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目标(有机物,无机物,颗粒状固体,病原微生物)2.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典型工艺(共16种)5.3单元处理工艺及设计要点(详细介绍了6种技术)5.3.1混凝(石灰混凝,铝盐、铁盐除磷,设计要点)5.3.2固液分离(沉淀,澄清,气浮)5.3.3砂滤(设计要点,设计参数)5.3.4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类型,吸附装置,吸附试验,设计要点)5.3.5臭氧氧化(臭氧的制备,臭氧接触装置,设计要点,尾气处置与利用)5.3.6膜分离技术(工艺流程,设计要点,污染指数,膜清洗,预处理)第6章 污水自然净化工程实践6.1人工构筑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技术6.1.1人工构筑湿地的优越点6.1.2人工构筑湿地的类型与构成6.1.3作用机理与净化效果6.1.4设计方法(场址选择与土地面积估算,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预处理要求)6.1.5湿地系统的进出水布置与组合系统(湿地系统的进水与出水的布置,湿地系统的组合)6.1.6湿地系统的其他应用(湿地系统处理污泥,湿地系统处理工业废水,湿地系统处理农业废水)6.1.7湿地系统在我国的应用6.2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技术6.2.1优点和净化机理6.2.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组成6.2.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地下渗滤系统,各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类型的比较)6.2.4废水土地处理的限制组分与限制设计参数6.3污水稳定塘处理工程技术6.3.1稳定塘的类型与特征6.3.2氧化塘(特性,设计参数)6.3.3兼性塘(特性,兼性塘设计)6.3.4厌氧塘(特性,厌氧塘设计)6.3.5曝气塘6.3.6深度处理塘或精制塘6.3.7控制出水塘6.3.8稳定塘影响因素6.3.9稳定塘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6.3.10稳定塘系统的新发展第3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与实践第1章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1.1大气污染物的形成1.1.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范围的分类,大气污染的类型,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1.1.2大气污染的分类、特征及危害(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成因,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危害)1.2大气污染物扩散(10种主要气象要素、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与厂址选择的关系、烟囱高度)1.2.1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大气稳定度,逆温,地方性风场)1.2.2大气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1.2.3大气扩散与厂址选择的关系(选址所需要的气候资料,选址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2.4烟囱高度(烟囱高度设计原则,烟囱高度设计方法,烟囱设计应注意的事项)1.3颗粒污染物控制原理1.3.1颗粒污染物成因(来源、分类、成分、形成机理)1.3.2粉尘的物理性质(粒径、粒径分布、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与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黏附性、自燃性和爆炸性)1.3.3除尘装置的性能指标和分类(含尘气体处理量、漏风率、除尘效率、压力损失、除尘器分类)1.3.4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基本结构与分类,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效率计算和选型计算)1.3.5过滤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分类,5种类型的袋式除尘器的基本结构,滤料及其选择原则,除尘效率和过滤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袋式除尘器选型与设计)1.3.6机械式除尘器(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1.3.7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机理,分类,特点,运行维护)1.4气态污染物控制原理1.4.1气态污染物成因与控制(6种污染物的形成机理、燃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控制)1.4.2气体吸收净化(吸收机理和分类,吸收基本理论,吸收流程,吸收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吸收剂选择和基本要求)1.4.3气体吸附净化(吸附机理和分类,吸附设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吸附剂及其选择的基本要求,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吸附剂的再生方法)1.4.4气体燃烧净化(燃烧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1.4.5气体催化净化(催化反应机理,组成与性能,几种气体催化净化方法及适用范围)1.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原理1.5.1室内空气质量1.5.2室内空气污染定义、来源和危害1.5.3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第2章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践2.