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3543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人类的“老师” 钟表店里的争吵 奇妙的桥 橡皮头铅笔扁鹊治病积累与运用四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能用工整,正确地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理解词语,并体验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激发热爱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自主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能用工整,正确地书写。2.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理解词语,并体验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学课时 13课时116、人类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轻而易举”、“均匀”等词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佳句。2.用带关联词语“无论都”、“既有”的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实践。3.理解文章,在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基础上概括段意。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热情。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三、教学难点:用带关联词语“无论都”、“既有”的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实践。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熟课文,查工具书理解新词。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轻而易举”、“均匀”等词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佳句。2. 理解文章,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轻而易举”、“均匀”等词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基础上概括每段段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题目中老师加上了引号呢?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二、整体感知1、带着你的疑惑自己去读读课文吧!2、交流:人类的老师是谁?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3、生分段读课文,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三、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预习时,给它们找到了哪些词语朋友?3、课文中也有一些词语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4、谁来给大家汇报你理解的词语?不仅要说清词语的意思,还要给大家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5、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6、重点指导:“毁”、“祸”、“末”、“某”四、作业:1、写生字和词语。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文章,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用带关联词语“无论都”、“既有”的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实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热情。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用带关联词语“无论都”、“既有”的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实践。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热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同桌互相批改。3、说说文中介绍的老师有哪些?二、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这两段。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4、你能说说蝙蝠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5、哪一句话说明能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6、了解总起。(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自主学习本段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3、你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自由发言)(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3、人类受到鲸鱼的什么启发?(鲸鱼的流线体外型)4、播发多媒体课件,讲述流线体。5、解释“轻而易举”6、受到启发,有什么作用呢?7、全班齐读本段。(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师范读课文,先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2、出示鸡蛋,指名演示。3、幻灯出示“无论怎么样用力,都不能把鸡蛋捏毁”。4、指名用“无论都”造句。5、你知道薄薄的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6、出示:“建筑师耕具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学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7、播放课件:讲述“薄壳结构”。8、指名用“既又”造句。(五)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并提出质疑(如:越野车怎么和袋鼠联系上的?)3、反馈学习信息。4、体会本段中省略号的作用。5、了解分述。(六)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1、全班齐读本段,并理解这段话的含义。2、反馈这段话的含义。了解总结。3、你能把多少换一个词。但是不改变句意(许多,非常多,无数,数不清)请你举出一个人类的好老师。(七)是呀!在广大的生物界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他们都是人类的好老师,大家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创造,发明出更多更好的事物,造福全人类。三、板书设计:16、人类的“老师”总写(1、2)受到启示鸟、蜻蜓、苍蝇、蜜蜂、蚊子飞机 鲸快船分述(3-6) 鸡蛋建筑物 揭示自然奥秘袋鼠越野汽车 有详有略 萌发创造灵感 贝壳坦克 总结(7) 生物界人类的好“老师四:作业:1、 说说人类还有那些好“老师”2、 用“无论都”、“既又”造句3、 完成练习五、课后反思:17、钟表店里的争吵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2、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三、教学难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特点。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2、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是一篇科普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整体感知1、带着你的疑惑,自己去读读课文吧!2、交流:谁在争吵? 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的?3、全班分大组分段读课文。4、童话中有哪些角色?5、分角色读课文。三、检查预习情况这是一篇科普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1、出示生字。A齐读生字,重点指导:“纽、衡、框、慌、”B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C预习时,给它们找到了哪些词语朋友?2、课文中也有一些词语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3、谁来给大家汇报你理解的词语?不仅要说清词语的意思,还要给大家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4、书写生字。认真观察,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重点指导:“惯,纽,慌,衡”5、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生字词。2.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特点。2、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了一篇科普童话。2、还记得谁在争吵? 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的?3、指名读词语。4、听写。二、精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的特点1、全班分段朗读全文。2、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咱们来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是一个童话?找一找相关的词句。3、这个科普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科学小知识呢?在4人小组内先说一说。4、4人小组汇报。5、电子表有哪些优点呢?电子表静悄悄的,电子表没有指针,电子表不用上发条,用电池,电子表非常准确6、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道理?(我们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全新的标准来认识,衡量新事物,增因才能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取长补短)7、抽生分角色朗读。(提醒注意旁白的提示语,注意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8、自由组合演一演。三、思维拓展在学习的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新事物?说说他们的优点。1、小组内自由发言。2、指名发言3、反馈学习情况(1)自动铅笔(2)电子词典(3)电脑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并且不断的发明,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他们,发挥他们的优点。作业布置:1、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对待新事物?你还发现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2、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作业。课后反思:18、奇妙的桥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在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分段。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奇妙之处。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进行旁批。四、课前准备:课件预习(了解其它奇妙的桥)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在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分段。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孩子们,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你见过哪些桥呢?