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1652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第一节: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研究报告基本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是,具体的写作形式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是有区别的。教师首先要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再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然后按研究规范来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某一课题研究结束进行结题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研究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述研究成果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是题目部分,指正文之前的有关资料;二是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三是附录部分,指正文后附的资料。一、题目部分(一) 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也就是题目,要求简练、概括、明确、新颖。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题目是研究报告的眼睛,通过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研究的自变量,还包括研究的变量。还要写上“研究报告”字样,如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报告。(二) 署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特殊的精神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署名一定要慎重。(三) 摘要摘要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也称内容摘要、提要、概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补充解释,简单确切地陈述文献的重要内容。摘要是对全文主要观点做高度概括后的浓缩呈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是文章观点的概括,包含其重点结果和结论,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取主要信息。1.怎样写摘要(1)摘要要能概括地、直接地把主要观点亮出来。(2)可把文章的一级和二级标题用适当的方式写进摘要。比较容易,但是记住这不是摘要的全部。(3)要有逻辑性,通过内容能反映全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4)字数一般是200-300字。2.写摘要的注意事项(1)不用介绍性语言。例如:“本文通过对作了论述”之类,这样不是直接呈现。(2)不作自我评论。(3)不作补充解释。(4)不出现引用。(5)不出现“本文”、“本研究”等词语。(6)不出现“笔者”、“我”、 “我们”等主观性词语。(7)不能简单地把“引言”或“结语”的内容照抄。3.撰写摘要例谈举例2-1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内容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中小衔接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区域间中学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摘要分析 :(1)采用了“本研究分析了,并提出”等介绍性语言。(2)读者看不出研究报告到底用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解决中小衔接问题。(3)读者看不出研究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说什么。根据例子(2-1)的研究内容,摘要可以这样撰写:义务教育阶段本身是一个整体,但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小学、初中分段实施。而初中、小学教育在管理衔接、知识内容衔接、学习方法衔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上还不尽如人意,相当多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乃至辍学等后果,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以区域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适应性: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以学习技术水平的衔接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区域间中学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修改后的内容摘要,首先说明了中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四种解决中小衔接问题的运行机制。这样写,可以让读者一下子抓住研究报告的核心观点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白整个研究报告的逻辑构思。(四)关键词1.什么是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全文主题和最主要内容的有实质性意义的名词术语。2.为什么要写关键词主要是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它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3.选取关键词的基本要求(1)关键词是有实质意义的名词,不能用动词。(2)一般数量为3一8个。(3)关键词之间一般用分号隔开。注意不是逗号和顿号。(4)按概念大小或者论述问题的先后顺序排列。例如:教育;后现代教育;后现代教育课程。4.如何选取恰当关键词(1)从论文题目中找关键词。(2)从题目的隐含意义中找关键词。(3)从各级标题中找关键词。(4)从研究的目的找关键词。(5)从正文内容中找关键词。5.选取关键词例谈举例2-2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关键词【关键词】学习适应性;中小衔接(题目);教育环境(题目的隐含意义);学习态度;学习技术水平(文中标题或内容)二、正文部分( 略,在第二节中重点介绍)三、结尾部分1.注释或参考文献:补充说明研究报告内容、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出处,为读者提供查阅的线索。书籍的引注:作者,书名,出版社 , 出版日期,页数。例如,李冲锋,教师教学科研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 月第 1 版,23页。期刊的引注: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期数或卷数,页数。2.附录:文章后附的资料。研究者认为有参阅价值或必要,但是不便在正文中描述,皆可作为附录。如通常研究工具 (问卷、量表、测验 )、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第二节:例谈撰写研究报告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写什么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报告中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这个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者通过研究这个问题的收;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创新点何在,在问题的提出部分一定要表述清楚。这是对研究问题的理性思考,是深入归纳演绎的结果。进一步说,问题的提出包括两大要点,一是背景,一是原因。背景含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是相关研究也就是理论研究的相关信息,包括国内外的现状,目的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研究。现实背景是大范围的,而实践背景是小范围的。自己要进行这个研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个问题对于这个班、这个学校的研究价值,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原因包括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于个人研究的兴趣;出于填补研究的空白。这部分还可以撰写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目的。注意要高度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举例2-9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北京市、重庆市等一些省市就中小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涉及管理方面、学科教学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等。