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总体设计2.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设计2.2.1污染源控制(集气罩分类、结构特点、适用场合,设计原则,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的确定)2.2.2净化系统管路设计2.2.3风机选型与使用(分类,性能参数,离心式风机命名,风机选型原则与计算,风机性能的特性曲线与运行工作点)2.2.4烟气换热(高温烟气特征,高温烟气性能,高温烟气冷却,低温烟气加热,热平衡及换热计算,高温烟气工况参数的变化与计算)2.2.5烟囱功能设计要求(设计一般规定,构造一般规定,砖烟囱构造规定,单筒式钢混烟囱构造规定,钢烟囱,套筒式和多管式烟囱,烟囱的防腐蚀,烟道)2.2.6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管道材料与制作安装,管道阀门,泵的选择与选型计算,机械排灰与除灰,气力输送,防腐与涂装,管道与设备保温,高温烟气管道膨胀补偿,管道支吊架,高温烟气管道支架配置与计算,消声,测试孔和采样孔,除尘管道磨损与防磨措施,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技术措施)2.2.7净化系统相关构筑物的功能和要求(设备基础,风机及泵的基础,风机房,配电室及控制室,设备间)2.2.8净化系统电器及自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2.3颗粒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2.3.1除尘系统基本构成、设计基本程序和要点2.3.2除尘系统风量定义、计算及确定方法2.3.3系统管路风量调整与压力平衡2.3.4颗粒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计算2.3.5除尘器选型要点2.4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2.4.1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构成2.4.2净化系统设计基本程序2.4.3气态污染物常用净化装置的选型与设计要点2.4.4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现状与趋势,烟气脱硫工艺,几种烟气脱硫工艺简介,典型的烟气脱硫工艺,烟气脱硫工艺流程的确定原则)2.4.5烟气脱氮2.4.6其他典型有毒在害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含氟废气,有机废气,机动车尾气,恶臭气体,沥青烟气,汞蒸气)第二分册第4篇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基础与实践第1章 固体废物的分类、污染特性及管理原则1.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环境污染特性1.1.1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分类1.1.2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2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1.2.1固体废物“三化”管理基本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1.2.2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原则1.2.3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废物最小化原则)第2章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与采样(含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2.1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2.1.1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物理组成,粒径,含水率,容积密度)2.1.2固体废物的化学特性(挥发分,灰分,固定碳,闪火点与燃点,热值,热灼减量,元素成分)2.2固体废物的采样2.2.1采样的代表性(算术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绝对值,标准偏差,差异,平均值之信赖界限)2.2.2固体废物采样方法(从群体中取得适当数量的样品,取得最大物理量的样品)2.2.3不同废物贮存形态的采样方法(大型容器采样法,敞开车辆采样法,贮槽内废物的采样法,废物堆采样法,填埋场采样法)2.3危险废物的特性和鉴别试验方法2.3.1危险废物的特性2.3.2危险特性的鉴别试验方法(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浸出毒性)第3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中转3.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及分类收集原则3.1.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混合收集,分类收集,定期收集,随时收集)3.1.2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原则(4个原则)3.2固体废物收运系统分析3.2.1废物收运系统分类(拖曳容器收运系统,固定容器收运系统)3.2.2拖曳容器收运系统分析3.2.3固定容器收运系统分析(机械装载收集车,人工装载车)3.3城市垃圾的搬运、贮存及清运方式3.3.1垃圾产生源的搬运管理(居民住宅区垃圾搬运,商业区与企业单位垃圾搬运)3.3.2贮存管理(贮存设备与清运次数,贮存容器的类型,贮存方式,贮存容器的放置地点,容器设置数量)3.3.3收运车辆(收集车类型,收集车数量配备,收集车劳动力配置)3.3.4收集作业时间3.3.5收集频率3.4固体废物的转运及转运站设置3.4.1转运站分类及配置要求(转运站分类,转运站总体设计配置要求,转运站机械设备配置要求,转运站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3.4.2转运站的选址与总图布置(转运站选址,转运站总图布置)3.4.3转运站工艺设计(卸料平台数量,压缩设备数量,牵引车数量,半拖挂车数量)3.4.4转运站工程实例(转运站主体工程设计,转运站基建及辅助工程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5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的特殊要求3.5.1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3.5.2危险废物的运输第4章 