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810329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吃穿住话古今 一 人类从诞生之初 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 严寒酷暑 暴雨雷鸣 毒蛇猛兽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威胁 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 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 不断的摸索 开拓 经过漫长的岁月 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一 走进远古时代 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 体质特征北京人的颧骨较高 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 身材粗短 男性高约156厘米 女性约144厘米 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 颧骨高突 鼻子宽扁 嘴巴突出 头部微微前倾 思考 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 史书 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最初的人类 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 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 饮血茹毛的含义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 言远古时不知熟食 形容不开化 还处于野蛮阶段 二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熟食的故事 大家知道他吗 他就是神农 炎帝 种植和养殖 神农试百草炎帝神农 亦称神农氏 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他不仅是传授人类播种五谷的农业祖先 也是传授人们尝百草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 神农氏是一位勤劳勇敢 聪明善良的人 他见到人们被疾病和伤痛折磨着 心中很是不安 便下定决心去寻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药物 他顶烈日 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间采集各种草木的花 实 根 叶 细心的观察形状 仔细的品尝味道 并体会服食之后的感受 这些药物 有的酸 有的甜 有的苦 有的辣 吃下去以后 有的使人寒冷 有的令人燥热 有的清凉爽口 有的温润滋养 有的能止痛 有的能消肿 有的使人呕吐 腹泻 也有的让人精力倍增 甚至还有的具有强烈的毒性 服食之后 痛苦难当 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 甚至威胁生命 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 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 服食 品尝和记录 终于有一天 他掌握了几百种草药的性味和功用 把它们带给了在病痛中挣扎的人 从此 人类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护 在漫长的生活 生产实践中 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 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 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 早在七八千年前 我国北方就有了栗的种植 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 我国是最早种栗和稻的国家之一 两千多年前 人们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地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大豆 原产于中国 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 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 源于我国 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 源于我国 是江史产 荔枝 原产于我国 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 亦称桂圆 源于我国 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 原产于我国 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 原产于我国 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 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 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 距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屑的痕迹 火的使用 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的 种植 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 所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想一想 农谚 二十四气节歌 的意思 并思考 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 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 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 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 他们的经验主要靠 父诏其子 兄诏其弟 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 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例如 在封建社会时期 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 湿度计等仪器 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 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 于是产生了 要知五谷 先看五木 的农谚 在指导播种期方面 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 如 梨花白 种大豆 樟树落叶桃花红 白豆种子好出瓮 以及 青蛙叫 落谷子 等等 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 如 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草子正当时 白露白 正好种荞麦 等 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另外如 立冬蚕豆小雪麦 一生一世赶勿着 十月种油 不够老婆搽头 等谚语 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 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 不误农时 民以食为天 几千年来 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 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中华食文化 飞翔蓝天 很简单的食品 就可以设计成艺术造型 一团面转眼间变成了细如丝的面条 河北省新郑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 餐桌上的文化 筷子的历史中国人使用筷子 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 其实 在使用筷子之前 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 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 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 可谓是中国的国粹 它既轻巧又灵活 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 被西方人誉为 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史记 微子世家 中有 纣始有象箸 的记载 纣为商代末期君主 以此推算 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 挟 秦汉时期叫 箸 古人十分讲究忌讳 因 箸 与 住 字谐音 住 有停止之意 乃不吉利之语 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 筷 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屈原像屈平 约前340 约前278 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 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 汉族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 今湖北秭归 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 但却屡遭排挤 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 楚辞 这种文体 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 屈原 吃中的故事 请同学们看书上P32页的屈原的故事 了解了解粽子的来历 看完之后在进行小组交流 饺子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 逢年过节 迎亲待友 总要包顿饺子吃 尤其是大年初一 全家人拜罢年 便围坐在一起 边包饺子边聊天 山南海北 无所不谈 不时引来欢声笑语 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水饺人人都爱吃 年饭尤数饺子香 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 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 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对于饺子的来历 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 魏张揖所著的 广雅 一书中 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考证 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 偃月形馄饨 和南宋时的 燥肉双下角子 发展而来的 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人说 每届初一 无论贫富贵贱 皆以白面做饺食之 谓之煮饽饽 举国皆然 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 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 以卜顺利 家人食得者 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 寓意吉利 以示辞旧迎新 千百年来 饺子做为贺岁食品 受到人们喜爱 相沿成习 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名目繁多 古时有 牢丸 扁食 饺饵 粉角 等等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 汤中牢丸 元代称为 时罗角儿 明末称为 粉角 清朝称为 扁食 现在 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北方人叫 饺子 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 馄饨 饺子因其用馅不同 名称也五花八门 有猪肉水饺 羊肉水饺 牛肉水饺 三鲜水饺 红油水饺 高汤水饺 花素水饺 鱼肉水饺 水晶水饺等等此外 因其成熟方法不同 还在煎饺 蒸饺等 因此 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中国和西方 以美国为代表 社会文化 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 有人形象地说 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 那西餐 大餐 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 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 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 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 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 可见中西餐饮文化本质的差异 理解这些差异 分析比较这些差异 在经营管理中巧妙地处理这些差异 是中餐连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 一 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法国 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 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味为核心 以养为目的 是文化 科学 艺术的结晶 不同的地理位置 不同的民族 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 品种众多 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 香飘四海 风靡万方 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 还可以说 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 一种特色的突出 一种交流的途径 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餐吧 二 西餐餐饮文化 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 如 平等 自由 卫生 隐私 等文化内涵 中西餐的利与弊 中餐的利1 中国餐桌多以圆形为主 意喻团圆和睦 主宾相携而坐 气氛温馨 尤其若逢佳节 一大家人围桌而坐 那种欢快的气氛是难以比拟的 且中餐圆桌 可以坐纳更多的人 大家间距离缩短 且每人可以夹菜的距离也相等 2 中餐不采用分盘制 其实使用餐者的距离再一次拉近 而就日常的情况来看 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食客各取所需 减少浪费 3 中餐有 让菜 的礼仪习惯 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热情好客 敬老爱幼的民族特征 比如遇到大菜 要请最长者先动筷 鱼头要对众人尊敬的主位 中餐的弊1 中餐礼仪不采用分盘制 相较西餐 其实略有不雅 比如有些外国人到现在也不习惯跟其他人夹一个盘子里的菜 因为会觉得不卫生 2 中餐礼仪中还有劝加饭菜的习惯 但有时候会使被劝菜的客人难堪无奈 大家事实上都会碰到类似已经很饱了 还被主人家劝吃这吃那的经历 西餐的利1 现在中餐也吸收了一些西餐菜式的做法 很多中国厨师甚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西餐的调味品及烹饪用具来做中餐了 这使得中餐的口味更多样化 更有新鲜感了 2 西餐讲究的是搭配 并且尽可能的不破坏食物的营养 所以这些对于只着重口味的大部份中国厨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他们也在慢慢地吸取一些经验 西餐的弊1 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 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的 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 但凡在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 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 贵 高档次 同样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 消费按每个人来说 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 这么贵的价格 人们不但不觉得贵 反而乐意前往 因为到西餐厅吃饭 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同学们 上了这节课 你们学到了什么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