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06479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负责人: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 朱建明 张育梅一、活动意义: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方式为落脚点。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习以为常地以“接受记忆再现”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了知识被动接受者,他们只能凭机械记忆,不会(也不可能)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这与目前形势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以“探究发现创变”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课堂到课外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包括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实施过程(一)、活动计划1、活动对象:五、六年级9个班计376人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3、活动时间:每周一节活动课,外出活动放在双休日。4、活动主题:千岛湖“环保”和学生身边的“事物”。(二)、活动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发动宣传,拟定活动方案,开题论证。第二阶段:2002年3月2002年11月,实施活动方案,阶段性成果总结。1、学生小课题申报。(2002年3月)2、学生小课题研究。(2002年4月8月)3、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交流。(2002年9月)4、补充、完善。(2002年10月)5、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002年11月)第三阶段:2002年12月,课题验证,总结评价,撰写活动报告。(三)、成果形式:1、活动总结报告2、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3、活动照片、录象等(四)、组织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根据需要集中辅导。(五)、实施步骤:1、动员布置,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明开展小题题研究的意义,提高对小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课题研究。2、指导选题,确定课题。(1)指导老师要向学生推荐备选的主题或课题对于研究的小课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或者师生共同提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和课题。(2)帮助学生筛选,提炼有价值的小课题。对于学生提出众多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和周围环境的特点,提炼出可操作的,最有价值的小课题。3、指导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成立小课题组,独立设计方案。小课题研究小组可自由组合,一般4-6人为一小组,由组长负责,大家共同制定方案。组织班级课题论证会。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组成“专家组”,召集小课题论证会。会上由各课题负责人宣读本组研究方案,再由“专家组”对该课题方案的研究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点评。4、学生自主探究要让学生根据制定的课题方案独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同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录有关数据及感受体会等。5、定期举行成果交流会各课题组将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及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对收集的资料和对研究的问题的看法互相补充,加以丰富;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听取他人的见解,有利于学生自我修正、自我发展;有时候会发生激烈的争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将正在研究课题尽可能地深入下去。6、举行成果鉴定会、展示会课题组在交流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究、补充,待课题研究全部结束以后形成书面报告,并由“专家组”对其进行鉴定,在鉴定会上,展示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并由“专家组”提出问题进行答辩,使学生彼此间的认识和思维相互撞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领域得到开拓,科学精神得到启迪,探究的热情得到增加,情感水平得到提升。(六)、“小课题研究”型学习活动的评价1、评价的原则:(1)过程性原则:“小课题研究”型学习的价值不在于研究成果的多少,研究报告的好坏,而在于其研究过程,即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科学方法培养的过程,特别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感悟、体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再创造能力的提高更是难能可贵的。(2)全体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课题研究”型学习,并能坚持到底。(3)全面性原则:不仅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参与研究过程中学习态度、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都要作出全面评价。2、评价的内容:课题方案的评价。由“专家组”听取各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汇报后,评出成绩,分“优”、“良”“一般”、“仍需努力”等级(其它内容评定等级相同)。过程评价。以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评价的指标见下表:“小课题研究”型学习过程评价表 评 价 指 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1、主动参与活动情况2、完成活动任务情况3、研究的阶段性成果4、小组成员合作情况5、研究的主要收获和体会(书面)6、创造性的发现 总 评终结性评价。由“专家组”根据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及答辩情况进行评价。3、平价的方法: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4、评价分析:由于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得到顺利、有序地进行。(1)、评价使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由于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地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评价活动,从研究方案中的课题选择,到每一环节的实施过程及最后的研究报告,都有专家、老师、家长的指导。(2)、学生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有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椐,往往连续几个双休日不休息。三、结果及分析在近一年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科技实践活动中,据初步统计,我校五、六年级组成小课题研究小组共六十多个小组,选择研究小课题共六十多个(包括内容重复的),主动参与各项研究活动达二百多次,撰写各类科技小论文一百多篇。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如:县环保部门的专家对学生测定水质的方法大加赞赏,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看了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认为非常具有价值,县电视台还对“高空投蛋”科技竞赛活动进行了报道。在“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科技实践活动”中,我们认为下面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1)、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学生以前未曾学到过的。如“怎样测定水的能见度”、“怎样测定水的纯度”、“什么是白色污染”、“近视眼形成的原因”、“红眼病怎样防治”等等,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做实验、查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会了这些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小课题研究采用学生自愿选题的方式,而且研究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乐意研究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乐意按照自己喜欢研究的方法去研究。尽管在研究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其一是时间问题,大家难以凑在一块,与其它学习时间冲突;其二、家长不支持,有些家长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总认为在教室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才算学习,到外面去调查、考察是瞎胡扯,也有些家长是怕孩子出危险;其三、天气问题,冬冷夏暑季节,下雨下雪时候,学生难免怕出门,等等。但是,由于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更重要的这是他们喜欢做的事,因此他们会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如王灵之组为了采到千岛湖各处的水样,测水的纯度及水的能见度,花了好几个双休日的时间,脚也磨起了泡泡。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他们在研究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他们又设法研究这些新问题。就在这一步一步的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关爱生命、与人合作。如对“白色污染”研究以后,学生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自己不乱扔塑料纸袋,还经常劝阻别人。对“近视眼形成”研究以后,学生自我保护视力的意识明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定研究的计划,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六(3)班王灵之同学在外出游玩时,发现靠近造船厂的湖水中有好几条死鱼,于是她就想到湖中的鱼为什么会死掉呢?(提出问题)是不是这里的水受到污染?(作出假设),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千岛湖是国家级旅游胜地,如果水域被污染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决定对千岛湖的水质情况进行考察。他们从千岛湖各个方向取来水样,采用观察、实验、查资料、询问等多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千岛湖水质总体是好的,但也有被污染的地方。最后向有关部门、全体市民及有关游客提出了保护千岛湖水不受污染的建议。(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小课题研究”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以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学习方式,代之而起的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不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转,而是围绕学生转,努力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3)、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创新精神。在学生“小课题研究”型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到最后研究结果的得出,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完成的。在整个过程中,从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方法、评价等方面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他们对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几种方案,得出几种结论。如在高空投蛋竞赛活动中,为了让鸡蛋从高空掉落下来不破,学生们集思广议,共设计出二十多种方案。、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由于整个学习活动是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的,学生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下表是关于学习能力调查表:(抽查六年级115人)序号调查内容调 查 结 果很符合符合不符合人数人数人数1“小课题研究”型学习的学习方式能促进自己能力提高103901210002我能经常提出问题6557252225213我能主动参与问题研究85742017594我能按期完成探究任务7868221915134、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合作的精神。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课题研究”型学习过程中,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探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当大家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时,这时不再依赖于教师的权威,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真理”,而是进一步进行验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当学生看到湖中的鱼死掉后,会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这里的水被污染了;当发现近视学生一天一天增多时,他们会通过调查找到原因,进而研究对策;当他们发现今年“桂开二度”时,会分析出是由于今年的气候特殊(今年11月的气候特别暖和,几乎跟8、9月查不多)。他们的研究往往也不是单枪匹马的,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5、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火花,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可集中精力去引导如何学习,不像过去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结果学习效率很差。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都参与其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无论认知目标,还是技能情感目标都完成得非常好,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原始材料:1、“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科技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见原始材料)3、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照片(见原始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