一些调查表明: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低于智力水平,中小学生中目前存在着智力水平较高,而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及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倾向。学习适应性、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说明学习适应性和智力水平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都是极其显著的,其影响程度大致相同。可见,较高的学习适应性和智力水平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水平偏低是导致部分学生虽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达不到正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外不牵扯这个问题,所以没有表述) 目前,关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偏重于反映“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现状,或者从“群体”上比较学习适应性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适应性来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更少。(目前研究的切入点注重群体,忽视个体研究,特别是提高学生学习适应的这个切入点还没有人研究) 因此,我们提出“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 ( 提出研究问题)一、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于提高小学和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适应性、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而学习适应性是可以通过培养显著提高的。因此,提高学习适应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教师专业的发展来看,教师越来越需要把理论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而以课题引领的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本课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做指导,需要运用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可以引导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发展。三、学校工作变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本身是一个整体,但我国现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分段实施,从教育结构上,人为地把基础教育分为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而初中、小学教育在管理衔接、知识内容衔接、学习方法衔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上还不尽如人意,相当多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乃至辍学等后果,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究目的三条:第一,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学校工作变革的需要)第一点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的,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本课题研究的隐性目的。我们从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我区中小衔接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建构并完善一种以学习适应性为基础的中小衔接的理论体系,为中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对研究目的加以说明)问题提出,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表达一定要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另外,开题论证与结题报告的问题提出是有所区别的,开题论证重在问题提出的价值,而结题报告重在表述研究成果。就是一定要把开题论证的重点放在问题的提出并进行压缩上,提取主要的四点(相关研究,实际情况,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的),以简洁为前提。二、如何进行概念的界定概念界定不是从网上搜一个,也不是查一查字典抄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概念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界定,应该是在网上或词典上查找不到的。可以用三段论来论述,首先是罗列相关概念,其次归纳 中重要要素,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界定。也可以直接阐述本研究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界定。举例210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中关于“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 应环境 , 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于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性”则是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由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基本维度构成。认知维度是心理素质的最基本成分;个性是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的成;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它是认知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新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国内学者基本上倾向于把适应性看成是个体表现在为得到自身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某种身心活动或学习活动中较为稳定的能力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认为:“学习适应性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自身,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四个方面,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计划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在不同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标准有所差异。“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学习方法科学,就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才。本研究的“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学习适应性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自身,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进而提升学习的适应能力。这个界定恐怕到网上搜也搜不到,因为这是根据中小衔接研究实际而定的。包含研究客体的切分问题,也有点深了。很多时候,概念交流是上位概念的交流,是专家的思维方式。但我们要记住,解决问题可用概念;解决问题要用概念;解决问题须用概念。三、研究目标与内容写什么在研究报告表达中,研究内容的确定,关系到研究的创新与研究的价值体现。简单一句话,研究内容有时在标题中,就能体现出来。其实,研究结果的一级标题就是你的研究内容。例如,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是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二是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三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太多的时间;四是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且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五是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六是课堂教学组织不佳。