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集团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00671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城集团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绿城集团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绿城集团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8月 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解读总工程师办公室 目录 1范围2职责2 1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职责2 2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职责3图纸完整性要求4暖通工程4 1空调系统4 2新风系统4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5给排水工程5 1给水泵及水泵房5 2净 软 水系统 5 3太阳能热水系统5 4燃气热水炉热水系统5 5变功率 自限式 热水电伴热5 6潜水泵5 7污水提升器5 8游泳池循环水系统6电气工程6 1供配系统6 2低压配电系统6 3住宅户内供配电7电梯工程 1 范围 本标准为机电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亦可作为项目公司安装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适用于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全资项目及控股项目 其他合作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职责 2 1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职责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管控要点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指导 并负责条文的解释 修订工作 2 2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职责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本管控要点的具体实施 3 3所有预埋件和预留孔均应标注定位尺寸 标高 明确做法详图 3 4毛坯房应绘制 安装详图 精装修房除绘制上述图纸外还应绘制户型大样图 厨房 卫生间大样图 机房大样图等 各专业设备 设备接口 阀门 定位尺寸 标高标注应齐全准确 3 5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安装的空间与环境 其平面位置 安装尺寸 检修通道须满足设备的吊装 搬运 安装 检修维护 通风散热等需要 3 图纸完整性要求 4 暖通空调 4 1VRV空调系统住宅项目常用的空调形式有分体空调 变频空调 单元式热泵空调 水地源热泵空调等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 即VRV或VRF空调 本标准所表述的空调系统亦指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 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外机 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 4 暖通空调 技术特点 1 变频技术能效比高 节能性好 符合国家的低碳和节能减排的政策 2 环保技术采用R410A新冷媒 3 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 提高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4 一拖多技术每户只有一个主机 节约安装空间 空调机位少 建筑立面美观 4 暖通空调 4 暖通空调 4 1空调系统4 1 1空调外机设置要求如下 1 空调室外机组四周与墙壁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接管或操作侧 500mm 非操作侧 300mm 如图所示 4 暖通空调 2 冷媒铜管最大配管长度和高差应符合空调厂家的产品标准 3 制冷功率 8匹的室外机距机组一米处的噪音 60dB A 制冷功率 8匹的室外机距机组一米处的噪音 65dB A 且均具有夜间静音运行模式 4 空调外机的位置应由暖通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协商后确定 5 避免机组运行噪音和废热污染对业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空调外机不宜安装在有采光或开窗通风要求的窗口外 4 1 2放置空调外机的设备阳台或机位须通透 机组的进排风处如设置通风百叶 百叶的透风率应大于85 且宜采用开启式百叶窗 选用上排风的空调外机时 应根据厂家要求设置导流弯管 4 暖通空调 4 1 3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 应根据所服务地区的气候特点 使用习惯 空调类型和调节方式 原则上按各空调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计算确定 