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的养殖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09883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鳢的养殖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乌鳢的养殖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乌鳢的养殖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鳢养殖技术 主讲人 夏秀贵 郑玉龙 乌鳢生物学特性 1 生物学简介中文学名 乌鳢别称 蛇头鱼 黑鱼 乌鱼 乌棒 蛇头 乌鳢二名法 Channaargus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纲 辐鳍鱼纲目 鲈形目亚目 鳢亚目科 鳢科属 鳢属种 乌鳢 2 形态特征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 头长 前部略平扁 后部稍隆起 吻短圆钝 口大 端位 口裂稍斜 并伸向眼后下缘 下颌稍突出 牙细小 带状排列于上下颌 下颌两侧齿坚利 眼小 上侧位 居于头的前半部 距吻端颇近 鼻孔两对 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 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 为一小圆孔 鳃裂大 左右鳃膜愈合 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 排列稀疏 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 乌鳢体色呈灰黑色 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 腹部淡白 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 头侧各有2行黑色斑纹 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 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乌鳢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 圆鳞 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 侧线平直 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 向下移二行鳞片 行于体侧中部 后延至尾基 乌鳢背鳍颇长 几乎与尾鳍相连 无硬棘 始于胸鳍基底上方 距吻端较近 腹鳍短小 起点于背鳍第4 5根鳍条下方 末端不达肛门 胸鳍圆形 鳍端伸越腹鳍中部 臀鳍短于背鳍 起点于痛鳍第15 16根鳍条下方 尾鳍圆形 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乌鳢鳔单室 细长 前端圆形 末端较尖 延至臀鳍基底上方 胃呈囊状 幽门垂2个 粗长 约为肠1 3 肠短双曲 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乌鳢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 乌鳢体较长 斑鳢钵较短 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 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 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 一八八 三个字之斑纹 此外 乌鳢的头比较尖长 更似蛇 3 生活习性乌鳢是营底栖肉食性鱼类 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 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 遍布于湖泊 江河 水库 池塘等水域内 时常潜于水底层 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乌鳢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 尤其对缺氧 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当水体缺氧时 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 后部侧扁 头长 前部略平扁 后部稍隆起 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 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 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 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 41 最适水温为16 30 当春季水温达到8 以上时 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 夏龄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 秋季水温下降到6 以下时 游动缓慢 常潜伏于水深处 冬季水温接近0 时 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乌鳢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当天气闷热 下雨涨水时 乌鱼往往会跃出水面 沿塘堤岸逃逸 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 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 亦会向他池转移 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 缓缓向前移动 4 