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1459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 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D.股票控制额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 C.生产资本职能D.流通资本职能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 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28.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群众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农民收割水稻 B.法官审理案件 C.演员演唱歌曲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33.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34.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D.国家政权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竞争的压力D.垄断的需要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 )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 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3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39.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40.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 )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2011年1月答案1.A 2.B 3.A 4.C 5.D 6.A 7.C 8.A 9.B 10.D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C 18.B19.A 20.D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C 28.B 29.D 30.A31.BCD 32.ABD 33.BCD 34.AC 35.AC 36.CD 37.ABC 38.ABCD 39.ABC 40.AB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伟大工具;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和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1)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于待于深化。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笔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想来区别,又能相互作用,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影响观念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案:(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答:(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答:(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答:(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2)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必然建立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全民所有制为主导,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引导全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一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发展程度应该较之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发达,更能体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