这是研究内容吗 ? 其实,研究者写的是为什么要提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研究者发现的问题就不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从自变量校本教研来切分,解决因变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到底如何切分自变量,需要逻辑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的支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坐下来花大力气分析才能得到解决。这是需要专家引领的,不过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切分办法、切分维度,关键要从自己学校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是最好的研究内容。举例2-11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区域教学研究为突破点,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以学习技术水平的衔接为主渠道(四个研究内容一目了然)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促进中小衔接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内容是研究结果一级标题的总结,研究结果一级标题的切分一定要根据研究内容,否则,就要文题不符了。四、研究方法到底怎么写关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在课题论证报告中,写起来只是预设性质的。但是在研究结题报告中,研究方法的论述就要有所区别,听起来很费解。举例2-12中小学地方教材管理的实践研究研究项目申请时,研究方法的论述如下: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调查和反思研究地方教材的管理。问卷调查法:从管理干部、教师与学生三个角度调查我区地方教材开发、教研、管理等情况。经验总结法:从现有的地方教材中归纳、总结、提升通州区的地方教材管理经验。如果研究课题结束,还是这样论述,就有欠妥当了。因为这些研究方法是预设的,是不是在研究过程中真正使用的,需要具体阐明观点。那么,如何叙述呢?只要从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出发就可以了。例如上述论述,可以这样:通过中小学地方教材管理的实践研究,我们恰当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即通过计划、行动、调查和反思研究地方教材的管理。问卷调查法即从管理干部、教师与学生三个角度调查我区的地方教材开发、教研、管理等情况。经验总结法即从现有的地方教材中归纳、总结、提升通州区的地方教材管理经验。这三种研究方法全面总结了通州区中小学地方教材管理经验,为课题教材的顺利改革夯实了基础。五、研究过程写不写研究对于教师来讲,固然很重要,但是研究成果的表达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很好地表达的。在研究过程中,不要忽视对研究执笔人的培训工作,不要忽视对研究执笔人的重视工作。执笔一个研究过程的撰写,需要查阅很多的研究。研究过程很重要,在研究过程中有研究工作报告。那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过程如何描述呢?第一,课题论证阶段,成立研究小组等可有可无。第二,研究实施阶段当时怎么想的、实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改变原来的设想,这些要详细写清楚。第三,理论依据,例如主体性发展理论、新课程教育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建构理论等,开题是可以写的,但是结题时没有必要写。结题时,要理解所涉及的理论,梳理成研究框架图来诠释,这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了。第四,能证明你的研究合理性的研究细节一定要写明白。例如,调查问卷,发放多少、回收多少、为什么有没收回来的?一定要细写,这关系到你的研究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又如,与教师能力发展有关的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讨论资料应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能支撑你的研究结论。举例2-13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具体体现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促进中小衔接。在课题研究中,多次召开市、区展示交流活动,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凯和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专家梁威、赵德成、张铁道、耿申、赵宝军、钟作慈、王唯、刘永胜、李仲秋等对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建议。通州区副区长刘淑华,教委主任宋京璋,副主任张绍武、张立芳,各乡镇教委办主任,乡镇中、小学校长、全区主管教学副校长等多次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课题研究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研究成果获得第二届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论文在北京教研、北京教育教学研究、北京市中小学工作年报2005/92006/8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2008-2009) 论文集、通州区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集锦等诸多刊物上发表。1.问卷调查,积累数据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教授的“AAT”量表和其他学习适应性量表,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分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四部分。首先,各实验校根据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在 2006年、2007年、 2008年分别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时间分别是新生入学第二周、第九周和第十五周。其次,总课题组对非实验校梨园中学和龙旺庄中学初一年级的其中两个班、西集镇中心小学和马驹桥镇中心小学两个非实验班,与实验校同步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2.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中小衔接课题研究人员涉及11个实验校,由于时空的限制,研究教师交流起来十分困难。在研究资源共享方面,第一,我们利用通州区教师研修网信息平台共享研究资源。第二,建立公共邮箱zhognxiaoxianjie163.com互传课题研究信息。第三,建立协作组,我们在通州区教师研修网建立了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和管理协作组,与研究教师沟通研究中的问题。3.多元培训,深入研究在课题研究开始,很多教师热情很高,但是感到研究的后力不足。经过了解分析,我们认为这是老师缺乏理论知识造成的。我们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科研方法等通识性培训。针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学习策略、记忆方法等专题培训,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地充实理论基础。另外,还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四川教育 2007年第5期的教学专题有效中小衔接,其中的观点和案例,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了许多启边。实验教师在研究中积累、总结、归纳了10多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水平。如专题式指导,举办学习方法系列专题讲座;内化式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有效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迁移式指导,通过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点拨式指导、训练式指导、领悟式指导、示范式指导、反馈式指导、尝试式指导、单个运用法、归纳式指导、矫正式指导、交流式指导、渗透式指导、对比式指导法等。4.依托课堂,横向交流课题中心纽每学期初制订本学期的研究计划,每月定期研讨一次。中心组成员在研究中严格做到三个明确。