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开眼界,认识一些二、整体感知1、自己去先睹为快,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桥?这些奇妙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些奇妙的桥有什么特点呢?3、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各个小组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4、反馈学习情况。1段: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段:提问,引起下文。3段:写了用玻璃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4段:写了用纸张造的桥的特点和承受力。5段:写了我国用盐层造的桥和铁路的特点。6段: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5、我们可以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大家看看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6、第一部分(1)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第二部分(2-5)写了用玻璃,纸张,盐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第三部分(6)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7、朗读课文。三、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制、吨、悉、扶、度”字的读音;找出与本课生字音、字形相近的字。预习时,给它们找到了哪些词语朋友?2、课文中也有一些词语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3、谁来给大家汇报你理解的词语?不仅要说清词语的意思,还要给大家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批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文章结构,。2.学习批注(文字式,或符号式,或纲要式,或补充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批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了一些说说看,你都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桥?2、指名读词语。3、听写。二、品读课文1、我们常见的有哪些桥?2、齐读第一段。3、课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奇妙的桥,自己默读课文3-5自然段,比比谁的收获大。把你的收获勾画出来或作上批注。4、交流:你对这些桥有哪些了解?5、引读3-5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6、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桥?7、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围绕科学的神奇和学生热爱科学的这些主题进行发言。)作业布置:1、 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 搜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桥的材料(1-2)引发疑问玻璃桥:晶莹透亮奇妙的桥 特殊的桥(3-5) 纸桥:强读很高 设问开头,重点部分 热爱科学,盐桥:畅通无阻 运用科学直抒感情(6)奇妙(点题)课后反思:19、橡皮头铅笔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3、懂得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爱发明,学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一、激趣引入1、出示橡皮头铅笔,普通铅笔提问:孩子们,看看这两支铅笔有什么不同?2、在铅笔头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是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想知道吗?二、学习全文1、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2、认读词语,理解词语。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4、用自己的话说说橡皮头铅笔发明的过程。(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5、默读课文,勾画,小组讨论:李浦曼既是一个画家,又是一个作为画家,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能成为发明家,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思维拓展1、李浦曼取得了橡皮头铅笔的专利,这个专利可是值五十五万美金的巨款,你想对他说什么呢?2、你有什么发明吗?3、老师总结:是呀!其实伟大的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不便,并勤动脑,想方设法地克服,你们也会获得发明的专利。四、作业设计:、自主积累好词佳句、将你的小发明制作出来五、板书设计:薄铁皮橡皮头 短铅笔橡皮头铅笔固定橡皮头铅笔发明专利六、课后反思:20、扁鹊治病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4、说说学习了这篇语言受到的启发。5、同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劝告蔡桓公治病的过程,教育学生要相信医学。同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病一定要及时医治。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体会句字中重点词语的作用。2、教育学生要相信医学。同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病一定要及时医治。教学难点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巩固字词,整体感知1、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扁鹊。扁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有本姓秦,名越人。他精通望、闻、问、切四诊。1、其它几个问题,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很快找到答案。2、交流。3、认真读书,不仅能解释我们的疑惑,还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讲讲这个故事。课文写的是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三番两次劝说蔡桓公要治病,但是由于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话,最终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的事情。4、认读词语,理解词语。三、品读全文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2、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1)发现时间的变化: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来天五天以后(2)弄清病情的不断变化:病在皮肤皮肉之间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3)注意扁鹊神色、动作的变化。(4)注意蔡桓公的语言、神色。4、小组合作,表演评价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拜见蔡桓公(1、2)病在皮肤过了十来天(3)皮肉之间扁鹊治病 十来天后(4)病在肠胃 明线暗线穿插 蕴涵智慧又过了十来天(5)深入骨髓 给人启迪五天以后(6)疼痛而死道理:“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 课后反思: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要求1. 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2. 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3. 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4. 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习的能力。5. 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6. 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重点难点1.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2. 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3. 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4. 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重点难点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0)1. 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2. 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一字多义现象)3. 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二、语海拾贝(10)1. 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2. 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3. 背诵4句名言。4. 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三、点击成语(10)1. 自由阅读。2. 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3. 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4. 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5. 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四、自主阅读园地(10)1. 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 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3.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3. 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难点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1. 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2. 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1. 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2. 组内练习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3. 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1. 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2. 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1. 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2. 学生静心习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3. 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4. 分享习作,交流修改意见。5. 自我修改、完善。五、布置作业(5)把本次习作抄在作文本上。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