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816882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正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关注的焦点。疫情面前,武汉市各医疗单位积极响应,迅速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朋友圈里刷屏的这句话,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写照。“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递交给医院党委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张旃,瞒着同在一个医院的丈夫李明昌教授,主动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作进一步的分检工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张旃从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情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利用移动心肺仪技术,成功救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图为救治过程。“*月*日夜班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从还没到上班时间,就开始接会诊电话。从5点到10点45分,一共*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地消耗。”“*月*日8点到17点,*个工作电话,40多个病人查房,全院大会诊3次,急会诊多得不记得了。午间休息10分钟,因为低血糖犯了。”随着疫情发展,张旃作出了长驻留观室的决定:“这样可以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病人也可以获得延续性治疗。如果领导们同意,请告之胡教授,同时停掉我的专家门诊。另外,请加强留观室的防护,固定下级医生。”在武汉,像张旃一样,主动申请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线、最前线的事例还有不少。“我是党员,我先上!”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胡芬,继抗击“甲流”之后,再次请缨“冲在最前面”。自*月*日感染科收治第一例发热患者以来,科室观察病例每天增加十几例,胡芬从早上8点穿上防护服查房开始,一直要穿到零点之后。防护服厚重,穿脱起来费时费力,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胡芬白天甚至不敢喝水。武昌医院普外科护士刘爽,主动申请到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妈妈,我去外面医院进修了,您好好保重身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是同济医院一名医生在申请书上的表态。在同济,百名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主动请缨进入发热门诊。如今,连第二批志愿报名都已满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利用移动心肺仪技术,成功救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图为救治过程。上前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战斗。截至发稿前,据武汉市卫健委披露,武汉市已有*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广大医务人员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尽职尽责的作风,捍卫着白衣天使的荣誉。虽然已是凌晨4点半,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发热门诊仍有近10位患者候诊。夜班护士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正在做输液前的校对,口罩上凝结的水珠记录着一晚上的忙碌。诊室门口,感染科医生徐建良正在安抚焦急的患者,科室主任陆定波因为腿伤,推着轮椅上了一整天的班方才离开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场景和节奏,在武汉各医疗单位已很常见。袁海涛是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外科第一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月*日,他所在的专家组碰到了一个难题:一名患者病情危急,进展为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组讨论认为应当进行气管插管并转运到ICU,但插管就意味着“门户大开”,不但自己容易感染其他病菌,还易喷溅痰液传染他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利用移动心肺仪技术,成功救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图为救治过程。“为了生命,我们必须冒这个险。”袁海涛拿定主意,当天晚上为患者插管后,和同事用转运呼吸机把患者转运到ICU。虽然只有600多米路程,但防护服里面的汗水、雾水以及外面的雨水,让袁海涛记住了这次艰难的转运。此后不久,袁海涛因劳累过度倒在了病床上,担心同事对于这种重度ARDS患者处理经验不足,仍每天通过微信检查呼吸机参数和分析结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只是武汉的医务人员。在湖北,面对疫情的蔓延,“支援武汉”“守住阵地”成为周边城市医务人员的共同心声。邓甜甜是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月*日一早,结婚刚一年的她就要赶赴武汉,到一线支援金银潭医院。尽管家里人并不十分赞成,她仍义无反顾:“自己要去的,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即将同行的ICU医生张斌,则是瞒着爱人收拾好行装。截至*月*日中午,湖北荆州已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6例,襄阳、宜昌、十堰、荆门、咸宁、鄂州、恩施、仙桃、天门、潜江等多地发现疑似病例。如何严防死守、严阵以待,是对当地医务人员的重大考验。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魏芳正在前台对患者进行初步问诊。*日下午5时到*日上午8时,这是她本次夜班的工作时间。原本在乳腺外科工作的她,因为工作需要,成为发热门诊的一员,这也让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丈夫卢铭浚感到担心。“担心是肯定的,但作为家属,包括父母和亲戚,对她现在的工作都非常理解,也很支持。我想,这就是我们身为医护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毕竟在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卢铭浚告诉记者。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严丽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严丽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历也会变慢。”所幸严丽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严丽返回工作岗位。“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日,严丽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抗击肺炎医护人员的事迹戴着两层手套穿刺,她能一针见血*月的武汉,寒意袭人。*月*日,张霓所在的感染科三病区,按照医院紧急安排,临时改造成隔离病房,准备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一名在感染科工作了10年的护理人员,她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日,第一批患者收治入院。张霓和同伴们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房。憋闷,气促,流汗,呼吸困难这不仅仅是感染患者的病毒之痛,也是每一个布满水气、模糊不清的护目镜背后,医护人员苦撑六、七个小时的“极限时刻”。“每一天,我都要戴着两层手套,在模糊的视线中进行留置针穿刺,连摸带猜,所幸能一针见血。”张霓打趣道,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高的穿刺水平。在发热病房,张霓的主要工作,除给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还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洗脸、刷牙、翻身、换衣服、擦拭身上,甚至协助大小便,倒尿壶、倒便盆。一些老人感激地说,重病床头,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未必能照料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