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4069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堂类型:新授课 学生姓名: 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重点难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3、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4、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积累欣赏题西林壁北宋苏轼七绝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翻译】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你会这些思维吗?基础练习: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根深蒂固 d 孜孜不倦 z 汲取 j 锲而不舍 qi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3、初读课文,回答问题: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结构:总分总。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思考练习4、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5、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第一问:第三段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第二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6、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道理论证法。如第10自然段。7、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阅读课文中的“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一段至结尾四段,回答问题。8、第一段中叙述了调查情况,调查者是(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对象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和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调查的结论是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在于(是否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9、第二段说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和具备创造力的人,由于不同的态度和想法,产生了不同的表现,请分别说说两者的不同表现。前者进行自我压制;后者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10、第三段中“由此看来”中的“此”是指:(富有创造力的人灵感产生的过程)11、第三段中说“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请你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例如斜塔上的实验中,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自然地节奏原则。12、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三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智力练习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用美德)占领它。1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14、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15、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16、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17、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18、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19、写出几句关于“创造”、“创新”的名言警句。创作园地:有人说过:“想像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同学们,你们的想像力如何呢?让我们来完成一道思维训练题。 (板书: )先看图形“”“”,再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教师学生批注栏:1、关于作者: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奥奇”),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创造性纸牌(reative Whack pack)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关于“推敲”的典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3、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