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练习教师版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3441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练习教师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练习教师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练习教师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形象意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 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案: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游宫周邦彦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注: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找出诗中的表达意象的关键词,抓住特征概括为“描写画面”的形式;意境的概括要能表现出诗歌给读者的主观感受。2、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解析】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应联系全诗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诗歌鉴赏】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天空阔的印象,而从“叶下”二字写起,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便使人如见岸上”官柳萧疏“一类秋天景象。这里虽未写到人,写景物却是从人的所处看出去。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面,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方,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之势。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一句,则把上面隐于句下的人映出,他站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写难耐的寒风,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换头三句,是深夜,陋室。“古屋寒窗”,破旧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这是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境,为下文作了铺叙。“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为何又惶惶不可终“夜”呢?结尾三个短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一点即止,余味甚长。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2分)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解析:本题需要抓住颈联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结合景物,把握诗歌情感去描绘。【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次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用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活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景色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一,创设(营造)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情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2、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主旨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飘蓬”、“ 霸才无主独怜君”、“ 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2分)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3分)解析:抓住关键词“飘蓬”,关键句:“霸才无主独怜君”“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去分析两首诗的思想主旨。【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点面照应,抓关键点。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句子,它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诗词鉴赏】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下句“霸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不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登宝意寺【注】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作者的经历去分析诗歌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解析:本题是形象类鉴赏题。题干设置指向性强,答题范围交代清楚,审题要求不高。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去分析“烟树”的作用。【思路点拨】这道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翻译重组词句。只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次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不忘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活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景色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一,创设(营造)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情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诗词鉴赏】许庭,宋代词人,临江仙一诗,体现出诗人复杂的感情,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他的词不多,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答案】:8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分号前后三处,答出一处给2分,答出两处以上给3分)9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