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1457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在心理治疗中始终存在两种精神医学,即描述性精神医学与动态精神医学,动态精神医学是从心理学为取向,认为精神障碍是对应激或挫折的反应而呈现的现象,其症状与临床诊断可以随病情的进展而更换和演变,依据挫折的性质及强度,来访者的个人适应能力与支持资源等因素决定其是否能改变其临床上的症状,尤其在监狱开展心理治疗更应分析来访者的心理应激、创伤、挫折、个人适应能力,支持资源的获得等因素来达到改变服刑人员的心理症状,使其能主动去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促进其能更好地领悟挫折,遭遇及创伤是人生必然经历的事件,这并不是造成我们现在困境的真实原因,而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去改变、去接受,在这种环境中顽强地去生存,是治疗中的关键,本讲座准备从三个部分来进行。一、应激、挫折、创伤、冲突所造成的来访者的心理困难。二、如何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指点及修通三、贝克认知治疗的具体操作要领一、应激、挫折、创伤、冲突所造成的来访者的心理困难的分析心理困难是弱势群体在面对自己的生活及现实时无法应对,不能有效地解决自己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来访者表现出无能、无助、听天由命甚至认为这是上帝或命运的安排,许多人在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认为这是命,认命是服刑人员最明显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而很少从自身的方面去寻找原因,如一个男犯(因与小姐在钱方面发生冲突杀死小姐被判无期入狱,不好好改造而接受心理治疗),他的内心世界认为既然这样,那么无期最多坐24年,咨询中咨询师可以用13年和24年来进行分析,刑期的长短在于服刑人员的努力,而并不是命运形成,后来他自己也觉得只要克服自己的冲动(他的一切后果都是冲动造成的),改变自己的人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他出来后还可以继续运煤。挫折和应激是如何造成人的心理困难,取决哪些因素? 对挫折的知觉与感受 调节或改变自己的知觉与感受 个人的心理力量 无法启动内在的心理力量挫折 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不能 不能灵活运用或改变防御机制应激 激活心理反应 支持系统 不能更好利用支持资源造成 客观条件 无法改变客观条件心理困难。心理困难一旦形成,遭遇者会出现下列心理与行为:精神状态与未来追求绝望,悲观感再无人生或生命追求,生存意志薄弱,自杀意念强烈。精力疲惫,神情萎靡,麻木,无激情情感缺失心理能量耗竭表情与动作懒散,呆板痉挛伴有肌肉抽动阴沉,面部阴森森的很窘困焦虑,伴有运动性不安表情很抑郁,痛苦,愁眉苦脸表情愤怒,仇恨,充满敌意表情紧张,害怕目光无神,瞳孔扩张,散光身体无意识地抖动手心出汗,牙关紧咬,拳头紧握语音单调,微弱,悲哀,发颤,回答问题不连贯运动性失调生理上: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但多次医院检查找不到病因),存在腹泻、虚弱感、无力肌肉痛感、胸痛、腹痛、发泛、便秘,胃痉挛、消化不良、面色苍白、咽喉疼痛、视物模糊、药物依赖,感觉自身的器官在近期活动不正常,体重下降,食欲下降、精力或体力严重下降,心慌、心悸、多梦失眠、内分泌失调、恶心、头痛、晕昏、多汗、某些器官疼痛。意识状态:意识不清、模糊、断裂、视物如雾中看花、识物障碍、感觉意识时断时续,常常大脑空白、赡妄、发呆、自言自语。认知功能:时间记忆混乱,定向力困难,自我定位失衡,无目的感强烈,注意力分散,集中注意困难。生活方式:近期生活无规律、懒散,卫生习惯变差,衣着不整,自我形象不关注,摄食功能丧失,生活无激情,作息时间发生严重紊乱,生活习惯破坏。人际关系:近期人际关系突然紧张,无亲情,无亲密感,缺乏同情与关心,家庭关系在微妙地发生变化,同事、家人对自己疏远或抱怨增多。与子女、父母关系变得紧张,朋友同学或同事往来减少,参加聚会活动明显下降,社会回避(社会化行为都在消退),甚至闭门不出,卧床时间明显增多。社会功能:工作、做事等效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生存意向下降,记忆力下降,缺乏工作热情,无兴趣、快感缺乏,精力疲乏,压力加重,体力恢复困难(老感觉累)情绪:心境低落,烦燥不安,压抑,情感淡漠,易怒,容易激动,敏感多疑,惊恐惊觉,心理空虚,失落,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不知道干什么,表情麻木,苦恼。思维:贫乏、胡思乱想、忧心忡忡、担惊受怕、有妄想、幻觉、偏执、强迫观念。假如心理困难导致了来访者上述的心理困难,心理干预成为了不但需要而且应及时进行,从认知的角度就需要进行下列分析。探索研究来访者对心理困难的知觉与感受一、造成心理困难的相关事件的回顾1、事件的过程2、起因(诱因)3、发生的时间、地点4、和哪些人或物有关5、事件的责任(我的责任、外界的责任)6、假如自我的哪些行为不出现,该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二、造成心理困难相关事件的知觉与体验1、对该事件你目前的感受是什么?