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07445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自2002年起 考试说明 将 古诗阅读鉴赏 归入了 古诗文阅读 与 文言文阅读 放到一起 且将其由第一卷的客观题变成第二卷的主观题 分值变成6分或8分 要求是 鉴赏评价 即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几年高考看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 宋词 元曲 考查的几乎都是写景抒情诗 而考点主要集中在 诗句理解 字词 修辞 语言 景情关系等方面 其中有三个省市考了比较鉴赏 相当一部分试题涉及了延伸鉴赏 这正反映了考纲的诗歌鉴赏由初级到中级乃至高级的变化 今年全国和各地卷都未考宋词 鉴赏古诗除了要建立相应知识储备 提高语文素养 了解诗歌分类 掌握常见的鉴赏术语和鉴赏方法外 还必须掌握答题规律 了解常用鉴赏句式 把握好得分点 以求得高分 满分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 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 且离不开景 情 境 二是文字浅易 抒发人之常情 如山水情 故园情 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 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 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 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以致于只能 意会 而不能有效地 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 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在此加以例析 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 情 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所写的意象 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效果 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 情 字 而无处不含 情 字 请从三 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答 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 凉 凉 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孤寂 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 顶针 巧妙 愁情 凉床 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 的意境 例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 其三 宋 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 月黄昏 三个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 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舟下建溪宋 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答 月黄昏 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 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 无灯 野 小 店 半死 枫树 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 暗淡朦胧 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凄迷 萧索 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 2 两首诗的末句 一用 应有 一用 犹有 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可以有三种答案 应有 更好 应有 二字蕴含丰富 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 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 也有失意与怅惘 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 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 二字则无此意趣 犹有 更好 犹有 二字 自然道出 却出人意料 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 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 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而 应有 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 如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 如 墨梅 石灰吟 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 如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 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 桃花潭水深干尺 不及注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 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 如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 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等 2 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如 野花留宝靥 碧草见罗裙 3 对比 4 白描 如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 比兴 如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 比喻 3 拟人 4 夸张 5 双关 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 暗指感情的 情 6 用典 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 反问 反语等 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技法 写出了 意象 的 某某 特点 表现了 突出了 某某 思想 感情 起到了 某某 作用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例五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面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 1 绿绮 古代名琴 2 流水 借用 高山流水 典故 3 霜钟 山海经 中山经 载 丰山有九钟 霜降而鸣 1 诗的第二联中 一挥手 和 万壑松 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一挥手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 动作 技艺 万壑松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答 主要用了侧面描写 步骤一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 举目四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 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 布满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啊 步骤二 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步骤三 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自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诗中的 雁引愁心去 一句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答 1 雁引愁心去 运用了拟人手法 步骤一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二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引愁心 比 别秋江 更富有感情色彩 更新颖 步骤三 意思对即可 2 对第三联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 步骤一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 在天上 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步骤二 例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 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刘禹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 相同点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步骤一 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 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 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 鹧鸪 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 旧时 月亮 各自形成对比 越中览古 以 只今惟有 反跌一笔 振起全篇 石头城 以 旧时月 暗转 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步骤二 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步骤三 不同点 越中览古 由历史典故发轫 由昔向今延伸 侧重状昔日的繁华 引渡到现实情景 勾勒出一幅动态图画 石头城 从今往昔推移 反方向运作 侧重描绘今之荒凉 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总体评价 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 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 口语化 步骤一 黄莺儿 是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例九 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面的题目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 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 玉关 青冢 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 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马策 即马鞭 刀环 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 刀环虽小而微 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 步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 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步骤三 2 诗题为 征人怨 通篇虽无 怨 字 但句句有 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答 1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2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3 怨气候酷寒 4 怨景色单调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 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 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 看 字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 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 折柳 的寓意是 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例十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结合全诗 说出作者写 露 月 泉 鸟 的作用 答 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只要能扣住 凄清寂寞 就可 2 作者写 泉响 鸟喧 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反衬 以动写静 3 诗人 寂寞 的原因是什么 请扼要回答 答 谪居僻远之地 孤独愁苦 情怀无人理解 例十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 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 佛家语 指闭目静坐 不生杂念 毒龙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 诗眼 的说法 所谓 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 咽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森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 意境 第五种模式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附考点阐释 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作者的观点态度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 互文 衬托 对比 双关 用典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比兴 考点阐释 以乐景写哀情 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