食性特征乌鳢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且较为贪食 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 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 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 体长3 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 蝌蚪 小虾 仔鱼等为食 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 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 餐条 赤眼鳟 泥鳅及各种幼鱼 乌鱼的游动速度快 但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 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 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 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 一举捕获 乌鱼的摄食量大 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 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 上下 据解剖 一条500克重的乌鳢 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 乌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 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 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 摄食量大 当水温低于12 时即停止摄食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 也能以豆饼 菜饼 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5 年龄与生长乌鳢生长速度相当快 但不同地域 不同的环境中 乌鳢与斑鳢的生长速度不尽相同 乌鳢当年孵出的鱼苗 年终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 体重50克左右 根据在太湖采集的标本 各年龄组体长和体重为 1冬龄鱼体长14 2 19 2厘米 体重115 428克 2冬龄鱼体长24 28厘米 体重350 760克 3冬龄鱼体长32 厘米 体重605 1000克 斑鳢各年龄生长速度为 1冬龄鱼体长19 0 39 8厘米 体重95 760克 2冬龄鱼体长38 5 45 0克米体重625 1395克 3冬龄鱼体长45 0 59 0厘米 体重1467 2031克在人工养条件下 当年个体重可达250克 翌年达500 1000克 6 生殖习性乌鳢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 5 6月最盛 中地区为5 7月 以6月较为集中 繁殖水温为18 30 最适水温为20 25 乌鳢性成熟年龄 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 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龄鱼性腺已成熟 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龄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 乌鳢能在池塘 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 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 怀卵量 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 乌鳢的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 3万粒 0 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 8 1万粒 个别可达1 1 1 2万粒 产卵方式是营造巢类型 产卵前 性成熟的雌雄亲鱼成对地游动在产卵场地 共同用口御取水草 植物碎片及吐泡沫营筑略呈环形 直径约0 5 1米 漂浮于水面的鱼巢 巢筑成后 在风平浪静的早晨日出前 雌 雄鱼相互追逐 发情 然后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 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 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于巢上 与此同时 雄鱼以同样姿态射精于此 鱼分多次产卵 产卵后亲鱼守于巢底 保护鱼卵 免受侵害 乌鳢的卵金黄色 有油球 为浮性卵 卵径2毫米左右 鳢黑龙江亚种卵径略小 约1 5毫米 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有关 水温较低时 孵化化时间较长 水温较高 则孵化时间短些 刚孵出的鱼苗全长3 8 4 3毫米 体遍布黑色素细胞 胸鳍原基出现 油球和卵黄囊使体部明显膨大 外形象蝌蚪 常侧卧漂浮于近水面 运动能差 依靠吸收卵黄而生 苗全长达6 1 6 2毫米时 胸鳍 鳃裂和口均已出现 卵黄内油球位置移至腹部 常呈仰卧状态于水面 并能向下作短程垂直运动 开始摄食 亲鱼随群保护 全长达7 4 7 5毫米时 全身黑色 卵黄囊消失 集群游动 开始摄食 亲鱼随群保护 全长达15 5毫米时 体呈黄色 奇鳍末端呈黑色 背鳍 胸鳍和臀鳍已具鳍条 腹鳍则始现鳍条 开始分散游动 亲鱼亦停止护幼 7 捕食特点乌鳢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 它与鳡鱼一样 以鱼 虾等为食 但它的捕食方法与鳡鱼不同 从不主动追赶猎物 乌鳢常潜伏在水浑浊 水草丛生的浅水地带 若在水质清澈 水流缓慢或平静的地方 则多隐蔽在水草下面或静止的水层中 在捕捉食物时 