江浙等南方地区户内空调负荷设计指标可参照下列经验值选取 1 主卧室 220W m2 2 次卧 书房 卫生间 200W m2 3 客餐厅 起居室 250W m2 4 北方地区和其它特殊房间的空调负荷所仍须按逐时冷负荷计算确定 4 暖通空调 5 其他特殊区域按以下系数进行修正 4 1 5户内公共走道 楼梯 走入式衣柜及面积小于10m2的卫生间应将其面积的一半折算入户内空调面积 并由临近功能区的空调内机承担负荷 4 1 6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拖带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 8匹以下机组拖带率 1 15 2 8匹及以上机组拖带率 1 25 3 拖带率如需突破上述规定时 须将空调技术方案报集团技术部门进行评审 4 1 7空调室内机选型时应注意其噪音值 要求中档风速时内机噪音 35dB A 为控制室内机噪音 卧室空调内机型的制冷功率不宜大于7 1kw 3匹 4 暖通空调 4 1 8应在施工图设计前明确空调冷凝水管的走向及排水方式 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 有条件时建议单独设置冷凝水排水立管 空调冷凝水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不允许直接接入生活污废水管 4 1 9应重视空调室内气流组织的设计 建议采用顶送顶回或侧送下回的送风气流形式 采用顶送顶回形式时 送 回风口的距离应保持在1 5m以上 送 回风口的正面不得有遮挡物 送风口不宜在装饰造型内设置 如灯槽 光带等 不宜利用吊顶间接回风 4 1 10每台空调内机接管侧的下方吊顶上都应设置检修口 检修口可单独设置或利用回风口设置 4 暖通空调 4 2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4 暖通空调 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在全热交换核芯内进行热湿交换 技术特点 1 舒适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烟尘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净化室内空气 改善空气品质 提高房间舒适性 2 节电全热交换能量回收装置 高效节能 可节省空调电费15 左右 且具有高可靠性 低噪音等特性 3 减少污染一年四季无需开窗通风 避免了开窗带来的飞灰 尘土 潮气和噪音污染 4 暖通空调 4 2全热交换新风系统4 2 1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新风机主机的位置 方便检修维护的同时也要避免新风机噪音影响业主正常的工作生活 新风主机不宜在厨房 卫生间的吊顶内设置 新风进口附近应无空调外机 锅炉 吸尘机或其它排放有害气体的设备 以保证较好的新风源的空气品质 4 2 2如新风管道需要穿梁 则应在设计阶段明确 由结构设计师同意后 在施工阶段预留 应避免后期梁上开孔 4 暖通空调 4 2全热交换新风系统4 2 3新风量应根据住宅项目的定位由设计选取 新风换气次数一般取0 5 1次 小时 人均新风量不少于30米3 小时 4 2 4新风主机1米处的中档噪音 50dB A 室内新风噪音 35dB A 如因风量较大而无法满足时 应在设计阶段做降噪方案 4 2 5新风主机的进 排风口不宜位于建筑外墙的同侧 如需同侧布置时两者距离应不小于2米 4 暖通空调 4 3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通过被加热的地板表面均匀地向室内空间辐射供暖 4 暖通空调 技术特点 1 舒适室内温度均匀柔和 无吹风感和噪音 热舒适度好 地板低温辐射采暖系统采用最适宜人体的自下而上采暖方式 温足而凉顶 而且地面辐射的温度非常均匀 更有益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有益身体健康 2 节能在相同舒适度的条件下 冬季采暖温度比空调温度可低2 3 比传统的采暖系统省钱15 20 3 降噪有利于楼板隔热和隔音 4 暖通空调 4 3 1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系统的供 回水设计温度为50 40 最高不大于60 热水管材承压 1 0MPa 4 3 2地板采暖的室内计算温度应不低于20 其它设计温度要求如下 1 室内地板表面平均温度 4 暖通空调 2 室内各采暖区域环境温度 4 暖通空调 4 3 3地板辐射采暖负荷的设计指标须符合设计规范 首层 含架空层 顶层设计负荷指标需提高10 20 距外墙 外窗1 5m范围内的地面需要作盘管加密处理 4 3 4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加热盘管及其覆盖层与外墙 楼板结构层之间应设绝热隔热层 对首层 含底层和架空层 的地板隔热层应采取加强措施 房间铺设实木或复合地板时 地板下方不得设置防潮层 4 3 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 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 辐射盘管内热媒流速应不小于0 25米 秒 4 暖通空调 4 3 6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水器前要求设阀门和Y形过滤器 集水器后要求设压力表 控制阀 集 分水器上要求旁设排气阀 4 3 7地板采暖控制系统采用双温双控温控器 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 地板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填充层内 地板采暖系统不得与空调系统共用温度传感器 4 3 