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行为状态心理状态三、归因分析1、内部原因2、外部原因3、可预测的因素4、不可预测的因素5、我的策略(未来的)个人的心理力量,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精神能力,是对待与处理内外刺激与困难的适应能力,挫折或遭遇已经形成,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教会来访者如何去面对现实,应对现实,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这种困境,要激起一个来访者的心理力量,可以用艾根的三个阶段与九个步骤来进行(该部分见美吉拉德伊根著郑维廉译高明的心理助人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I、当前情形 II、比较理想的情形 III、策略、导向目标B、最适合A、策略集合C、计划方案A、可能性A、情况B、最适合B、育点C、决心与承诺C、支点通过落实计划,从当前的情形转向比较理想的情形阶段一:当前的情形,具体的情形如何?协助来访者澄清需要转变的关键问题。咨询任务有:1、协助来访者讲出他们的情况:我担忧的是什么?我面临的问题局面是什么,有哪些在规范内允许的未利用机会。2、协助来访者拓展视野并重构他们的情况:我忽视或回避了什么?3、协助来访者致力于能够产生影响的心理支点,处理哪些问题将为我的人生带来最大的变化?阶段二:比较理想的情形,协助来访者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咨询任务有:1、协助来访者发现较好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我的生活怎样才能好一点呢?用于搜寻较好未来的种种可能性的技能A、可能的自我B、创造性和助人C、发散性思维D、未来导向的探究E、展现各种可能性的实例和榜样(如魅力的研究中的例子)F、以较好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为特征的案例2、协助来访者从可能性走向选择:对我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A、协助来访者设计并加工他们的目标B、协助来访者区分需要的与想要的C、协助来访者看出浮现的目标(即“救命的稻草”)D、协助来访者确立适应性目标E、作为重要目标的原因(诱因、理由)F、将朝向行动的趋向作为无目标3、协助来访者下定决心并给出承诺,为了赢得我想要的,我甘愿付出什么代价?A、协助来访者为了较好未来下定决心并给出承诺B、高度期望,我一定能,我将会阶段三:策略,协助来访者形成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咨询任务:1、协助来访者展现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策略A、激发来访者思考B、利用框架去拓展来访者构思策略C、协助来访者在实现转变的抗争中找到社会支持D、协助来访者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用知识与技能E、协助来访者将可能的策略与行为联结起来2、协助来访者制定计划A、计划如何为来访者的转变方案带来好处B、使建设性转变过程人性化C、监督者D、奖罚规则探索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否定作用外射作用(妄想)歪曲作用内射作用退缩作用体化作用幻想作用潜抑作用解离作用转移作用隔离作用合理化作用反向作用抵消作用补偿作用仿同作用压抑作用升华作用幽默作用利他作用根据上述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分析来访者在哪些心理与行为过程中使用,在哪些事件中使用,其结果是什么?探索外在支持系统支持是指可帮助一个人去应付困难所需要的客观与主观上的帮助,即家人、亲友、同事、社会福利及慈善机构所给予的帮助,包括心理的鼓励与安慰,精神上的指导及生活上的实际帮助,可以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加以评定。探索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外在的,在监狱系统中这方面的情况我不太熟悉,能提供给服刑人员的外在物质及机遇等条件我也不清楚,但西方有总统选举大赦,女王寿庆释放服刑人员等。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达到对当前服刑人员的困境所带来的心理困难进行下列调整与改变。调节与改变对事件的知觉与感受增加服刑人员的心理力量改变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缓解或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受挫教会服刑人员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有限度地改善服刑人员的客观条件二、如何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指点及修通分析:探讨比较属于潜意识境界的深层精神材料,可以跟意识到的精神资料配合起来做整体性而透彻性的了解与把握,如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使用何种应对方式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处理当前面对问题的策略处理当前面对的心理困境,其工作是:探讨早期的经验:回顾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咨询中要去了解一个人是如何经历各种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是否顺利地完成了该人生阶段的发展任务形成了何种的人格,在分析步骤为:阶段:该阶段的典