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ppt.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01082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统疾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泌尿系统疾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泌尿系统疾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疾病 肾脏的组织学结构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血管球 20 40个盘曲毛细血管袢肾球囊Bowmanscapsule 脏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 肾小球包括血管球和肾球囊 血管球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 filteringmembrane 由内皮细胞 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Endothelium 胞体布满70 100nm窗孔 呈不连续状 细胞表面含大量带负电荷唾液酸糖蛋白 基底膜 GBM 型胶原 LN 硫酸 肝素 FN 内动蛋白等 脏层上皮细胞 Visceralepitheliam 胞体伸出足突 细胞表面含一层带负电荷唾液酸糖蛋白 系膜细胞系膜基质 将毛细血管袢联系在一起有收缩 吞噬 分泌细胞因子功能 肾小球血管系膜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和尿路的病变 包括 1 炎症 如肾小球肾炎 肾结核 肾盂肾炎 2 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性肾硬化3 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性肾硬化 4 中毒性疾病 如汞中毒 磺胺等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5 尿路阻塞 泌尿道结石等6 先天畸形 多囊肾 马蹄肾等 7 遗传性疾病8 肿瘤 如肾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等 本章主要介绍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 间质性肾炎和肾 膀胱的常见肿瘤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GN 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性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 尿的改变 尿质 量 水肿 高血压等 分类 原发性 原发病变在肾小球继发性 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中出现的肾小球病变 如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高血压 糖尿病等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病理研究表明大多数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其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因素 相关抗原 内源性抗原 肾小球性抗原 肾小球基底膜 层粘蛋白 抗原 足细胞的足突抗原 内皮细胞膜抗原 系膜细胞膜抗原等 非肾小球性抗原 机体的DNA 核抗原 免疫球蛋白 肿瘤抗原 甲状腺球蛋白等 外源性抗原 病原体成分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真菌 螺旋体等 药物 外源性凝集素 异种血清等 致病机制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其他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细胞免疫 补体激活等 细胞产生 血浆存在的炎症介质 肾小球损伤 主要通过下列两种方式致病 一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insituimmunecomplexdeposition 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Ab Ag 肾小球性 植入肾小球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和Heymann肾炎两个动物模型反映了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机制和特点 1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 anti GBM GN Masuqi肾炎 用大鼠肾皮质匀浆免疫兔后获取抗大鼠肾组织的抗体 将该抗体给健康大鼠注射后 抗体与大鼠GBM成分反应 引起肾炎 免疫荧光显示沿基底膜有密集抗体沉着 形成抗GBM肾炎特征性的连续线性荧光 抗GBM肾炎在人类肾炎中占比例不到5 GBM抗原成分为 型胶原 3链羧基端非胶原区 NC1 2 Heymann肾炎 实验性大鼠的Heymann肾炎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毛缘Ag 免疫大鼠 AbAb注入大鼠 与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相似的肾小球改变现已证实 HeymannAg 330KDmegalin糖蛋白 44KD受体相关蛋白 抗原复合物 该抗原复合物位于脏层上皮细胞的基底侧抗体与细胞膜的抗原结合 形成典型的上皮下沉积物 引起GN 电镜显示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3 抗体与种植抗原反应 非肾小球Ag 肾小球成分反应 植入肾小球Ab 种植Ag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GN种植抗原种类 带正电荷蛋白质 DNA 细菌产物 聚合IgG 免疫复合物 病毒 寄生虫产物 药物等 二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内 外源性可溶性Ag DNA 肿瘤抗原 感染产物 异种蛋白等 Ab 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肾小球 引起肾小球损伤 型超敏反应 影响因素 复合物分子大小 所携带的电荷 其他 肾小球血液动力学 系膜细胞的功能 滤过膜电荷等 电镜 肾小球内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物质沉积 沉积部位 内皮C与基底膜之间 含阴离子复合物不易通过BM 基底膜与足细胞之间 含阳离子复合物可穿过BM 系膜区 电荷中性复合物 免疫荧光 显示沿基底膜或在系膜区出现颗粒状荧光结局 Ag为一过性 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 炎症随之消退 大量抗原持续存在 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 引起慢性膜性增生性肾炎 三 抗肾小球细胞的抗体有的肾炎病变中未发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而是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引起细胞损伤起主要作用 抗体 肾小球细胞的抗原成分 抗体依赖细胞毒反应或其他机制 诱发病变抗系膜细胞抗原的抗体 系膜溶解 系膜细胞增生抗内皮细胞抗原的抗体 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抗脏层上皮细胞糖蛋白的抗体 蛋白尿 四 细胞免疫许多证据表明致敏T淋巴细胞也可引起肾小球损伤 某些类型的肾炎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 如轻微病变型肾炎 五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个别类型肾小球肾炎由此引起 六 肾小球损伤的炎症介质抗原抗体复合物 致敏T淋巴细胞 炎症介质 肾小球损伤 症状 炎症介质 细胞性 大分子可溶性活性物质两大类 1 细胞性介质 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和NK细胞 血管系膜细胞 血小板 蛋白酶 氧自由基 花生四烯酸产物 NO PG 细胞因子等2 可溶性介质 补体成分 趋化性细胞因子 花生酸衍生物 生长因子 凝血系统 