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4917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课题:翠鸟(1) 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5课 翠鸟(1)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多种形式读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学习重点在字词的预设目标中,能正确书写词语, 了解翠鸟的特点学习难点用多种形式展示读出翠鸟的喜爱学习过程一、激趣,板书课题展示翠鸟挂图,师读知识衔接,认识翠鸟,板书课题。二、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和易错的,用铅笔圈出来.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多种形式读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小组内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共同探讨展示方案。三、小组自学,互助合作。(1)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讨论.(2)在组长的指导下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四.班级展示(1)通过阅读,我读懂了( ).(2)在班级检测生字词情况.五.小组质疑探究小组内自主自疑,通过翻阅资料,自主解疑.大家共同探讨.六.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增减教学反思 课题:翠鸟(2) 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5课 翠鸟(2)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自学,了解课文是抓住翠鸟外形与动作上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2、我能通过关键词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我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学习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学习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学习过程一、巩固复习,再读并感受美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翠鸟有什么了解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及动作上的特点.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1.第三自然段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2.学习第四自然段(一)读第4自然段。(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五)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三.拓展延伸,写写自己喜欢的鸟1.小组内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鸟.2.教师:抓住鸟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而且要写出爱鸟,保护鸟的感情.四.课堂小结增减教学反思课题:燕子专列(1) 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6课 燕子专列(1)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领会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把握课文重点字词,并加以理解.学习难点对重点字词加以解释、理解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燕子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使天空变得灵动,为大自然画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3.教师补充板书(专列),理解“专列”的意思.二.自读自悟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在文中画出本课的新词.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小组自学,互助合作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字词,有什么易错生字,你是通过_解决的.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小组的人说一说.四.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加以解释.2.在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人们为燕子又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把握.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二是人们的行为.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由于环境恶化,气候出现异常.春天本是春暖花开燕子飞回北方的时候,可是在瑞士却遇上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更可怕的是燕子的食物昆虫几乎全部都被冻死了.可爱的燕子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增减教学反思课题:燕子专列(2) 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6课 燕子专列(2)学习目标1.抓住人们的“在乎”与“不在乎”,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体会人们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学习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中心思想.2.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中燕子面临艰难处境的句子.3.教师:成千上万的燕子如果得不到救助,它们将被冻死饿死.濒临死亡的燕子是多么可怜和无助啊!二、创设情境,交流想对贝蒂说的话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2学生自主写。3指导朗读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教师: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讲述故事.2.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四.课堂小结 是啊,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增减教学反思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7 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2.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结合画面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的意思.3.个人读范读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4.出示洪水过后的小村庄.教师质疑:若干年后,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5.教师: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小村庄,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二.自读自悟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2.思考: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三. 小组合作交流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小组合作交流四.班级展示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课堂小结增减教学反思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7 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理解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美丽的小村庄 被洪水卷走了)2.教师: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1 、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展示交流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四.总结全文 为了可爱的地球不再和小村庄一样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生活在荒漠中,请大家保护森林吧!增减教学反思课题:路旁的橡树主备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内容第8课 路旁的橡树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所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学习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2.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吗?3.学生质疑: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颗橡树呢?二.自读自悟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借助拼音或资料,读准课文,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三.小组深入探讨1.读第二、三、四自然段。(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2.学习五七自然段。(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3.学习八九自然段。(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2)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3)高尚的心”指什么?四.课题展示1.教师:在筑这条路时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心情.五.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增减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