型行为该阶段的人生发展任务当时的家教方式及内心体验与其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找出发展的缺陷及未完成的任务探索早期的心理创伤,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在早期就有其原因,跟早期遭遇的心理创伤与特殊经历有关系,要细心探索是否遭遇过何种发展上的挫折,是否面对过任何早期的心理打击,是否经历不寻常的心理发展经验,了解其与目前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发生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服刑人员走进监狱肯定是有其更内在、更深层的原因)步骤是:A、心理创伤的回忆B、目前对创伤的体验及各种生理心理反应C、检索创伤造成的内外原因D、假如哪些行为不出现,该创伤是可以避免的E、今后如何去修复创伤分析原本的心理材料:了解潜伏于潜意识境界而属于比较原始性的心理材料,以便能整体性地体会心理活动的真相。自由联想:当一个人心理比较放松,其戒备心较少,或不知道分析者的意图时,来访者就会把原来被潜抑下来的意念、感觉或欲望,也就比较不防备地透露出来,此时可以采用文字、数符、绘画、图片等诱发出其意念。如分析者说出某个词,为访者发生联想,如“学校”联想:“念书,老师,严格,讨厌,想逃学,被父亲责骂,害怕父亲,父亲太严厉”,如“乳房”就联想:“女人,母亲,生孩子,想结婚,没有女朋友,害怕女人,没有自信,怕被女人压迫”可反映上述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早单母亲,后来与其相关的某些女人造成的。梦的解析:一个人在睡眠的时候,其心理状态比较放松而没有戒备,可以比较随意地思考并表露原始的心理材料,在睡觉时脑子还继续在想办法解决还没有解决好的情结与困难。要求来访者报告所做的梦,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由为访者去做联想与解释其所包含与隐藏的意思,进而能发觉潜意识境界里的思想、情感与欲望。在分析时采用象征性法则来进行:枪炮:代表攻击心或男人的性器花瓶:代表情感或女人的性器头发:代表男人的力量或女人的诱惑性狮子的身体与人的头(达芬克斯),代表强壮的躯体与聪慧有灵性的人。梦中的动作:拥抱代表喜欢 打人代表生气脱光衣物:代表放弃,不愿拘束,要求自由选择分析的梦要选择带有情感的梦,如很害怕而惊醒的梦,很生气而醒过来的梦,很奇怪而无法了解的怪梦,富于动作与情感的梦,重复出现的梦。指点与解析:就是向来访者作说明,把分析中得来的对问题或情结中的经过咨询师赋予意义后向来访者说明与解释,让其能有意识地去体会并领悟自己的心理困难的原因与实质。一个人假如理智上知道自己困难的真相,并且了解如何处理问题的途径与策略,他自己就会指导自己向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去改变自己,避免其缓解当前的心理困难。指点的要领是: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如蛇可能是男性或遭遇攻击创伤或摇摆诱惑的女人。连续性,进展性的指点,如你小时候没有与母亲建立融洽的关系,现在你与妻子或女人总是不和谐。提问性指点:采取疑问的方式把重点描画出来,提醒来访者的注意力,同时协助来访者去探索有关的心理欲望及思维(如一个七岁自闭症的女孩的画,让其注意浴缸中所发生的事件进一步进行母亲与女儿之间爱的连接)。阐明性指点:在来访者所描述与报告的各种问题当中去帮助来访者点出了解到他自己从未了解过的行为意义,领悟到自己的问题的性质,让其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帮助其去澄清与体会到问题的中心与要点在哪里,如针对钟情妄想,心理咨询师可以阐明:根据你自己的描述,你好像缺少一个女人应有的魅力,结果也就影响你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几个男人爱你,导致你想入非非,认为世界上每一个见过你的男人都会为你心动。比较性指点:把来访者所提供的资料中帮助其指出前后各个情况里的连贯关系及共同点指出来,增加对自己行为模式的了解(如某一犯人的数次入监及在监区给猫洗澡而打死猫的事件)等事实进行比较,指出其行为中的冲动是导致其问题的实质,当咨询师把数件事实摆在来访者的面前,做相互比较,可以指出来访者在不同的场合里仍是表现一个共同模式(冲动),使其了解自己行为问题的所在。因果性指点,把所了解到的所有资料都整合起来,作个动态性的因果解释,让来访者了解到自己的欲望与问题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增加对自己问题透彻的了解,如“母亲的不做饭导致孩子的精神缺失(一个要做精神病院长的中学生”。)修通:经过指点与解释之后,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已经基本领悟,也知道了是哪些因素导致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出现心理困难,那么进一步的工作就是修通。情感与行为的转变,理想上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只是发生认知的改变,而需要在情感和行为同样发生变,尤其是对自己的遭遇不再怨恨,也不扮演退缩无能的角色,而是积极地去改变它。重新面对旧创伤,经历情感矫正,一个人曾经受过重大的心理打击,对情绪有很大的影响,稍微一提到该打击或创伤,就会引起情感的扰动与不安,单靠理智性地了解与对创伤事件看法的改变是不足够的,还得在情感上给予矫正。