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创新教案(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0992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创新教案(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创新教案(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创新教案(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创新教案(两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圈点批注,把握游记一般以作者“游踪”为线索的行文思路,即“所至”。2.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品味语言、感受“奇美”,进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话说长江或再说长江视频,给学生视觉冲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一种方案:同学们,看了纪录片,你头脑中冒出了哪些词?(壮阔、震撼、宏大.)对,有诗云“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丈豪情啊。今天咱们去探秘,去追根溯源。二、活动推进。(一)热热身,看看线路。出示第一句话“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我们用联读的方式走进去,然后圈点批注出摄制组的途径。(旨在走进文本,初步感知内容,了解“所至”。)师衔接:草坝子的营地,砾石堆上,靠近冰山,置身冰窟(冰塔林),重返冰塔林)这是马丽华的游历,若想获取真正的体验,咱们也组成摄制组随马丽华再次走向各拉丹冬,变幻三种角色走进去。(二)“我”当摄影师。出示第二句话“2019年3月上旬,“我”随马丽华走向各拉丹冬”(屏显)看看你会在哪儿取景,拍哪些图片?(旨在变换角色有目的式再次走进文本,发现“所见”,并联系已知渗透移步换景一般的写法。)师衔接:山脚,各拉丹冬西北阴坡,各拉丹冬阳坡,冰河上,冰塔林的砾石堆上,接近冰山处,置身冰窟里。我想问问摄影师们,你们每换一个点拍摄到的景有所不同,可谓移动脚步变换景致。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就用了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天下美文大同。那么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吗?卞之琳不是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吗?让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装饰别人的梦吧!(学生把拍摄的图写在黑板上)预设:阳坡巨人图 主峰尊容图 冰河跪拜图 冰雪劲旅图 白色金字塔 冰山屏风图 冰山院落图 亲吻冰河图 冰山蜷卧图 冰面推箱图 冰窟雪粒图 冰山众生图 冰山裂纹图 波状褶皱图 冰窟思索图 冰河挪动图 流水满溢图 坚冰苏醒图(三)“我”做制片人(旨在融会贯通,从所见中体会作者“所感”。从学习形式上与文本相扣。学生只要能说出选择理由:景物特点或带给人震撼与思考即可。老师相机点拨:游记散文兼有游记与散文的特点:景中含情。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师衔接:马丽华是人文记录电影万里藏北的编剧。她说:“不拍万里藏北,我不太可能走遍那曲地区十多个县份,藏北游历就不是现在这样子。”那我们也跟着她做个话说各拉丹冬的制片人。看看你选取摄影师们的哪些图片,并简单解说选图理由。预设: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了它的高峻、雄壮、变化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天雪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褶皱,晶莹洁白,有如“琼瑶仙境”;这些景营造出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跪拜图看到了马丽华对各拉丹冬的虔诚与敬畏;冰塔林的冰峰晶莹连绵,冰河平坦辽阔,天地间浩浩苍苍,冰塔林的奇美令人眩晕;冰山上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独具一格,自成天地;冰塔林是琼瑶仙境,晶莹洁白,庄严静穆;冰塔林非常漂亮,光彩夺目,裂纹纵横;(四)“我”是评论家(旨在品析语言,发现写法,读懂作者,读出自己。悟得!)师衔接:跟着作者马丽华历尽艰辛去各拉丹冬走了一遭,咱们说说她这个人,评评她的文。预设:语言的角度 写作手法 情感的角度语言看起来实话实说,比较平实、自由、随性的。例如“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师傅”。简洁形象。亲切自然。例如“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例如“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贬词褒用,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幽默。例如“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透出乐观、坚强的精神。富有哲思。总之,语言是看似随意实则精巧。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无论是简笔勾勒、大笔涂抹还是详细描写,都重在写神而非绘形。作者写景时往往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交融。因为原始的景物不易做具体细致的“绘形”;另一方面是因为藏北的雪山冰河本就容易引发人们的崇仰。马丽华的思维方式偏向自然主义,文中关于自然伟力和无尽时空的思考融化在对自然的敬畏、礼赞中,含蓄邈远,富有诗意。作者反复叙写自己的身体状况,使读者在阅读“所见”时也读到“见者”,体会到她身上的乐观与坚强,感到更亲切、真实、可信,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穿插一次小讲座:师衔接:开课前我没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是想让同学们自己去认识她,去攀登各拉丹冬。通过三次活动,大家经历了一个学得、习得、悟得的攀爬之旅。脚步还算稳健,祝贺你们!为了强化你们的感受,我把这份资料推荐给大家:马丽华用了将近三十年的青春年华,用近百万字的文本,为我们谱写了一个无比真实的西藏“走过西藏”系列散文。西藏雄峻的大风景给马丽华带来了物我两忘的“观感愉悦”,她在震撼中感受到了激情之美、壮阔之美。这壮丽的“终极风景”激起了她作为一个汉民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情。“从未相许的是我的太阳,永不失诺的是我的太阳。”豪放情怀与激越磅礴的雄奇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磨砺了她的“人格”,也“成就”了她的散文的大美风格。马丽华的散文采用的是一种稳定的传统叙事模式,在内容上要求真实记录下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事件的真实、作者情感的真实。这样的长篇纪实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内容屏显)三、拓宽延展,从课本到生活。出示第三句话“我”随师友走向书山籍海。(屏显)师衔接:是啊,要想独一无二,独具魅力,我们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路。但若在没有充分知识的前提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愿你我相随,去探秘语文,去成就我们的灿烂人生。因为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说,语文是由一本书到一座山,再到一个人生。从现在开始,读藏北游历吧。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脉络,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2研讨作者对各拉丹冬环境的描写技巧。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各拉丹冬独特的环境。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那么长江的源头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领略长江源头的魅力。二、资料助读1各拉丹冬介绍: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会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脉属地槽皱褶,因喜马拉雅运动使山脉与青藏高原同时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为其组成部分。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2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1范读课文,学生勾画生字新词,并运用工具书查找读音和解释词义。(1)给加点的字注音。杠(gng)棱角(lng)虔诚(qin)恭顺(gng)蠕动(r)豁然(hu)凄凉(q)懈怠(xidi)敦实(dn)蜿蜒(wnyn)演绎(y)安营扎寨(yng)风云变幻(hun)接踵而至(zhng)历历在目(l)川流不息(chun)漫不经心(jng)(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虔诚:恭敬而有诚意。恭顺:恭敬顺从。懈怠:松懈懒惰。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2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从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美丽的景色和人类对其的探险。第二部分(211自然段):详细介绍在各拉丹冬探险受挫和所见所感。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离开各拉丹冬。3跳读课文,小组合作,从内容的角度整体把握课文。(1)查找资料,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各拉丹冬冰川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各拉丹冬峰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草原上点缀着成群的牛羊。自从有史记载以来的几千年,长江就一直在流淌,或许已经流淌了几千万年。长江来源于冰雪融水,而青藏高原上寒冷,冰雪消融后又会有新的冰雪形成,所以现在还没有枯竭。(2)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壮美景色: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裂骨之痛随之袭来“我要死了。”我似乎已经衰竭四、深入研读课文1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2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奇美令人眩晕;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五、品味句子,探究文章内涵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写下你的阅读感受。(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运用拟人的修辞,刻画了各拉丹冬的美景。(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各拉丹冬的风大。(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各拉丹冬的阳光和风的独特的魅力。2文章结尾写道:“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从内容的角度点明主旨,表达了对各拉丹冬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