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优秀教案(四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06501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优秀教案(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优秀教案(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优秀教案(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优秀教案(四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难点: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研讨活动导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句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其中的为学之道。 聆听进入情景由礼记的影响之深远引出课题,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干净利落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检测1.组内介绍背景知识及作者。2.(1)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嘉肴(ji)弗食(f)不知其旨(zh)教学相长(zhng)兑命(yu)学学半(xio)(2)提出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3)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可对礼记做补充介绍,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的儒家著作。 1.组长协调介绍。2.自主完成小组检查纠正自主概括,小组交流展示。注重夯实基础。自主探究1.一读,读准字音。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评议、纠正。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与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3.三读课文,疏通文章文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疏通大意。学生活动后,教师补充重点词语:(多媒体出示)虽有嘉肴()虽有至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此之谓乎()明确:好,美最好的所以说的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内容,理清思路。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告奋勇疏通文意,很好。师生共同纠正、明确。通过朗读、翻译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文章,初步解读,并为下面的环节打基础做铺垫。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翻译【课时】1【教学过程】导课1、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2、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肴(yo) 自强(qing) 兑( yu )命 学( xio )学半3、解释下列字词。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了解文章节奏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翻译。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情感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重点:1、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四书”“五经”指那些书吗?它们都是儒家经典书籍,今天我们学习节选其的一篇文章虽有嘉肴。二、学习注解一,了解礼记和学记的关系及内容。三、整体感知,疏通字词,了解文意1、一读正字音(点名读、正音、再读)2、二读明节奏,读出韵味(上黑板划节奏、明节奏、齐读)3、三读理解字词,并疏通全文(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根据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不能解释的字词句子做上记号,然后个别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4、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意5、尝试背诵6、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四、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1、文章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2、联系文章思考,为什么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呢?五、拓展延伸如果有同学问你作业,你将怎么办?六、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虽有嘉肴,文章虽短小,却靠诉我们一个特别有用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书山”“学海”不仅要勤用功苦用功,更要学会巧用功妙用功,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也会有更大的收获。七、作业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3、陶冶情操,品味文化意蕴。【教学步骤】一、感知新课之趣1、猜字激趣。(设计意图:借助字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建立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简介礼记。礼记是四书五经之一,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祭祀、职位以及重要事件的标准化礼仪流程,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意识,增加对经典的了解。)二、体会文言之味1、把握读音。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示易读错的字词。生僻字:嘉(ji)肴(yo) 兑( yu )命多音字:自强(qing) 教学相长(zhng) 学( xio )学半(设计意图:从规律的角度疏通字音,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音韵。将文中对偶句的前后半句设成两种颜色后投影,师生对读。读好对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点:体会对偶句式的工整、节奏分明、琅琅上口的特点;感受排比句的气势,在朗读中一句比一句的语调稍高。(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培养文言语感。)3、理清文意。师生合作读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进而理解文言的内容。)三、理解文章之意主活动:演读课文。请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演读课文。活动步骤1:理清层次,分配内容。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配朗读的内容,要能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方法指津: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全文思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明确:根据一个“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故”指因此,应该是全文的总结,据此分开二三层。活动步骤2:标记重音,体会情感。将那些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进行标注,请你用“我发现重读(词语)能读出的情感”的句式进行交流。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弗“不知”,能读出一种错失珍品的遗憾之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 ”“困”,读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沉重心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之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重读“也”,拖着读,读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喜悦心情。)活动步骤3:组内演练,展示朗读。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点拨。小结: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背诵。)四、品味技法之巧讨论: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个观点的?明确:本文说理条理分明,采用类比引入层层推进得出结论引用补证的方式,严谨而有味的完成了说理。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五、体悟意蕴之妙1、唤醒已知, 丰厚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局吗?学习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思考讨论,深化理解。现代社会也闪耀着先贤的哲思之光,美国学者于1946年研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没有相似性。教师补充点拨:这是美国学者于1946年研究提出的理论。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礼记学记中这么简洁、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文言文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3、话说感悟,传承精神我们今天的学子读这篇文章难道不是与古人心心相通的吗?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明确: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授他人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