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补充古文名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6771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补充古文名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补充古文名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补充古文名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补充古文名句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解释: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解释: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解释: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解释: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5、 苛政猛于虎。(礼记)解释: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解释: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7、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解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解释: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9、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解释: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10、 穷则变,变则驼,通则久远。(易经)解释:穷尽之后就会有所变化,有所变化就会变得畅通,畅通了便会时间久远。1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解释: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12、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解释:礼仪重上你来我往,我对你有礼你却不对我有礼,这不符合礼仪的规范的;你对我礼仪有加我却没对你有礼,这也是不符合礼仪的规范的1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解释: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14、 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解释: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解释: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1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解释: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1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解释: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解释: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而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19、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解释:为学求益,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认真体会,反复实践,不也高兴吗?20、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解释: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2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解释:君子常常坦荡,心胸怀大的很开朗;而小人常常怀伤感;愁头苦脸22、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解释:拿公正来回答怨恨,拿恩德来酬报恩德, 指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讲原则。23、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解释: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24、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解释: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2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2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2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29、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解释: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30、 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解释: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31、 士可杀不可辱。(孔子)解释: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32、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解释: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3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孔子)解释:值得交往的好的朋友有三种,第一种“直”,指的是正直的人;第二种“谅”,就是原谅、包容的意思,指的是心胸宽广,能宽容别人的人;第三种“多闻”,说的是见识广博的人。跟这几类人交朋友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34、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解释:有益的快乐与有害的快乐各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以多交贤良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和以尽情游荡、贪图安逸为快乐,那就有害了。3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解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3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解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37、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解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38、 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39、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解释:说过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有个结果,不能言而无信,半途而废40、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解释: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4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解释: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是指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42、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解释: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4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解释: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4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4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解释: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4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4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解释: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48、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解释:有才德的人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49、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解释: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50、 吾日参省吾身。(曾子)解释: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解释: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5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5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解释: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54、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解释: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55、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解释: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5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解释: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5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解释: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5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解释: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5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解释: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6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61、 权,然后知轻松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解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62、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6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解释: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6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解释: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65、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解释:现指彼此挨得很近,常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却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双方仍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过自己的生活。66、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解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的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即使人死了也比这种情况为好6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解释: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68、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解释: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6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解释:指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70、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解释:要想做成任何一件大事情,都是先从小事末节做起的。粗壮的大树,也是从毛发一般脆弱的小苗长大的71、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解释: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72、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解释: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73、 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7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解释: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75、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解释: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76、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解释:原指进攻别人没有准备的地方,发起出乎意料的军事行动。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7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解释: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78、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解释: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的祸患79、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解释:对外人举荐,不避开仇人,举荐家里人,不避开亲人80、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81、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战国策)解释: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8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解释: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83、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集注)解释: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84、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荀子)解释: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8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解释: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86、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兵法)解释: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还有一层意思是,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8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解释: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8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解释: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意思是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89、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解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90、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解释: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91、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解释:没有规和矩,做不出方、圆形的东西;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92、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解释: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9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解释:莫以为坏事较小就去做,莫以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9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解释: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9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解释: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9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解释: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9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解释: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9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解释: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