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4.1固体废物的压实4.1.1压实原理(压实概念,压实程度的度量)4.1.2压实器种类(水平式压实器,三向垂直式压实器,回转式压实器,袋式压实器)4.1.3压实器的选择(装载面的尺寸,循环时间,压面压力,压面的行程,体积排率,压实器与容器匹配)4.2固体废物的破碎4.2.1破碎原理4.2.2破碎机械种类(锤式破碎机,剪切破碎机,压碎式破碎机,鄂式破碎机)4.2.3低温破碎(低温破碎原理和流程,低温破碎的优点,低温破碎的问题)4.2.4湿式破碎(湿式破碎原理和设备,湿式破碎技术的优点和发展现状)4.3固体废物的分选4.3.1分选原理4.3.2筛分(概述,筛分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筛分机械)4.3.3重力分选(概述,重力分选的原理,重力分选的方法)4.3.4磁选(磁选原理,磁选设备)4.3.5半湿式选择破碎分选(原理,分选机械,特点)第5章 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5.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及适用范围5.1.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固化/稳定化定义,固化/稳定化技术及比较)5.1.2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不同危险废物的适用性5.1.3固化/稳定化技术比较5.1.4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基本要求与质量鉴别指标(基本要求,质量鉴别指标)5.2水泥固化技术5.2.1水泥固化基本理论5.2.2水泥固化的影响因素(5个影响因素)5.2.3水泥固化工艺(外部混合法,容器内混合法,注入法)5.2.4水泥固化技术的应用5.3石灰固化技术5.4塑性材料包容技术5.4.1热固性塑料包容法5.4.2热塑性材料包容法(技术特点,热塑性材料固化技术应用)5.5熔融固化技术5.5.1熔融固化基本原理5.5.2原位熔融固化技术(工艺,应用)5.5.3异地熔融固化技术(燃料源熔融固化技术,电热源熔融固化技术,高温等离子熔融固化技术)5.6自胶结固化技术5.7化学稳定化技术5.7.1化学稳定化技术种类(pH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势控制技术,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5.7.2化学稳定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和发展前景。第6章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6.1概述6.2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原理6.2.1基本原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的种类,环境条件)6.2.2好氧生物转换过程6.2.3厌氧生物转换过程(厌氧消化的反应机理,反应途径,环境因素,产气量)6.2.4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6.3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厂的选址和总体设计6.3.1处理厂选址原则6.3.2处理厂总体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成分特性,处理规模确定,城市垃圾产生量测定与计算)6.3.3处理厂的设计原则6.3.4设计步骤和要求(设计前期工作,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6.4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技术6.4.1工艺介绍6.4.2好氧堆肥化原理6.4.3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因素(粒度,C/N比,混合和接种,含水率,搅拌和翻动,温度,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通风量,pH的控制,腐熟度,恶臭控制,场地面积,处理堆肥的销售)6.4.4堆肥工厂实例分析(工艺简介及主要参数,厂房布置和设置配置,工程建设费用估算)6.5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6.5.1低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工艺描述,工艺微生物学,工艺设计考虑事项,设备选择)6.5.2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工艺描述,工艺微生物学,工艺设计考虑事项,工艺选择)6.5.3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厌氧消化技术,高固体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组合工艺)6.5.4厌氧消化技术影响因素(有机物组分及含量,温度,pH和碱度,营养物质,抑制物,搅拌)6.5.5厌氧消化处理厂实例分析(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计说明,工程应用的经济性分析)第7章 