NO 内皮素 二 基本病变 包括炎症病变和免疫反应病变 一 增生性病变肾小球中任何细胞 基质都可以增生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系膜细胞 明显增生时 可导致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2 肾小球的上皮细胞 主为壁层上皮细胞 增生 形成新月体或环形体3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4 血管系膜基质增多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系膜细胞 肿胀 早期 严重毛细血管壁可局灶或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二 变质性病变 2 脏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 发生空泡变性3 晚期肾小球纤维化最终导致透明变性和肾小球硬化 玻璃样变 三 渗出性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渗出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毛细血管袢中性粒细胞渗出到血管系膜RBC肾小囊淋巴C 单核巨噬C肾间质 四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 免疫复合物 原位形成or沉积 电镜 电子致密沉积物 免疫复合物 沉积的部位不同 可沉积在上皮细胞下基底膜表面 基底膜内 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 血管系膜区 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处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 免疫荧光 呈颗粒状或线状荧光 三 临床表现分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分型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 蛋白质 少尿 水肿 高血压快速进行性肾炎综急性肾炎综合征 并快速合征进展为肾衰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 3 5g 天 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 30g L 严重水肿 高脂血症无症状血尿 蛋白尿无明显症状 轻度蛋白尿 肉眼或镜下血尿慢性肾炎综合征多尿 夜尿 低比重尿 高血压 贫血 慢性肾功不全 氮质血症 尿毒症 四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 新月体性 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脂性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diffuseproliferativeGN病变特点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增生伴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 又称感染后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非链球菌感染性肾炎5 14岁儿童好发 成人也有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菌 1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 12 4和1型等 咽部 皮肤链球菌感染1 4周后发生 血清抗 O 2 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 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发病机制 Ag Ab Ag Ab可溶性复合物 沉积肾小球 炎 Ag Ab 补体沉积 病理变化1 肉眼 大红肾或称 蚤咬肾 双侧肾弥漫肿大 色红 表面散在小出血点 切面被膜紧张 散在小出血点 皮质增宽 2 光镜 肾小球 弥漫性增大 细胞核增多 即 球大 核多 肾小球细胞增多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肿胀 增生 阻塞压迫毛细血管腔 肾小球缺血严重者 毛细血管壁可发生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破裂 出血 肾小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脂肪变性 肾小管管腔可见各种管型 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蛋白管型 肾间质 充血 水肿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浸润 2 电镜 细胞增生及肿胀 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之间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沉积物处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 中性粒细胞侵蚀内皮细胞 直接贴附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上 3 免疫荧光 IgG和C3沿基底膜和血管系膜区沉积 呈颗粒状荧光 临床病理联系 1 尿的变化尿量 少尿 无尿尿质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2 水肿3 高血压 结局 预后较好 以儿童链球菌感染后GN更好95 完全恢复少数 慢性极少数1 患儿 新月体GN成人15 50 儿童1 2 转为慢性 二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 RPGN临床表现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快速进展为肾衰 病变特点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 又称新月体性GN 或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分类 病因 原发性RPGN 原因不明 病变局限于肾脏 继发性RPGN 多由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或过敏性紫癜引起 分类 根据免疫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三个类型 型RPGN 属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 约占25 免疫荧光检查 显示GBM有IgG和C3的线性沉积部分病例表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syndrome 抗GBM抗体与肺泡BM产生交叉反应临床表现 咯血 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常发展为肾衰 型RPGN 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我国较多见 约占25 可由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SLE发展来 免疫荧光显示 基底膜和系膜区颗粒状荧光病变特点 免疫复合物存在和大量新月体形成 型RPGN 为免疫反应不明显型 约占50 可能由非免疫性机制或细胞免疫引起 部分病人可检出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与血管炎的发生有关 部分为Wegener肉芽肿病或显微型多动脉炎等系统性血管炎 病理变化 1 肉眼 大白肾 皮质散在出血点 切面皮质增厚 2 光镜 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 壁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渗出 单核巨噬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较多纤维蛋白 50 肾小球 新月体 细胞性 纤维细胞性 纤维性 肾小囊壁增厚并与球丛粘连 肾小囊腔闭塞 肾小球血管袢受压 萎缩 纤维化 玻璃样变 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出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 病变肾单位所属肾小管萎缩 消失 肾间质水肿 