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的探索.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6580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的探索 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老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一、自检自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在数学学习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改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1、 注意留有“空白”作为一名教师,总想把自己懂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似乎教给他们越多,就越对得起他们。殊不知,知识的简单积累并不等于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教师提供给学生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形)(片刻后)生:这三个分数分别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六分之四。师:从图上看,你能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生:三分之二=六分之四二分之一。师:为什么有的时候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就变了,但有时候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而分数的大小却没有变化呢?(教师的预设是引起学生的悬念,引入新课教学。然而,教师的话音刚落,一位学生随即高高地举起了手)生:我知道,这是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师:(稍停片刻)这个同学真了不起,连分数的基本性质都知道了。能说说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介绍,但并不全面)师:能告诉大家,这个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吗?(学生介绍)师: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笔者原以为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是未知的,想激起学生的悬念,引入新课教学,但学生的一句“我知道”,打破了我的预设。然而,我并没有对学生提前的获知加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也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哪里还有欠缺,学习方法如何。结果发现这位学生虽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较好理解,但如何学会、如何形成的却已印象不深。于是教师的一句立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导语,“你真不简单,知道了这个知识,那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吗?”既让这位学生有了满意的期待,又让新知顺利展开生成。2、适当制造“逆境”顺境使人顺应现实,逆境使人反思现实。在学生具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弱点(如浮躁、粗心等),人为地制造一些“逆境”,让他们品尝一下某些缺点带来的恶果,促使他们找到这些缺点并下决心改正。笔者在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出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中有认为“正确”的,也有的认为“错误”的。师: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各上来两位,进行辩论,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认为正确的学生:(把一张纸对折,再沿折痕撕开)你们看,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吗?认为错误的学生:(把一张纸随便一折,针锋相对地说)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二分之一吗?认为错误的一方得意扬扬地望着哑口无言、挠着头皮的另一方。师:(面对辩论的双方)现在双方还有什么话想说吗?认为正确的学生:(与胜方握手,表示祝贺)刚才由于我们的急躁和粗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平均分。认为错误的学生:(与败方握手,表示感谢)正因为你们大胆的发言和争论才给我们全班同学带来了有价值的讨论。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轻易地作出结论,而是通过随堂生成的一场精彩的辩论会,让矛盾的双方在争辩中不断地认识对方、认识自我,最后再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价。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小组成员之间经常会提出疑问,产生问题,组内大部分成员的做法和思路往往会得到其他成员的赞同,而个别成员看似很有道理的想法,可能会受到排斥。因此在评价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评价或他人对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如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就曾出现这样的片断。师:同学们,根据圆周的特点,你们认为圆的周长能用什么工具和办法进行测量?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测量的办法。(于是孩子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着、比画着,才一会儿小手便举了起来)师: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又有什么问题呢?请大家畅所欲言!生1:老师,我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可以像三角形、长方形那样直接进行测量?生2:刚才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已经提出意见了,圆周是曲线,不可以直接测量的。不过我们想,既然是曲线,那它肯定很容易滚动,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呢?师:那你能上来给大家作个示范吗?(学生示范,并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的地方)生3:我们组还发现了可以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生4:我们组刚才共发明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而且还发现这两种测量方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我们组都是几个人合作一块来完成的。生1(反驳):刚才XX(指生2)对我的方法有意见,现在我也对另外的方法产生了疑问,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的周长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吗?在上述片段中,学生们不仅评价小组、评价他人,而且被评价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自然地产生了新问题,得出了新的想法,譬如说当学生提出直接进行测量的设想遭到异议后,这个同学不仅在暗暗反思自己的直接测量法,同时也在对他人的绕绳法和滚动法进行着评价,从而提出了更科学的问题: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吗?这些来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都是源于学生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反思的结果。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把他人的评价与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相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从儿童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学会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不能排除他评、互评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中的作用,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来提高自评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教学中采用同学间互批作业、四人小组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全体辩论、开展评价交流会等形式,在接受他人评价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三、促进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评价的质量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而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结论。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和方法的正确性、简捷性,不断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式、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在反思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感悟数学基本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初步理解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测量出手中圆的周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生1:在圆周上做个记号,然后沿着直线(或直尺)滚动一周,测出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生2:用绳子绕圆的一周,然后剪去多余的部分,再量出这根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生3:将圆对折(纸剪的)然后将弧沿着直尺滚动,再将滚过的距离乘2,就是圆的周长。生4:将圆对折再对折,然后将弧沿着直尺滚动,再将滚过的距离乘4,就是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大家想出这么多方法测出了手中圆的周长,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通过反思,悟出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操作方法,感悟其中渗透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2、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应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氛围,引导学生运用反思性思维。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的要点是什么?”(S=ab2)“我是怎样学会的?”(转化法)又如,在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根据“文字题、式题、应用题自我反思提问卡”上的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以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得出反馈信息,并矫正差错。另外,在学生解题或回答问题时,均应使学生自觉地表达思维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这对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总之,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正是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价值趋向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评价的主体,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