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7.1概述7.1.1热处理技术种类7.1.2热处理技术特点(优点,缺点)7.2固体废物焚烧技术7.2.1焚烧技术的发展7.2.2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焚烧效果的影响因素)7.2.3主要焚烧参数计算(焚烧烟气量,烟气温度,热量衡算)7.2.4焚烧炉类型及典型焚烧系统的功能设计(机械炉床焚烧炉,旋转窑式焚烧炉,流化床式焚烧炉,模组式固定床焚烧炉)7.2.5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废气组成及其控制标准,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控制技术,酸性气体控制技术,重金属控制技术,二噁英和呋喃控制技术)7.2.6焚烧产生的残渣与控制(焚烧产生灰渣的种类,焚烧灰渣的收集及输送,焚烧灰渣的处理处置及再利用)7.2.7固体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生活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平面布置实例,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医疗废物焚烧厂总体设计)7.2.8固体废物焚烧厂工程实例(炉排垃圾焚烧工程,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实例)7.3固体废物热解技术7.3.1热解技术及其发展概况(热解定义,热解技术发展概况)7.3.2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热解过程和产物,热解过程影响因素)7.3.3热解工艺分类(按加热方式分类,按热解温度分类)7.3.4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回转窑式热解系统,管型炉瞬间热解系统,纯氧高温热解系统)第8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8.1概述8.2填埋处置技术分类8.2.1惰性填埋法8.2.2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场基本结构,卫生填埋场规模及分类,卫生填埋场防渗结构,卫生填埋场的封场)8.2.3安全填埋法(安全填埋场构造,安全填埋场防渗层结构要求,封场结构要求)8.3填埋场选址及总图设计8.3.1填埋场选址依据、原则及要求(填埋场选址依据,选址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8.3.2填埋场选址步骤8.3.3填埋场总图设计(卫生填埋场主体工程设施,卫生填埋场辅助设施)8.3.4填埋场库容和规模(填埋场总容量,填埋场规模)8.4填埋场防渗系统8.4.1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天然防渗,人工防渗)8.4.2填埋场防渗层典型结构(填埋场防渗层典型设计,国外填埋场防渗层的结构设计)8.4.3填埋场防渗层铺装及质量控制(施工前的检查,底层土工布的铺设,防渗膜的铺设,防渗膜的锚固,防渗膜的焊接,防渗膜焊接的质量检查)8.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8.5.1地表水控制系统(地表水控制系统的构成,地表水控制标准及要求,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8.5.2地下水控制系统8.6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8.6.1填埋气体产生原理及特性(填埋气体产生原理,填埋气体的组成特性)8.6.2填埋气体产生量(化学计量法,产气速率模型计算法)8.6.3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8.7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8.7.1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水量平衡,渗滤液产生量计算模型)8.7.2渗滤液特性(BOD5/COD比值的变化,NH4+-N浓度问题,金属离子问题,其他问题)8.7.3渗滤液处理技术(渗滤液回灌处理,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渗滤液的物化处理)8.8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8.8.1卫生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填埋分区规划,填埋作业计划,填埋作业技术,压实,覆盖,填埋作业前准备工作,填埋作业后完善工作,卫生填埋工艺装备)8.8.2安全填埋场运行与管理8.9填埋场终场覆盖与场址修复8.9.1终场覆盖8.9.2降水收集与导排8.9.3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8.9.4渗滤液收集与处理8.9.5气体及渗滤液监测井8.9.6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8.10填埋场环境保护和监测8.10.1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废气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控制,臭气控制,保证场内环境质量)8.10.2填埋场环境监测(填埋场渗滤液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气体监测)8.11实例18.12实例2第9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9.1煤矸石的综合利用9.1.1概述9.1.2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煤矸石制砖,煤矸石生产轻骨料,煤矸石生产空心砌块,煤矸石作原燃料生产水泥,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煤矸石作筑路和充填材料)9.1.3工程实例(利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利用煤矸石作为水泥配料)9.2冶金矿山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9.2.1概述(矿山废石的利用,从尾矿中回收有价元素,利用尾砂作建筑材料和井下充填材料)9.2.2工程实例(利用尾矿作井下胶结充填的原料,利用尾矿作水泥熟料矿化剂,利用尾矿砂制作灰砂砖,从尾矿中回收硫精矿)9.3能源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9.3.1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概述,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实例)9.3.2锅炉渣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9.4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利用9.4.1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概述,高炉渣的处理利用技术)9.4.2钢渣的综合利用(概述,钢渣的处理利用技术)9.4.3稀有金属冶炼炼渣的综合利用(概述,稀有金属冶炼渣的综合利用)9.4.4赤泥