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再认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05307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再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再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再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再认识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将学生之间孤立、竞争的氛围转变为合作的氛围,教学从片面培养应试能力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转变。这些新的要求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规范,在其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也应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特征:实践性的特征;个人性的特征;情境性的特征;生成性的特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多采用教师串讲加解释的模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少。教师讲、学生记,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更由于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开发。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一、教学设计行为的创新在我国,由于受苏联卡洛夫教育学中教学论思想的影响,并以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为基础,较为普遍的课堂教学结构是:(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丰富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超越特定的教学情境的教学结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在此背景下,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师生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时代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所以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二、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创新教师的课堂呈示形为包括讲述行为、体态语的运用、板书行为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行为。1、语言运用离不开语境和语感。学习课文离不开语境,而语境的揣摩必须借助预感。对语文教学而言,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境之理,培养学生正确的、敏锐的预感。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言语的情感性决定了言语的交往过程不是接受式的,而是感应式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魅力、热忱与隐喻,要富有诗意。这样,才能把静态的书面符号还原成充满作者的脉律、呼吸和汩汩血流的活体,才能将语文教活。2、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利用语言手段,)还会借助于体态语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和谐有度的教态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其保持学习兴趣,发挥思维潜力,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3、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板书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教师的板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用生动的、形象化的词语或图像、图解来设计板书。4、声像呈示行为是教师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知识的行为。学生学习中常常因为表象、经验的不足,致使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或思维加工)、体验、感悟有障碍。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三、教师课堂对话行为的创新长期以来,由于盛行“独白式”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特别是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而忽视其情感、个性、心灵和精神的建构。对话型语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它表现出与独白式教学全然不同的特点。第一,对话型语文教学是真正的主体性教学。第二,对话型语文教学是主体交互性教学。第三,对话型语文教学具有多元开放性。第四,对话型语文教学具有意义生成性。要进行富有成效和个性的教学设计,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与文本展开对话,即与课程标准对话,与教材对话,与各种教学资源对话。通过对话理解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教材,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创新用文本,但不拘泥于文本,把死的文本变成活的教学设计。其次,要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与学生对话。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的服务对象。在对话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对话中做到合理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而积极推进教学设计研究。第三,在备课中与自己及同伴对话。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深刻的转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以备课理念和备课行为的转变为起点的。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等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在备课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同学科教师的协作备课,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诸多观念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艰难,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能有效的推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 四、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有清晰的认识,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与文本展开对话,研读教材、吃准教材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乐意与文本对话,有阅读的“需要”。其次,要用活教材,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把游戏、演讲、表演、辩论等学生熟悉的活动引进课堂,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把文本融入学生的生活时间,增进学生对文本的亲切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文本的体悟。第三,活用教材,相机点拨,通过重组、增删、活化、延伸等促使资源生成,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全面提神学生的语文素养。五、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行为的创新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挖掘语文新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其次,校内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第三,利用社区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第四,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开展语文专项活动。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行为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分组合作、个别教学、即时评价、教学调控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分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互动交流、支持配合、信任赏识、互惠共进,在平等、自由、愉悦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与人工出,通过确定恰当的学习内容、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小组讨论、深入的集体交流、精当的总结升华,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个别教学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劣势。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的“整体”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关注学困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强调以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师只要关注、体验、理解、领悟学生的感受,用口头评价、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共同参与等方法,适时用肯定激励、引导理解、指导分析、拓展引申、引领互动、启迪反思式等评价方式,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课堂教学调控是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和策略,灵活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和突发问题,协调课堂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的过程。新课程课堂教学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有课前筹划,又有课中“即席创作”。在这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控。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控,一要调控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要调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采用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进行调控;要调控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变序教学,将同教材内容、学生思想实际有联系且具有发展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途径;要调控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时间等多种方式,独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调控教学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同时透过学生的眼神、表情等,推测和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地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入深入。二要调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行为。要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自己努力的效果,哪怕是细微的效果,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总之,要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手段要改革,教学行为方式更要创新。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学校:七一路小学 姓名:李亚妹 联系电话:137097216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