第一明确研究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目标的细化,实验校课题研究计划细化到周,子课题研究具体到教师;第二明确研究责任。子课题明确分工后,首先明确子课题负责人为责任负责人。层层把关,层层负责,研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研究教师;第三明确研究任务。只有明确阶段研究任务,才能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中心组不断深入实验校进行听课,与实验教师共同研讨中小衔接中的问题。先后组织了课题中心组成员到西集镇中心小学、台湖镇中心小学、第一实验中学、北京二中分校进行听课研讨活动,深入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了解教师课题研究的效果。各子课题实验校也经常组织听课交流活动,九年一贯制的二中分校、牛堡屯学校组织了初一教师和小学高年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第一实验中学组织初一教师到台湖镇中心小学听课研讨;玉桥中学组织了初一教师到玉桥小学听课活动,这些都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铺垫了现实基础。5.学以致用,研学相长课题研究确立了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的行动理念,相继组织了中小衔接实验教师征文活动、说课活动、观摩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报告、现状调查、学生笔记指导、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方法初探、教学设计等,保证了实验教师行动研究的规范与质量,务实了实验教师将子课题层层分解、步步落实的研究过程,体现了实验教师学以致用、研究验证、研学相长的严谨态度和进取精神。当然,研究过程的描述还要考虑研究报告的征收部门,比如教科研部门与教研部门就完全不一样,看了第二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成果集,感觉政府成果奖的成果描述与教科研成果的描述,就有很大区别。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在哪里?价值何在?要自问自答,没有肯定不行。六、研究结果到底写什么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专家、读者重点看的部分。从逻辑关系上讲,研究结果是研究题目的切分,是研究内容的诠释。一级标题的切分一定要严谨,无懈可击。从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来讲,切分的一级标题一定要在一个层面。比如,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讨论策略的研究的研究结果切分为,有效设计问题策略、多种讨论策略、巧妙把握讨论时机策略、适时引导与评价策略四个有效讨论策略。第一,研究结果一般是客观论述,每一段落的叙述内容,就是教师研究了什么 ? 为什么这样做?做的结果如何?对研究结果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解释。例如,课后反思模式,应对这个模式做一个描述 (模式的内涵);教师是如何做的;怎么做才符合这个模式。顺便多说一点 , 模式的研究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研究起来比较麻烦,表述起来也很复杂,教师研究一般情况下不研究模式问题。一轮实验效果明显是经验;两轮实验效果也很好,可称为好的经验;三轮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称之为好的理念。模式肯定是经过多轮实验后才取得的可以复制模仿的研究成果。没人否认马芯兰数学教改实验模式,如果研究出一个语文教改模式就肯定要遭到专家的质疑。辩证的看这句话,研究模式必须要有专家团队做坚强的后盾,才有可能完成。虽然这不一定对,但是具有普世道理。第二,研究结果的总结要先总结事实,尽可能不谈研究结果的价值(呈现什么样效果、价值、意义、应用推广的可能性等在对应的研究结论中阐述) 。如果非写不可,一定要另起一段来写。举例2-14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一) 以区域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小学生升入中学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在学习上的不适应问题。为了解决中、小学这种各自封闭、割裂和断层的状态,我们以抓好区域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中小学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区域教学特指某一地区即在乡镇教委管理下的对口中学和小学教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永乐店中学、马桥的姚村中学和牛堡屯学校,先后三次开展了“以区域教学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中小衔接”研讨会,区政府领导、区教委领导、各乡镇教委领导、各中小学校长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为中学和小学校际的沟通、教师之间的跨校听课交流、提前了解教育对象,提供了条件。1.区域教学研究,整体把握学生通过区域教学的研究,我们把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研讨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连续性和阶段,层层推进,系统把握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的“突变”过程,转化为“渐变”的过程,平稳过渡。2.加强合作交流,具体了解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我们在正视中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差异上,把衔接的意识落在具体行为上。在乡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携手组建了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初一年级的中小衔接课题组。使区域对口中小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关起门来进行研究。使小学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升入中学后的学习状态,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未来学习的适应性。使中学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态,由学生熟悉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入手,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3.加强针对性,强化衔接意识小学段的教师针对中学课程数量多,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衔接的措施。一是多为学生未来学习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注重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三是与学生多交流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段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衔接。一位初一的教师在研究札记中写道:“通过中小衔接的研究活动,我了解了小学的教学目标,了解了哪些知识是小学学过的?哪些知识是小学没有学习过的?这些和初一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做到了心中有数,也不再对小学老师进行埋怨。”(二 ) 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你讨厌上学吗?你是否认为老师讨反你?你有没有因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他所上的课?上课时,你有时被老师说了什么,就不安心吗?在教室里你坐的位置不好,你想换吗?你是否不喜欢现在的学校,有可能的话,你想转入其他的学校吗?你是否不喜欢现在的班级,有可能的话,你想转入其他班级吗?由于教室里吵吵闹闹,你就不能专心学习吗?你是否认为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在哪所学校都一样?你认为班级里学习气氛较差吗?这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校教育环境优良的五年级占55.56%;六年级占58.33%;初一占29.41% 。可见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校教育环境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说明学校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适应。而到中学之后,成绩的压力随之而来,导致不能马上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和习惯,以致产生厌学情况的出现,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不满。学生在主观上能意识到学习与未来生存的重要关系,七年级比五、六年级更明确些。