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9.5化学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9.5.1铬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铬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和技术实例)9.5.2电石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9.5.3化学石膏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磷石膏的处理利用技术,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硫铵和碳酸钙,磷石膏用于改良土壤)9.5.4废催化剂的处理和回收(废催化剂的来源及特点,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技术,工程实例)第10章 填埋堆体与尾矿库的生态修复10.1非规范填埋场的治理10.1.1堆体整形(堆体整形的目的,堆体整形的一般设计)10.1.2堆体覆盖(堆体覆盖的目的,覆盖结构设计)10.1.3污染控制及绿化(渗滤液导排与处理,填埋气体导排,填埋场绿化)10.2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10.2.1基本概念、术语(15个概念)10.2.2生态修复的基本程序(现场环境条件调查,尾矿库调查,土源及其他修复材料可获得性与准备,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生态修复监测与管理)10.2.3生态修复的常用方法(直接覆土法,无土植被法)10.2.4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10.2.5生态修复的注意问题(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尾矿动态生态修复,注重整体景观效果)10.2.6尾矿库生态修复的实例(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全面防止水系污染,无土复垦恢复生态,复垦场地的农业利用并防止食物链污染,复垦设计强化场地利用,尾矿粉尘污染控制,社区发展与公共健康)第5篇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基础与实践(分3章)第1章 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工程基础1.1噪声与振动的计量和评价1.1.1噪声和振动的计量和评价(声源,声波,声场,频率,波长,声速,声压,频带,声功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1.2噪声的计量和评价(级和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振动加速度级,振动级,声压级的叠加、修正和平均,A声级,等效声级,频带声压级,噪声评价数,累积百分声级,混响,混响时间)1.2声源及其特性1.2.1机械噪声源(撞击噪声,激发噪声,摩擦噪声,结构噪声,齿轮噪声,轴承噪声)1.2.2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喷射噪声,涡流噪声,旋转气流噪声,燃烧噪声)1.2.3电磁噪声源(直流电动机的电磁噪声,交流电动机的电磁噪声,变压器的电磁噪声)1.2.4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1.3声波的传播和衰减1.3.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和衰减(声波方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的衰减)1.3.2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及衍射(声波的吸收,声波的反射、折射、透射,声波的干涉,声波的衍射)1.4噪声和振动的测量分析1.4.1基本测量仪器(声级计,滤波器)1.4.2噪声测量(环境噪声测量,工业企业噪声测量,环境噪声测量注意事项)1.4.3振动测量(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振源测量方法)1.5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原理1.5.1吸声降噪(吸声材料及其应用,吸声材料的基本类型,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房间平均吸声系数和吸声量,表示材料吸声特性的其他量)1.5.2隔声降噪(空气声隔离,撞击声的隔离)1.5.3消声降噪(消声器的分类和特征,消声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消声器声学性能的评价,消声器空气动力性能的评价,消声器测量方法)1.6振动污染防治工程原理1.6.1振动隔离的基本原理(隔振措施分类,隔振原理,隔振效果的评价、提高隔振效率的原则1.6.2阻尼减震的基本原理第2章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践2.1吸声降噪工程2.1.1多孔吸声材料(多孔材料吸声机理,多孔材料的应用及其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2.1.2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单腔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2.1.3吸声降噪(吸声降噪机理,室内声场分析,典型室内声场和专用声学实验室,吸声降噪效果的估算,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2.2隔声降噪工程2.2.1单层壁的隔声(单层壁的隔声频率特性,隔声量和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典型单层壁的隔声量)2.2.2双层壁的隔声2.2.3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附加弹性面层的复合壁,多层复合壁,薄板阻尼)2.2.4管道隔声2.2.5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组合间壁隔声,孔和缝隙对隔声的影响)2.2.6隔声设计的基本模型2.2.7隔声罩的设计和应用(隔声罩的设计,隔声罩的结构)2.2.8隔声间的设计和应用(隔声间的设计,隔声间的结构和应用)2.2.9隔声窗(隔声窗的设计,隔声窗的结构和应用)2.2.10声屏障(户外声屏障,室内声屏障)2.3消声降噪工程2.3.1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分类,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和消声值的估算方法,上限失效频率及控制,阻性消声器的设计)2.3.2扩张室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分类,扩张室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扩张室消声器的设计)2.3.3共振腔式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分类,共振腔消声器的设计)2.3.