它从不借助强健的身体快速游泳能力追捕小鱼 而是辅以狡猾的手段达到追捕食物的目的 当它发现小鱼时 便在附近水草中隐蔽起来 静静窥视 等待对方松弛警惕 游动至它的附近时 突然冲向前 以突然袭击的方式 一举咬住小鱼吞食 8 保护幼鱼乌鳢的亲鱼有着护幼的习性 每当繁殖季节来临 雌雄亲鱼将产卵地点选择在沼泽 湖泊 水底 小河的水草丛中的岸边 或是长有芦草的浅水滩中 产卵前 雌雄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构筑鱼巢 巢的大小视其个体大小而定 巢略呈环状 卵产于巢中 产卵后 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中 或巢的附近守护鱼卵 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 以免受其伤害 刚孵出的仔鱼 卵黄囊使其身体前段显著膨大 而侧卧于水面轻轻浮动 亲鱼则守护于仔鱼下方 随着仔鱼的发育 卵黄囊的消失 幼鱼能作垂直游动 但只限于鱼巢附近 这时亲鱼的防御活动更为强烈 若有其它鱼类或蛙类企图对幼苗偷袭 亲鱼将全力以赴驱赶之 幼苗长至10 30毫米时 活动能力加强 行动活泼 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 此时亲鱼与幼鱼群集于一起 穿梭在鱼苗周围 加强保护 直至幼苗至40 50毫米时 鱼体体色由黄绿转成墨绿 各鳍出现鳍条 有较强游泳能力 这时幼鱼开始分散营独立生活 雌雄亲鱼到此时也就结束其一年一度的护幼生活 离开鱼巢 寻找自己的栖息环境 乌鳢的人工养殖 1 养殖现状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 它们分别是乌鳢 斑鳢 月鳢 宽额鳢 纹鳢 线鳢和长身鳢 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 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 产量也最大 斑鳢 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 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 而纹鳢 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 分布区十分狭窄 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 澜沧江水系 经济价值小 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 乌鳢 北方和华东地区 财鱼 湖北 湖南 生鱼 广东 香港地区 乌棒 西南地区 此外还有斑鱼 孝鱼 蛇头鱼 文鱼等地方名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湖泊 水库 河川 溪沟 塘堰还是水田 渠道 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 积水潭 洼凼等都能生长 繁衍 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符合 头年鱼种 二年成鱼 的生产要求 乌鳢的含肉率高 又无肌间细刺 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 据测定 每100克鲜鱼肉中 含蛋白质19 8克 脂肪1 4克 糖1 2克 是典型的高蛋白 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据医籍记载 乌鳢还有去瘀活血 滋补壮阳 收肌生津 怯寒调养等药理作用 在东南亚及我国两广 港澳台地区一向被视作佳肴兼补品 故而身价不凡 此外 与其他鱼类不同 乌鳢离水后不易死亡 死后肌体也不易腐败变质 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 乌鳢的亩产量近2万斤 是四大家鱼的10倍 每斤售价在12元左右 是四大家鱼的两倍左右 更重要的是 重庆 四川两地的乌鱼养殖基本为零 每年至少要从广东 湖北 湖南等地引进2000万斤 2 乌鳢菜式 3 池塘选择及准备要求交通便利 取水方便 避风向阳 东西走向 长方形池塘 池深2 2 5 水深1 1 5 底质为泥底 淤泥深10cm左右 放苗前每亩100 150kg生石灰 带水20cm 进排水处加防逃网 4 鱼种放养本地苗下塘前 3 5 食盐水浸泡10 15分钟 10 14cm每亩9000 10000尾16 20cm每亩8000尾具体的下苗量以池塘条件论外地苗下塘前 先观察鱼苗有没有晕苗 翻肚等现象 有 则要先暂缓放苗 暂养一天 待鱼苗恢复后 喂食 待饱食后再下塘 无 则调好温差后 暂养于网箱内 让鱼苗饱食一顿后 下塘 成鱼养殖池 苗种 5 日常管理换水春季每星期换水4 5 高温季节 每三天换水30 调水每月根据具体水质泼洒生石灰1 2次 Em菌每十天全池泼洒一次 防逃1 池埂高出水面50cm以上 2 进排水口加装防逃网 3 放苗前彻底清塘 除去小龙虾等打洞的生物 4 清塘时 修整池壁 池底 杜绝裂缝逃鱼 6 投饵 1 鲜动物饵料乌鳢成鱼养殖常投喂鲜野杂鱼 小虾为主的动物饲料 淡水中的野杂鱼有粲鲦鱼 麦穗鱼 鳑鮍鱼 棒花鱼 小鲫鱼等 海洋中的各种野杂鱼 小带鱼 青 黄 鲇 小鲚鱼 管子鱼等 也可在养殖池中混养一些素食性 游泳能力差 经济价值低 个体规格比其小8 10cm的饵料鱼一减小成本 注意事项 应用鲜杂鱼投喂时要注意鲜度 尤其热天要做好保鲜工作 特别是海洋小杂鱼 通过速冻 长途运输运往内地 鲜度保证不了 或存放保鲜不好 已经开始腐变 结果乌鳢吃了之后 就会引起肠炎和出血病等 投小杂鱼时 应注意把带有硬棘的鱼类剔除 投喂过程中 应做好训食 使远处的鱼集中至饵料台 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饵料鱼 2 商品饲料参考配方 动物性饲料 血粉 畜禽及水产品下脚料 鱼粉等 50 植物性饲料 麦麸 玉米粉等 48 骨粉2 饵料系数3注意事项 投饲要做到 四定 定时 定位 定质 定量 每天2次 上午 下午各1次 上午8一9时 下午4 5时进行 投喂动物饲料时 将饲料抛在投饲筐架内 投饲筐架用竹子围成方形 固定在水面上 约9 16平方米 大小根据池塘的大小而定 采取陆续抛投方式的效果好 抛投的力要大 使水面激起水花 饲料在水中漂晃 容易形成抢食的场面 饲料又不会浪费 便于控制投饲量 当鱼不再抢食就可以停止投抛 投饲量根据乌鳢的规格大小略有调整 鱼种放养初期 鱼体小 投喂小杂鱼时按鱼重的8 10 