让来访者去回顾所遭遇的打击性创伤然后在咨询师的支持下去重温其产生的感觉,希望在支持环境里,改变或减轻其焦虑,恐惧厌恶、愤怒、愧疚等负性的情感反应,对创伤事件做不同性质的认知,并采用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与心情去面对,常用方法有:稳定化:情感耐性训练正性信息传递,在回忆中反复证实和强化现实(你不是以前那个弱小的小女孩,你已经长大了)停止共情性陪伴调节呼吸释放疼痛身体接触(配合渲泄)安慰远程控制训练制造心理距离(如艺术与观众,观众不会产生痛苦)屏幕技术情景性游戏(创伤剧的艺术表演)沙盘游戏治疗与分析向咨询师认同、模仿、学习:让来访者与咨询师发生最亲密(性关系除外)的关系,比较自由地沟通,可以发生咨疗间的适当关系,更可以鼓励来访者去模仿、认同、学习咨询师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行为模式及信念价值体系。重复发送需要纠正的行为:尝试、练习其方法是:A、阳性强化B、示范疗法C、建设D、演示E、社会技能训练F、自我管理训练G、生活情境训练善用心理困难领悟进行自我引导改进让来访者对自己心理困难的领悟及咨询师的指示与建议,自己督促自己去继续改善自己,一个有理性和良知的人可以借助自己的理性与智慧来指导自己,督促与管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既吃一堑,长一智,其方法有:A、领悟及经验教训总结B、利弊分析法C、交流分析法D、践悟疗法E、合理情绪疗法促进来访者的人格成熟,放弃比较幼稚性的反应,学习比较成熟性的适应,追求比较成熟的性格是健康人生的重要课题。遭受心理困难的人让其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问题,通过咨询师的指点与领悟去改善自己的心理,时时去检讨自己是否变得比较成熟,方法有:A、事件应对分析法B、经验交流法C、理智情绪法三、贝克认知治疗的具体操作要领在前面的分析与领悟来解决服刑人员的心理困难时始终贯穿一个观点:这就是如何去转变服刑人员对自己遭遇到的生活事件怎样去看,去解释,去评价,这种解释与评价往往基于其根深蒂固的早年习惯化了的固有信念及认知图式,因此我们有必要更进一步了解贝克的认知转变技术。(一)贝克的认知咨询模式贝克认为人的心理障碍(困难)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像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而产生的。例如:一对夫妻吵架,女的说:“我稍微骂了你几句,就把你气成这样,你还算男人吗?”这是一个不适应的心理模式,其来源可能是:错误的学习:一个女孩很少时候在母亲的生活与婚姻的学习。错误的推论:男子汉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心胸宽阔。现实与理想:丈夫就是应该被骂的。由此而出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被动于歪曲的理而导致心理障碍,其模型如下: 早年经验 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重大生活事件假设被启动负性自动想法症状表现生理 行为 动机 情感 认知由于来访者从童年期乃至幼儿园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形成了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对事件的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二)认知歪曲的形式,人的一切烦恼与痛苦均来自自我的认知歪曲,它可能由某些刺激引发并导致情绪反应,出现歪曲思考的形式:选择性概括:仅根据某一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结论,如:我之所以坐牢是因为我杀了人。任意推断: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做出结论:“我之所以坐牢是我在贩毒时被发现,我太不幸运,假如幸运就不会坐牢”。过度引申:在单一事件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如“坐过牢的人还有什么前途和希望?”夸大与缩小黑白思维(三)认知转变技术识别自动性思想:自动性思想是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想,大多数人并不能意识到不愉快情绪之前就存在着这种思想,如乌鸦一叫今天的一切都会倒霉。误别认知性错误:焦虑和抑郁往往采用消极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一切事物并带有悲观色彩,如黛玉葬花,在咨询时应让来访者不断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识别认知错误。做真实性检验。识别认知错误之后,便同来访者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如图:去注意:如女孩在街上的行为与回头率。监察苦闷与焦虑水平。如焦虑者往往认为自己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如果他认识到焦虑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过程的话,那么人们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焦虑,其实人的情绪、行为、处境、事件都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就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与行为,让来访者学会等待及观察这一过程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