在学习压力问题的认识上差别明显,可以看出,由年龄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初中生普遍认为学习的压力比较大,而小学生则相对较小。从对待考试上的情绪看,随着年玲的增长,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感逐渐加强,成绩越来越左右情绪。在问及学生学习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时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 的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七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这说明进入初中的学生为缓解心理压力,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过量学习资料更重要。综合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习环境不适应的原因:第一,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第二,校园文化环境;第三,班风舆论;第四,教师的衔接意识;第五,学生的学法与诸多压力。解决学生的不适应对策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校本优势,实施整体改革,一体发展。第二,多方经营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适应性,真正形成中小衔接。第三,树立良好的班风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以“活动”促“环境”,形成多元归一,一策多涵,探索学生的适应度。第五,及时推广调研成果,共享模式,倡导个性,特色发展。(三)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小学课程少,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多,造成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老师讲课都一样,反正都要做很多作业,通过做作业也能学会知识。到中学后,课程增加了,知识的坡度、难度也增加了,有这样学习习惯的学生就很难适应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的衔接主要从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以及暗示法等方面进行。具体内容包括你是不是遵守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学习,你是否考虑过你学习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学习时,你能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吗?你是否为了学习而不按时吃饭和睡眠?你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拼命学习,然后心情爽快地去做其他事情?在家学习时,你是否先准备好必要的用品,中间不再花时间去寻找 ,等十个方面。1.小学阶段在小学五、六年级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学会制订学习计划;二是认识中学教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定期召开对口学校中学教师与五、六年级学生交流活动,让中学教师给学生讲授中学生的听课方法。让中学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认真倾听学生学习生活的感受;三是引导学生用暗示法让自己满怀信心的去学习,鼓励学生自言自语 “这门功课很有用,要努力学好!”、 “我一定能把数学学好!”等 ,通过一段时间学生自我暗示的训练,与实际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信念,嵌入了潜意识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学习动力。2.中学阶段(1)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在小学时,往往由老师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是依照计划而进行学习的。为了做好中小学学习计划的衔接,课题组尝试指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地执行,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力相同的两个同学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明白这个道理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科学的管理,解决课程增多的客观因素。严格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克服拖拉犹豫心理,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分配时间,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要做到三点:第一,计划要全面。思想、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第二,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第三,长计划,短安排。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学会写一份合格的学习计划,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进行自我分析;二是确定学习目标;三是科学安排时间,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通过实验,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 安排,主动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初一实验班学生在第二周、第九周和第十五周进行了问卷调查。表2-1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AAT 测试数据对比表等级测试次数时间优等人数良好人数中等人数中下人数差等人数(18分以上)(15-18分)(11-14分)(7-10分)(6分以下)第一次测试(第二周)5203082第二次测试(第九周)13222361第三次测试(第十五周)1828154O表 2-1 说明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并能严格的执行学习计划,合理地运用课内外时间进行学习。38.5%的学生两周左右就能达到良好,53.8%的学生是九周左右能达到良好,要想90%以上学生达到良好,要经过十五周左右的时间训练。(2)掌握听课要领学生升入中学以后,会不会听课,是区分学生会不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中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都有很大的变化。小学教师会把课程讲深、讲透,演练、作业布置到位,也就是说,小学的教学是手把手的扶持,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但到了中学,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都大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做提点,靠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做好预习、听课、阅读、演练、总结等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学生尽快掌握中学的听课方法是学生会不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课题组教师针对听课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并编辑了顺口溜 ( 白字诀 ) 让学生铭记在心。 “课前要预习,听课要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作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学生掌握了听课要领,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学会记忆与思考。听用耳,思用脑,而记则要动手。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主动地合理记课堂笔记。(3)继续引导学生用暗示法让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学习环境变了,学习伙伴也换了,学生把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具体的方法继续引导学生用暗示法,让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学生学习态度意识流地培养,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前十五周要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掌握听课要领,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具体内涵。