随着鱼体生长而投饲率逐渐下降 一般鱼种长到150克左右 降至6 以后基本上按鱼体重的5 6 投饲 实际投饲量视季节 天气 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可将饲料放在萝筐内吊入池塘中让乌鳢取食 乌鳢的商品饲料 各种疾病 红线虫病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 雌体寄生于乌鳢的背鳍 臀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 雄体寄生于鳔和肾内 除上述寄生部位外 一般肉眼看不出其它明显症状 此病多流行于长江流域 感染率可达90 一般用30 50 的食盐溶液或1 0 000001的晶体敌百虫 90 溶液浸泡病鱼 鱼鲺病鱼鲺病病原体为鱼鲺 该病在乌鳢养殖中较为常见 乌鳢被鱼鲺寄生后 极度不安 产生狂游 窜跳 体表粘液增多 同时容易并发生水霉病等 严重时也会引起种苗大量死亡 5 9月水温较高时为发病旺季 防治方法 1 用90 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浓度为0 5 0 000001 2 用杀虫剂 用量参照说明书 水霉病水霉病病原为水霉菌 病鱼体表出现血点 食欲减退 鱼体消瘦 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 出现灰白色 色泽暗淡无光 离群独游 最后长出絮状白色丝状体 肌肉呈浊白色直至死亡 此病在乌鳢的各生长阶段都有发生 但在越冬期间更易感染 当水温上升到18 左右时会大量暴发 防治方法 1 放养前用100 150kg 亩的生石灰干法清塘 成鱼池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2 发病期间 用0 2 0 000001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 当鱼有不适感时 便把鱼移走 3 发病期也可以用20 0 000001 40 0 000001的福尔马林或30 0 000001 50 0 000001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4 苗种捕捞 运输 操作等过程要小心 防止鱼体受伤 并用30 50 的食盐溶液或用20 0 000001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 20min 小瓜虫病该病病原体为小瓜虫 小瓜虫寄生于乌鳢的鳃 皮肤和鳍条上 初发时 粘液增加 运动失调 严重时鳍条开裂 皮肤上出现白点 俗称白点病 表皮发炎 鳞片脱落 如果寄生在鳃上 造成鳃丝分泌粘液增加 鳃丝肿胀 眼眶充血 病鱼开始漂浮水面 行动缓慢 反应迟钝 然后死亡 此病在鱼种培育阶段最易发生 常造成种苗大量死亡 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1 鱼种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鱼种 饵料等都要消毒 2 用20 0 000001 40 0 000001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3 用0 02 0 000001的硝酸亚汞全池泼洒 碘泡虫病碘泡虫病病原体为碘泡虫 鱼体被寄生后在水面打转 体色发黑 无光泽 腹部肿胀 解剖时有淡黄色腹水 幼鱼肾脏有少量的碘泡虫的孢囊 呈白色或淡黄色 肾脏坏死导致腹水 直至死亡 该病感染率可达90 幼鱼和成鱼均有感染 流行于5 8月 治疗该病目前尚无良药 轻度发病可以控制 重者无法治疗 一般以预防为主 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以杀灭底层淤泥中的孢子 并于清塘后次日用铁耙将底层淤泥翻耙一遍 2 病 死鱼收集起来 埋于离池塘较远的土中 3 在5 9月 每隔半月用0 3 0 000001 0 5 0 000001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鱼种中用1 0 000001的晶体敌百虫浸泡3 10min 蓝藻引起中毒由于乌鳢养殖池普遍水质肥沃 特别在高温季节 易产生蓝藻水华 pH值显著升高 藻类大量死亡分解 易产生羟胺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中毒后病鱼一般表面无明显症状 但鳃耙上有蓝藻积贮 鳃呈暗紫色 肝脏有块状淡黄色班纹 胆囊色淡 肠道充血 初期出现狂游 特别是夜间会跳出水面 此后行动缓慢 停滞于池边 水草边 治疗方法 1 用0 6 0 000001 0 7 0 000001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施药后开动增氧机 12小时后更换1 3 1 2的新水 严重的池塘换水后 最好再施20 0 000001的高锰酸钾 乌鳢胆的药用 品名乌鳢胆用途中药制药原料产地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 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产品属性鱼类动物性状乌鳢 体圆呈棒状 体长为头长的3 2 3 7倍 为体高的4 5 4 8倍 头略扁平 其背部有许多小感觉孔 吻长圆形 口裂大 两颌 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 有时还间杂性寒味甘毒性无毒产品形态原形态炮制工艺晒制 辞典 鳢鱼胆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 腊月采取 阴干 性味 苦甘 寒 日华子本草 甘 纲目 甘 平 医林纂要 苦甘 寒 功能主治 泻火 治喉痹 目翳 白秃疮 医林纂要 缓肝 平相火 专治喉痹 本草再新 凉心泻火 治耳聋目翳 现代实用中药 为白秃疮之涂布剂 中华本草 鳢鱼胆 英文名 Northernsnakeheadgallbladder 别名 蠡鱼胆 乌鳢胆 来源 药材基源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OphicephalusargusCantor采收和储藏 捕后 剖腹 取出胆囊 鲜用或阴干 性味 味甘 甘 性寒 归经 肺 肝经 功能主治 泻火 解毒 主喉痹 目翳 砂眼 白秃疮 用法用量 外用 适量 点眼 研末吹喉 内服 水调灌少许 摘录 中华本草 养殖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