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教案(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0993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教案(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教案(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教案(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教案(两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孟子的相关知识及其儒家思想。2、反复诵读,理解字词,掌握文中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等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认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情感与态度:1、通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的道理,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的志向。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字词,掌握文中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等知识。2、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认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的道理,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的志向。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导入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而内因才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板书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读课文,检查预习。根据上节课对孟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及其儒家思想。(请同学回答屏幕上出示的关于孟子相关知识的问题)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天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2、二读课文,正音解词析句。(1)、生字新词。傅说、胶鬲、曾益、拂士、蹴尔、畎亩、一箪食、一豆羹(2)、通假字、词类活用。通假字:衡、曾、忍、拂词类活用:苦、饿、劳、空乏、动、忍多义词:发、国(三)、深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读课文,划句停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明确方法:弄懂句意,结合语境,分清结构,反复研读。2、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根据课文注解,并结合语境深入理解课文,准确地进行翻译。(四)、品读课文,剖析理解。1、指读第一段,回答问题。(1)、开篇作者列举了几位人物?有何作用?(六位经历相似的名人,他们都出身卑微且历经磨练并干出来了一番伟业,作用是用历史事件进行举例论证,为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2)、六位名人事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议论?如何理解“故”“必先”“所以”?(用“故”字领起,表明议论是由前面事例而发生,“必先”一词充分强调了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所以”二字更是指出艰苦磨练的好处:培养坚强的意志、韧力和增加才干。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同样是为进一步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2、指读第二段(1)、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人才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的益处。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振作有为。治国的道理也如此,国无内忧外患,易遭灭亡。论述方法上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由个人到国家的类比论证)(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如何理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才能懂得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消亡”,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高度总结全文,)(五)、赏读课文,总结体味。1、范读课文,总结全文。(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2、拓展练习,体味思想。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编剧、演员、导演、歌手,2014年内发生的诸多明星吸毒被抓事件俨然可以上演一部“监狱风云”,房祖名、柯震东、李代沫、宁财神、张默、高虎、尹相杰等等,同学们对于像柯震东、房祖名、张默等“男神”级别的星二代也是甚为熟悉,尽管事发之后他们无尽的懊悔和自责,我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会思索:错误能抹掉吗?为什么要先错后改呢?何不从小立志勤奋斗,枉要终老荒颓悔此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导入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而内因才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板书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读课文,检查预习。根据上节课对孟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及其儒家思想。(请同学回答屏幕上出示的关于孟子相关知识的问题)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天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2、二读课文,正音解词析句。(1)、生字新词。傅说、胶鬲、曾益、拂士、蹴尔、畎亩、一箪食、一豆羹(2)、通假字、词类活用。通假字:衡、曾、忍、拂词类活用:苦、饿、劳、空乏、动、忍多义词:发、国(三)、深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读课文,划句停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明确方法:弄懂句意,结合语境,分清结构,反复研读。2、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根据课文注解,并结合语境深入理解课文,准确地进行翻译。(四)、品读课文,剖析理解。1、指读第一段,回答问题。(1)、开篇作者列举了几位人物?有何作用?(六位经历相似的名人,他们都出身卑微且历经磨练并干出来了一番伟业,作用是用历史事件进行举例论证,为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2)、六位名人事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议论?如何理解“故”“必先”“所以”?(用“故”字领起,表明议论是由前面事例而发生,“必先”一词充分强调了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所以”二字更是指出艰苦磨练的好处:培养坚强的意志、韧力和增加才干。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同样是为进一步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2、指读第二段(1)、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人才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的益处。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振作有为。治国的道理也如此,国无内忧外患,易遭灭亡。论述方法上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由个人到国家的类比论证)(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如何理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才能懂得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消亡”,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高度总结全文,)(五)、赏读课文,总结体味。1、范读课文,总结全文。(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2、拓展练习,体味思想。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编剧、演员、导演、歌手,2014年内发生的诸多明星吸毒被抓事件俨然可以上演一部“监狱风云”,房祖名、柯震东、李代沫、宁财神、张默、高虎、尹相杰等等,同学们对于像柯震东、房祖名、张默等“男神”级别的星二代也是甚为熟悉,尽管事发之后他们无尽的懊悔和自责,我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会思索:错误能抹掉吗?为什么要先错后改呢?何不从小立志勤奋斗,枉要终老荒颓悔此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一、初识课文,自然导入: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翻译为“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出示学习目标:美读课文、理解文意、评价手法二、自学指导5、开头这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展示交流4、开头这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共同点:出生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成就5、由此,我们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6、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8、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9、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12、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然后能改。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1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文章的论据思路是怎样的?(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什么道理?19、本文和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四、挖掘美点文章有不少美点,美在哪里呢?(排比美、对称美、结构美、论据美、思想美,美在详略得当、美在短而精辟)五、拓展延伸1、温总理在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说过“多难兴邦”,你认为这句话与什么有关?(忧患意识)2、辩论:辩题:是否有忧患意识辩题:环境与成才(选这一论题辩论)正方逆境对成才更有利反方顺境对成才更有利六、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