(四)以学习技术水平的衔接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知识面的扩大,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是不适用的。针对这个问题,找准中小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点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师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学教师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是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主要从学习笔记、记忆和思考等学习技术水平进行实验。具体涉及学过课本和参考书之后,你是否会再考虑一下重要的地方;学习参考书和习题集时,你能否和课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上课时,即使老师不要求,你也记笔记吗;上课时,你是否为不能很好地记笔记而苦恼呢;复习时,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你是否一边作摘录,一边用红笔作记号;在记忆年代、地名、人名等内容时,你是否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你是否尝试利用课本和参考书的目录和索引,来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在学习课本和参考书时,你是否尝试自己提出和解答问题;期未考试时,你是否把没有学好的科目往后推,因而来不及复习;为了随时都能考得好,你是否平时努力复习学过的知识等三十个问题。1.小学阶段在小学高年级着重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忆与思考等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高效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自觉进行应用,为提升学习适应性增强了信心。(1)语文学科,训练学生采用“五步”法记课前预习笔记第一步:初读课文,把知道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第二步: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第三步:品读课文,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初步思考并解答课后问题。第四步:找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进行相关阅读。第五步: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表 2-2 实验前后学生预习情况统计表主动预习预习方法预习笔记对学习帮助程度较大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实验前4325.3169.6137.61911.1实验后7443.315288.99656.17845.6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通过“五步 ”预习法的训练 ,已有43.3%的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且有88.9%的学生已经掌握预习的方法。让人欣喜的是有56.1%的学生能够主动地记预习笔记。(2)数学学科,训练学生分层进行课堂笔记数学学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学困生采用重点法记课堂笔记,再利用笔记进行单元回顾与总结,形成单元知识网;中等生采用难点法与难题法记笔记,再利用笔记及时复习,突破学习难点;针对优等生,采用多种思路法记课堂笔记,再利用笔记尝试其他思路或策略解决问题,并针对每种方法或策略写出简单批语。表 2-3 实验前后学生课堂记笔记情况统计表记笔记兴趣记笔记习惯记笔记方法对学习帮助大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实验前362.14727.7137.21514.6实验后7940.410259.616596.58650.3研究结果表明,有40.4%的学生对记笔记感兴趣,96.5%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记笔记的方法,而且有50.3%的学生认为记课堂笔记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很大。(3)英语学科,训练学生多种策略有效记忆与思考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多样。实验教师依据记忆策略并结合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形象联想记忆法、音节记忆法、拼音法和对比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使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显著提升。表 2-4 英语单词记忆效果检测对比分析表记忆方法记忆速度记忆效果2种2种以上2个以上/分钟速记正确率实验前35.5%4.1%45.2%51.3%实验后38.7%61.3%56.23%73.27%从表 2-4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记忆方法进行训练后,有61.3% 的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单,而且记忆效果与记忆速度上升比率显著。另外,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四问法、分层复习法、梳理成图法、情境串接法、问题切入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促进新知与以往知识经验进行同化与建构。与此同时,为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教师采用了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记忆,促进了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有效途径,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同时也为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夯实了基础。2.中学阶段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课堂知识的容量大,学科也逐年在增加,很多知识就需要在课下进一步消化。因而,在初一继续加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课堂笔记格式,让学生们根据本人实际自主选择。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书写要简单清楚,便于课下复习使用。第二,将定理性质以及概念中的重点字、词用彩色笔画出,以便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第二,灵活处理,即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未必原样照搬,而对于老师课上总结归纳的口头语言也可以记录下来。第四,笔记本应保持连续使用,不要频繁更换。学生在智力及学习习惯上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学生仅凭课堂上的45分钟很难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因为学生对于课上有的知识没有真正领会,或是虽然领会了,但并没有完全掌握,这样课下的总结反思也成了重要的学习方法。(1)尝试记忆,总结反思所谓尝试记忆,就是让学生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可以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还可以自问自答: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我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或不完全懂?这种做法既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促进课堂听讲效率,还可以通过知识的再现提高记忆力。(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教科书是老师教、学生学以及老师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生要学会并善于看教科书。课前预习,确定书中重难点,将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复习,对于已经明白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用彩笔把重要部分、或容易忽略的问题勾画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用概括的语言或提示性的语句,记下简要的体会,这样有助于再看书时,迅速抓住要点。(3)多看参考书,拓展知识参考书、练习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参考书的使用,要在课下抽出时间围绕本阶段学习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的相关部分。