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五六单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6663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五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五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五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第21课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2、 基础知识积累1. 基本字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叹惜,惋惜。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2. 一词多义(1)中: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 (2)志: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3)为:(wi)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wi)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5)闻:村中闻有此人(听说);具言所闻(听到的事情)。(6)舍:(sh)便舍船(舍弃,放下);(sh)屋舍俨然(房舍)。(7)作:其中往来种作(劳作);(设酒杀鸡作食(做)。3.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惊奇。(2)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5.通假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6.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三、重点句子(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第22课 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众:多。2.一词多义(1)可:可爱者甚蕃(值得);不可亵玩焉(可以)。(2)之:水陆草木之花(的);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无意义)。3.词类活用(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乱,使劳累。(2)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三、重点句子(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第23课 核舟记一、文学常识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代散文家。二、基础知识积累1. 基本字词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7)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2.通假、异体(1)八分有奇。 “有”同“又”;(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3.词类活用(1)卧右膝。 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3)居右者椎髻仰面。 锥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4)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三、重点句子(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第24课 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其中“礼运”部分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 (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3)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2.通假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與):通“举”(舉),选拔。 (2)矜寡孤独。 矜:通“鳏”。二、重点句子(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第25课 杜甫诗三首一、文学常识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2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 (1)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2)决眦入归鸟 眦:眼角。 (3)会当凌绝顶 会: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 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 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 新:最近。 (8)夜久语声绝 绝:消失,没有。2.词类活用 (1)造化钟神秀。 钟: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2)浑欲不胜簪。 簪: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3)二男新战死。 新:形容词用作副词,最近。 (4)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3.古今异义(1)造化钟神秀。 造化:古,天地,大自然;今,福气,运气。(2)室中更无人。 更:古,再;今,更加/更换。(3)天明登前途。 前途:古,前方的道路;今,比喻义,前方的光景。三、重点句子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搔”“簪”等字容易写错。)第26课 三峡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2.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2.通假(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2)哀转久绝。 转:通啭,声音曲折。3.一词多义 绝:沿溯阻绝(断,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4.词类活用(1)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如名词,飞奔的马。(2)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如名词,急流的水。(3)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如名词,清波。(4)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如动词,结霜。(5)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5.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6.一词多义(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极)。(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三、重点句子(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阙”“曦”“襄”等字易写错。)第27课 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写于被贬黄州期间。他的词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2.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一起,共同)3. 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 但: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 (2)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歇。 (3)夕日欲颓。 颓:古义,坠下;今义,颓唐。三、重点句子(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28课 观潮一、文学常识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2、 基础知识积累 1.基本字词(1)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出:发,起。(2)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3)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4)随波而逝。 逝:去,往。(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6)虽席地不容闲。 容:许,使。2.词类活用(1) 既而渐近。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逼近。(2)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雪岭:名词用作状语,像玉城、雪岭一样。(3)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3.古今异义(1)人物略不相睹。 人物:古义,人和船等物;今义,指人。(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古义,水边;今义,干燥。第29课 湖心亭看雪一、文学常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1)更定。 定:完了,结束。(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6)及下船。 及:等到。2.一词多义(1)是:是日更定(这);是金陵人(表判断)。(2)一:上下一白(全);长堤一痕(数词)。(3)白:强饮三大白(杯);上下一白(白色)。3.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2)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三、重点句子(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第30课 诗四首一、文学常识 1归园田居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2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因称王右丞。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3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4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二、基础知识积累1.基本字词(1)带月荷锄归 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 但:只。(3)江入大荒流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 怜:爱。2.一词多义 长:道狭草木长(动词,生长)。 长河落日圆(形容词,与“短”相对)。3.古今异义(1) 三年多难更凭危。 危:古义,高处;今义,危险。(2) 帘旌不动夕阳迟。 迟:古义,缓慢;今义,迟到。(3) 长河落日圆。 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4) 仍怜故乡水。 怜:古义,怜爱;今义,可怜。三、重点句子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