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04230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田间应用技术,为其推广和使用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特开展本试验。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及其品种试验对象为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泸香8258。2.2 环境条件试验田在思南县塘头镇坚强村机场坝(病虫观测圃内),为常年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区域。海拔397m,土质为黄泥壤土,肥力中等。水稻为宽窄行移栽,各小区水稻长势良好,且生长整齐、栽培管理条件一致。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试验药剂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发。 3.2 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30614。 3.3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处理代号药剂施药量(制剂量)施药量(有效成份)A1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500g/666.7m275g/hm2A2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1000g/666.7m2150g/hm2 A3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2000g/666.7m2300g/hm2 A4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3000g/666.7m2450g/hm2 B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g/666.7m293.75g/hm2 CK空白对照/3.4 小区安排试验药剂4个处理,对照药剂1个处理,设不施药为空白对照,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水稻移栽前筑梗(塑料薄膜隔离)做小区,防止互相干扰,小区面积24 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试验水稻于5月31日移栽,各小区移栽密度一致、丛数相同。4 施药时期与方法4.1 施药时期第一次施药防治白背飞虱时间: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4个处理在水稻移栽本田后7天即6月7日施药;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移栽后15天即6月15日施药。第二次施药防治褐飞虱时间: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4个处理在8月1日施药;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褐飞虱防治适期施药即8月16日施药。其他病虫害防治按常规进行。 4.2 施药方法试验药剂:第一次施药:4个处理随第一次追肥撒施,撒施时保持2-4cm水层;第二次施药:4个处理采用毒土撒施,保持2-4cm水层。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兑水60kg,利用常规手动喷雾器喷雾。5 试验调查5.1 气象资料第一次施药:施药当天6月7日为阴天,日平均气温23.3,降雨量0.1mm;6月15日为晴天,日平均气温25.8。第二次施药:施药当天8月1日为晴天,日平均气温31.2;8月16日阴转多云,日平均气温28.3。5.2 安全性观察施药后,对试验小区水稻植株进行观察。5.3 防效调查5.3.1 调查时期:第一次施药:对照药剂施药前分别调查各处理区虫口基数作为药前虫量,在对照药剂施用后3天、7天、14天、21天时调查白背飞虱残存虫量和天敌。第二次施药:对照药剂施药前分别调查各处理区虫口基数作为药前虫量,在对照药剂施用后3天、7天、14天、21天时调查褐飞虱残存虫量和天敌。5.3.2 调查方法:各处理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5丛,每小区查25丛。使用盆拍法调查,调查稻飞虱种类、成虫、若虫及天敌数量。 调查结果分别见附表1和附表2。5.3.3 防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虫口处理区药后虫口)/(对照区药后虫口处理区药前虫口)100。5.4 经济性状调查及小区产量5.4.1 经济性状调查时期:水稻成熟时收获前调查水稻经济性状考查。5.4.2 经济性状调查内容和方法:每处理调查10丛以上,调查每丛有效穗数和株高;随机抽取2丛,测量穗长,数穗穗粒数和实粒数,烘干或晒干后称千粒重,计算结实率和理论产量。5.4.3 计算公式:水稻结实率(%)=平均每穗实粒数平均每穗总粒数100水稻亩丛数=666.7(行距株距)或666.7m2丛数/m2水稻理论产量(kg/667m2)=(亩丛数平均每丛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数重1000)10005.4.4 水稻小区产量调查水稻成熟时,实收小区产量,折干率按85%计算。小区产量=小区出田产量856 结果与分析6.1 安全性施药后3天、7天、14天、21天对水稻植株进行观察,其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无药害现象产生。6.2 防治效果分析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见表2和表3。表2 处理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第一次施药)处理代号防治效果(%)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14天药后21天A168.01Bc81.98Bb82.09Bb72.72AbA271.22ABbc82.12 Bb83.24ABb77.39AabA372.50ABab84.17 Bb83.35ABb77.85AabA474.81Aa88.94Aa87.51Aa79.13AaB71.57ABab87.80Aa81.55Bb58.29BcCK-从表2可看出:第一次施药后3天,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每667m2用量500g、1000g、2000g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但500g与1000g、2000g及3000g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了500g剂量外,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各处理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之间均无极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第一次施药后7天,各处理药剂防效均达80%以上,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500g、1000g、2000g用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及极显著性差异,但均分别与3000g用量和对照药剂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次施药后14天,各处理药剂防效有所下降,但都稳定在80%以上。除500g用量外,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各剂量间无极显著性差异,以每667m2用量3000g防效最高,与其他剂量和对照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次施药后21天,各处理防效均下降,但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各剂量防效均保持在70%以上,各剂量间无极显著差异,1000g、2000g、3000g之间同时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药剂各剂量与对照药剂防效均存在极显著及显著性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第二次施药后3天,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用量500g与1000g防治褐飞虱效果之间无差异,但与2000g、3000g剂量及对照药剂间存在明显差异。表3 处理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处理代号防治效果(%)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14天药后21天A165.25Cc81.99Cc81.80Ab75.84BbA267.45Cc83.81BCc83.56Aa80.68AaA371.93Bb86.27ABb85.16Aa80.58AaA475.16ABb88.61Aa85.32Aa82.35AaB75.72Aa88.76Aa82.80Aab66.86CcCK-第二次施药后7天,各处理防效均达80%以上。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用量500g、1000g与用量2000g、3000g及对照药剂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3000g用量与对照药剂效果相当。第二次施药后14天,各处理之间防效均无极显著性差异。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用量1000g、2000g、3000g及对照药剂之间防效无差异。第二次施药后21天,试验药剂各处理间防效基本稳定在80%以上,其中1000g、2000g、3000g用量之间无差异,但均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均存在明显差异。6.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均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缓释颗粒剂的持续作用效果可达20天以上,而可湿性粉剂只有15天左右。每667m2施用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1000g,随追肥撒施或采用毒土撒施法,施药时保持2-4cm水层,可基本控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危害,并具有明显的持续控制作用。附表1 第一次施药防治白背飞虱田间调查统计表处理代号重复对照药剂施药前虫量6月14日对照药剂施药后虫量(头) 施药3天 6月17日施药3天 6月17日A1218722187221824175241752412328123281232A2282832828328226880268802682617826178261A3267762677626725571255712552707827078270A4264702647026427373273732732506225062250B215602156021524275242752422366923669236CK252256252256252247261247261247263270263270263附表2 第二次施药防治褐飞虱田间调查统计表处理代号重复对照药剂施药前虫量(8月15日)对照药剂施药后虫量(头)施药3天(8月18日)施药7天(8月22日)施药14天(8月29日)施药21天(9月5日)A1296101545265311110565768305108535264A2288995152542989747464930696454451A3308844145523048942465229884414054A4310793447483007436424630275334150B306713452872997632509230074354989CK3123153103062823153183093012753103103113022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