看书时,书中与老师所讲知识完全相同的部分可一带而过,对于那些与老师课上说法不一致或有所补充的知识则要仔细阅读品味。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术得到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快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成绩,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们把老师讲座、上网查询等途径得到的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并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师分别给予多方面的具体指导,并通过制度作保证,强调训练环节,努力实现将方法变成技巧技术,再转化为能力。实践中,我们对玉桥中学2006届至2008届三届初一实验班学生分别进行两次学习适应性测验 (AAT) 。表 2-52006 届至 2008 届初一学生学习技术水平情况统计表32006届(209人)2007届(123人)2008届(229人)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2006.12)(2007.5)(2007.9)(2007.11)(2008.8)(2008.12)优良人数1018339475180%4839.722.328.322.335.1中下等人数385771547437%183740.532.532.316.3两次测试数据对比说明,经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后两届学生的优良等次人数平均上升10% 以上,中下等以下等次的人数减少 12%。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实验班80%的学生表示老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辅导对自己帮助很大。在学习上,学生以记笔记与记忆相结合为出发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梳理知识的网络体系,自己根据教师的提示,自主进行探究。在学习技术水平的训练上,不断提醒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的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己寻找与小学学习方法的相同点,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七、研究的结论些什么研究的结论部分,有四点需要说明:一是要说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二是说明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操作; 三是研究存在的问题,无关变量的干扰问题,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特别是调查问卷的编制中信度与效度的检验问题;四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还有就是额外收获,这是间接成果,可以从学校教师的合作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得到。举例2-15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 , 促进中小衔接的研 究报告的研究结论(一)中小衔接必须要抓住最佳期教育对三届初一学生我们做了相同的AAT问卷调查,而效果却不同。由表 2-5 的数据可以看出,效果最不明显的是2006 届。对这届学生,教师所作的工作甚至比后两届还要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呢?经过认真地分析,我们认为,2006届的学法指导工作开始的较晚,开学后3个月(2006年12月)才开始,错过了最佳时期(入学到十五周) 。因为,一种 习习惯一旦养成,改变起来困难较大,而且,初一入学已经近一个学期,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受到了影响,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减弱,再与他们谈学习态度、学习技术水平,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是显而易见的。( 二 )区域教学研究是促进中小衔接的根本保证中小衔接不仅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衔接牵扯到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区域内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中小对口学校共同围绕学生的成长,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做好衔接工作,这样能使小学教师直接了解学生升入中学后的学习生活情况,更能使中学教师直接了解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生活状况。双方就像跑接力一样,双方各伸出一只手,才能保证接力棒顺利传下去。课题组定期组织中学教师到小学听课、与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座谈、阅读小学教材和课标等,在充分了解小学的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找准契合点,使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就更明显。也组织小学教师到中学定期听课座谈。加之区政府、区教委、乡镇教委领导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使中小衔接研究具有了可行性,具有了时代现实意义。因此,不要把中小衔接看作是形式上的丰富,而是需要小学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和中学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并做深刻地沟通,由此才能确定正确的衔接点。(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促进中小衔接的逻辑起点对于中小衔接段的一线教师来说,往往注意一些学生的具体问题,如学生学习效果问题等,很少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从端正学生的学态度入手,就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年玲特点,考虑学生由于身体与生理的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解决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问题。(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术水平是促进中小衔接的关键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讨厌命令式、灌输式的说教,因此,教师要非常注意发挥其主动意识。如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同学间座谈讨论和总结自己的好方法等方式,让他们觉得,掌握良好的学习技术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学习的需要。另外,学习方法和技术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人其认知、记忆、思维等心理特征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方法和技术的指导过程中不能绝对化、一刀切,要鼓励学生交通和创造。我国义务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将中学和小学分成了两个教育阶段,为了保证教育的连续性,适应教育的阶段性。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用的学习方法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及时总结的学习方法;乐思考、会思考、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等,不管学习环境如何变化,都是可以被传承的。八、研究讨论,“讨论”什么最后,研究讨论到底讨论什么?研究与预期结果相符的是研究结论,而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放在讨论部分。比如,培养通州区新农民的探索研究在研究讨论部分应讨论:第一,当今农民向新型农民发展的捷径是什么?第二,针对新农民的培训与我们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第三,职业学校发展与新农民的培养有什么关系?事实证明,研究是扩大思维域的思考;是对研究课题的扩大领域的反思;是思辨学校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对课题研究的深刻认识、理性思考。研究要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时代的意义,那么,其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会更加有意义。注:课题研究报告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撰写结构,作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