炎细胞浸润 后期纤维化 3 电镜 新月体形成 型RPGN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GBM断裂或缺损4 免疫荧光 型IgG和C3沿GBM呈线形荧光 型呈颗粒荧光 型无荧光反应 临床病理联系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1 明显血尿 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大量红细胞漏出2 少尿 无尿 氮质血症 新月体形成 肾小球阻塞3 高血压 水肿4 肾功能衰竭 肾小球最终纤维化 玻璃样变 肾单位功能丧失结局 极差 80 以上数周到数月死于尿毒症 型最差 三 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 大量蛋白尿 GBM损伤引起 轻型选择性 重型非选择性高度水肿 低蛋白血症 血液胶体渗透压 水肿 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 醛固酮和抗尿激素 水钠潴留 水肿 高脂血症 与低蛋白血症刺激合成肝脏脂蛋白有关低蛋白血症 长期大量蛋白尿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肾病综合征肾炎 膜性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炎 1 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N 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 原因 原发性 原因不明 85 继发性 慢性乙型肝炎 梅毒 血吸虫病 恶性肿瘤 SLE 中毒 糖尿病 甲状腺炎等 慢性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原发性膜性肾小球肾炎与Heymann肾炎相似 肾小球上皮膜抗原 自身抗体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激活补体 病变特点 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钉突 梳齿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 IgG C3 沉积 虫蚀状 没有炎细胞反应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反应 膜性肾病 临床特点 肾病综合征 病变发展可分四期 期 上皮与GBM致密层间免疫复合物沉积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期 GBM向外侧增生 形成钉状突起 Spikeextension 突起插入沉积物间且与GBM垂直 形如梳齿状 期 免疫复合物继续沉积 GBM明显增生 包绕沉积物沉积物在GBM内逐渐溶解 使GBM呈虫蚀状 期 虫状空隙 逐渐由GBM物质充填 GBM弥漫增厚 肉眼 大白肾结局 多呈慢性进行性 对激素不敏感 1 4病人出现肾功不全 2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minimalchangeGN 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病变特点 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足突病 肾小球基本正常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 又称脂性肾病 lipoidnephrosis 又称微小病变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临床特点 多见幼儿 2 8岁 可继发于上感或预防接种后 临床主要表现肾病综合征 皮质类固醇治疗对90 以上病儿有明显疗效 预后好 部分出现激素依赖性 5 儿童 慢性肾衰 发病机制 尚不清 目前认为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血循环中细胞因子样物质产生 脏层上皮细胞损伤和蛋白尿 3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ocalsegmentalGN 类型 继发性 HIV肾病 海洛因成瘾性肾病 IgA肾病 继发改变 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特点 肾小球部分小叶和血管袢硬化 基质 BM塌陷 玻璃样物沉积 相应肾小管BM增厚 细胞萎缩 间质纤维化 免疫荧光显示病变处IgM C3沉积 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上皮细胞从GBM剥脱 发病机制 未明 认为 IgM C3 GBM通透性 血浆蛋白 节段性硬化 细胞因子 蛋白尿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 少数蛋白尿 结局 50 慢性肾炎 肾功能衰竭 小儿预后较好 成人预后差 与轻微病变性肾炎区别 血尿 高血压出现率高 常有肾小球滤过率 非选择性蛋白尿 皮质类固醇治疗不敏感 免疫荧光显示病变处IgM C3沉积 4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proliferativeGN 原发性 继发性 病变特点 GBM明显增厚 呈双轨状 系膜细胞增生 基质增多 血管球小叶间隔增宽 呈分叶状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GN 电镜下上皮 GBM 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IgG C1q C3 C4沉积 类型 根据沉积部位和形态分为三型 型 占原发性2 3 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C3颗粒状沉积 并可出现IgG C1q C4等 免疫复合物沉积 补体激活 型 又称致密沉积物病 GBM致密层中大量电子致密物呈带状沉积 C3沉积 补体替代途径激活 50 60 C3 70 有C3肾炎因子 型 内皮下和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 此型罕见 免疫荧光C3沉积 有时伴有IgG IgM沉积 临床特点 儿童 青年多见 多表现肾病综合征 部分为血尿或蛋白尿 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 10 50 病人10年内出现慢性肾衰 部分出现大量新月体 快速进行性肾炎 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延缓病情 型较 型预后差 5 系膜增生性肾炎 mesangialproliferativeGN 临床病理特点 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 系膜基质增多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IgA沉积 IgA肾病 IgG及C3沉积 IgG肾病 IgM和C3沉积 IgM肾病 继发性 SLE 过敏性紫癜 糖尿病 肝肠疾病等 原发性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 消化道 泌尿道感染 多见于儿童 青少年 临床可表现肾病综合征 无症状蛋白尿和血尿 慢性肾炎综合征 四 IgA肾病 lgAnephropathy BergerDisease临床病理特点 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 常伴C3和备解素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血尿或伴蛋白尿 少数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病变系膜细胞增生 基质增多 系膜区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25 50 缓慢进展 20年内出现慢性肾衰 年龄 蛋白尿 BP 或肾活检有血管硬化 新月体形成者预后差 五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sclerosing GN 临床病理特点 为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 故称终末期肾 end stagekidney 弥漫性肾小球纤维化 玻璃样变 又称慢性硬化性肾炎 病变轻的肾单位代偿性增大 扩张 大体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小 轻 硬 细颗粒 本病多见成人 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最终为尿毒症 死亡 接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