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2.3.5微穿孔板消声器2.3.6高压排气消声器(节流降压消声器,小孔喷注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2.3.7干涉型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干涉型消声器,有源消声器)2.4隔振工程2.4.1常用隔振器的分类(橡胶隔振器,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弹性吊架)2.4.2隔振应用技术(隔振设计的原则和适用情况,隔振设计的步骤,隔振器材的选择)2.4.3阻尼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技术(阻尼材料,影响阻尼材料性能的因素,阻尼基本结构及其应用,阻尼减振技术的工程应用)2.5噪声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2.5.1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噪声控制系统,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措施,接受者防护措施)2.5.2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第3章 主要电磁污染源及其特性3.1电磁场基本原理3.1.1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高斯通量定理,静电场的基本方程,镜像法,电容,部分电容,电声能量)3.1.2恒定电场(电流密度与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电导与电阻的计算)3.1.3恒定磁场(磁通密度与比奥萨伐尔定律,磁通连续性定理,磁场中的媒质,安培环路定律,矢量磁位,镜像法,电感,磁场能量)3.1.4时变电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广义波动方程,集肤效应,地上架空工频交流长直导线的电磁场)3.1.5电磁辐射与射频电磁场(电磁辐射,射频电磁场)3.2电磁耦合途径3.2.1辐射耦合3.2.2传导耦合3.2.3电感应耦合3.2.4磁感应耦合3.3大环境中的电磁污染3.3.1电磁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3.3.2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电晕放电和间隙放电,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力线路对平行接近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3.3.3电气化铁道产生的电磁污染3.4电磁污染的主要危害3.4.1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3.4.2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3.4.3空间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4章 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4.1场强测量方法4.1.1电磁环境测量仪器(电磁环境测量仪器,电磁污染源监测方法)4.1.2工频电场测量(测试设备,电场强度的测量)4.1.3工频磁场测量(工频磁场测量仪表,测量方法,影响磁场测量准确度的因素)4.1.4无线电干扰测量(无线电干扰的测定,测试注意事项,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交流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辐射干扰的测量方法,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测量方法)4.1.5高频信号场强测量(高频电场强度的测定,高频磁场强度的测定,使用仪器注意事项)4.2电磁环境管理法规4.3电磁环境评价标准4.3.1电磁辐射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制定标准的基础与要求,制定标准的依据,各国标准的差异性)4.3.2ICNRP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基本限值,参照水平,接触和感应电流的参照水平)4.3.3我国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9个标准)4.3.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4.3.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4.4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4.4.1电磁污染防治概述(控制电磁污染源,控制电磁污染途径,被污染对象的防护)4.4.2电磁屏蔽(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屏蔽的基本原理,完整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计算,不完整或非实壁屏蔽的影响,屏蔽体设计原则,专门的屏蔽无件及接缝屏蔽保证技术)4.4.3接地技术(接地的概念及功能,设备的安全接地,搭接)4.4.4其他抗干扰措施(电磁干扰滤波,电磁干扰隔离装置,浪涌保护元件及装置,吸收屏蔽,安全防护服)4.4.5各类危害的防护措施与控制技术(电磁辐射生理危害的控制技术,线路干扰的抑制技术,电磁对燃料危害的预防措施,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措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影响基本防护措施)第三分册第四分册计算题位置例题2-3-1 P24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例题2-3-2 P251 污水管道设计实例例题2-3-3 P262 水泵的计算例题2-3-4 P280 求沉砂池各部分尺寸例题2-3-5 P282 求曝气沉砂池的各部分尺寸例题2-3-6 P286 求沉淀池各部分尺寸例题2-3-7 P290 设计辐流式沉淀池例题2-3-8 P292 求普通推流式鼓风曝气池的有关数据例题2-3-9 P303 设计高负荷生物滤池例题2-3-10 P312 重力浓缩池例题2-3-11 P315 消化池池体例题3-1-1 P478 求气温直减率及判断当时的大气稳定度状况例题3-1-2 P484 求烟气抬升高度及有效源高度例题3-1-3 P486 估算冬季阴天下风向距烟囱500米处SO2的地面上浓度例题3-1-4 P486 求该气象条件下SO2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例题3-1-5 P487 计算阴天的白天SO2的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例题3-1-6 P503 计算该除尘器净化该种粉尘的分级效率例题3-1-7 P504 计算该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全效率例题3-1-8 P505 求该除尘器净化该粉尘所能达到的全效率例题3-1-9 P506 求两个除尘器串联能否达到净化要求例题3-1-10 P506 求净化后的粉尘浓度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例题3-1-11 P521 计算该除尘器所需极板面积、电场断面积、通道数和电场长度例题3-1-12 P547 求布袋除尘器中布袋的数目例题3-1-13 P551 设计符合要求的重力沉降室例题3-1-14 P555 计算该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例题3-1-15 P556 求该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例题3-2-1 P621 计算该集气罩的排风量例题3-2-2 P626 对一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例题3-2-3 P636 某通风机的全称例题3-2-4 P649 确定所需的冷却面积及每排的长度例题3-2-5 P651 某电炉烟气用室外空气冷却,计算需要的冷却空气量例题3-2-6 P724 计算固定床吸附器的直径、高度和吸附剂用量例题3-2-7 P725 用活性炭吸附器回收废气中所含的三氯乙烯,求固定吸附床高度例题3-2-8 P727 试设计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例题3-2-9 740 钙硫比例题3-2-10 804 去除苯所需的时间例题4-2-1 P19 测废物某性质,确定在95%信赖系数下该性质的范围例题4-2-2 P22 采用“系统随机采样法”,第四次采样的采样编号是多少例题4-2-3 P25 评估数据在95%可信度下,该性质值能否介于平均值的5%以内例题4-3-1 P34 计算每天能清运的垃圾容器的数量及实际工作时间例题4-3-2 P36 确定MRF距离商业区的最大距离例题4-3-3 P39 计算垃圾收集车的大小,并比较不同收运系统所需的工作量例题4-6-1 P108 计算氧化1000kg有机固体废物的需氧量例题4-6-2 P111 计算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单位重量填埋废物的理论产气量例题4-6-3 P118 确定混合废物的比例以使C/N比达到最佳值例题4-6-4 P121 动态密闭型堆肥法的通风量计算例题4-6-5 P122 堆肥工厂实例分析例题4-6-6 P135 厌氧消化处理厂实例分析例题4-7-1 P150 固废焚烧,求烟气量及燃烧温度例题4-7-2 P153 求垃圾的低位发热量,废气产率及燃烧温度例题4-8-1 P242 一垃圾填埋场,计算平均浸出水量和最大浸出水量例题5-1-1 P340 求三种频率的加速度级和振动级例题5-1-2 P341 求5个声压级的总声压级例题5-1-3 P342 查表求2个声压级之和例题5-1-4 P343 查表求多个声压级之和例题5-1-5 P344 能量平均法计算平均声压级例题5-1-6 P346 由倍频程噪声频谱,求噪声源的A声级例题5-1-7 P348 求车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例题5-1-8 P349 由中心声级,计算一天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例题5-1-9 P354 求250Hz和4000Hz时的混响时间例题5-2-1 P500 一精密仪器使用8个弹簧作隔振装置,求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例题5-2-2 P501 对一通风机进行隔振设计,设计隔振效率不小于75%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中“掌握”部分211掌握混凝、沉淀和气浮的技术和方法212掌握过滤的过程和方法22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机理、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工艺222掌握生物膜法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223掌握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224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242掌握污泥处理技术和方法,32 污水处理厂(站)总体设计掌握主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规模的确定、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水力流程确定的基本厚则和方法331掌握污水预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2掌握污水一级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3掌握污水二级处理(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4掌握污水深度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