8集分水器宜设置在湿区且相对中心的位置 以方便各支路连接和水路平衡 防止门洞处因加热盘管过于密集而产生地面过热 4 3 9卫生间应采取盘管加密处理 不允许加热盘管或发热电缆直接穿越淋浴房的防水翻边 如设计必需进入淋浴房时 须注意淋浴房翻边防水节点处理 4 暖通空调 5 1给水泵设备及水泵房 5给排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5 1 1给水泵选择应满足供水系统卫生 安全 经济 节能的要求 5 1 2生活给水泵和水箱应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5 1 3根据泵高效区的流量范围与设计流量的变化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 确定主水泵的数量 一般主泵宜设2 4台 不得少于2台 也不宜超过4台 5 1 4同一给水泵组 主泵应采用相同型号的水泵 设置同型号的备用泵 5 1 5当管网流量变化较大 或用户要求压力波动小时也可采用多台变频水泵的方案 宜配置适用于小流量工况的水泵 其流量可为1 3 1 2单台主泵的流量 5给排水系统 5 1 6若有持续较长时段处于小流量状态工作时 宜配气压罐 5 1 7无负压供水系统的方案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其供水方案和无负压供水设备的选型应经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5 1 8应重视水泵房的选址问题 水泵房应采取减振 隔声和消声措施 不得设置于住宅的正下方 防止水泵房的运行噪音干扰小区业主的正常生活 尽量选用低转速水泵及控制单台泵功率 5给排水系统 5 1 9水泵房的上方不得设置卫生间 垃圾间或其它产生污染物的房间 防止污染生活用水 如难以避免 应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 防止排水管道穿越生活给水泵房 5 1 10水泵房需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 水泵基础宜高于地坪100 200mm 基础的四周应设置排水明沟 5 1 11生活水泵房与消防水泵房宜独立设置 5给排水系统 5 2净 软 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1 洁净 减少市政自来水管网对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 2 安全 对水质净化处理 能保证业主用水安全可靠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改善水质 对水质软化处理 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提高洗衣和洗浴时的舒适性 4 提搞生活品质 采用直饮水系统 业主打开龙头即可直接饮用 告别桶装水 5 2 1净水处理系统和基本配置 1 小区中央净水系统 砂过滤器 多介质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 紫外线杀菌 2 全屋中央净水系统 软水机组 选配 前置过滤器 户式中央净水机 石英砂 活性炭 KDF 末端直饮水净水器 或纯水机 5给排水系统 3 全厨净水系统 初效过滤器 全厨净水器 紫外线杀菌 4 末端直饮水系统 初效过滤器 末端直饮水净水器 5 2 2小区中央净水系统过滤精度建议 50 m 全屋中央净水机过滤精度建议 50 m 全厨净水器过滤精度建议 0 2 m 直饮水过滤器过滤精度 0 01 m 初效过滤器过滤精度 100 m 5给排水系统 5 2 3净水系统选型时应注意设备的工作压力范围 防止设备工作时出现欠压或超压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5 2 4净水系统主管道应采用薄壁不锈钢管 SUS304及以上 或紫铜管 橱柜内连接管可使用专用PE塑料管材 5 2 5全厨净水系统热水应独立设置 可选用小厨宝 即热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做为热源 5 2 6对于有热饮需要高档住宅 可在末端选用电加热开水机对直饮水进行加热 5给排水系统 5 3燃气热水炉热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热水炉 器 的能源方式主要有燃气 电力 空气能等 目前集团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户式燃气热水炉 器 热水系统 按供热方式的不同 燃气热水炉 器 热水系统又分为储热式和即热式两种 前者的舒适性 稳定性和安全性均都优于后者 可根据住宅项目定位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 3 1单纯用于生活热水系统可选用即热式燃气热水器 高端住宅项目亦可选用燃气热水炉加储热水箱 5 3 2生活热水与低温热水地板采暖共用供热设备的热水系统 应选用燃气热水炉加储热水箱 或选用采暖生活两用型热水炉 5 3 3采暖 生活热水应分别设定温度 生活热水温度应 60 地板采暖热水温度宜为45 50 5 3 4生活热水和地板采暖共用的燃气热水炉供热功率应根据不同户型的热水负荷和采暖负荷计算确定 供热功率应选取生活热水和采暖热水负荷两者中的较大値 5给排水系统 5 3 5一般住宅项目的燃气热水炉应能满足一个沐浴花洒及一个热水龙头同时使用的供热量 高端住宅项目应能满足一个浴缸 雨淋花洒 一个沐浴花洒和一个热水龙头同时使用的供热量 计算热量时应确定花洒的热水流量 5 3 6设备平台应预留壁挂炉足够的安装 检修空间 且充分考虑壁挂炉噪音对室内的影响 两侧不少于3cm 正面不少于70cm 顶部不少于35cm 底部不少于30cm 5 3 7燃气热水炉在室内或设备阳台设置时 应选用强排平衡式燃气热水炉 烟囱应采用同轴保温烟管 长度不宜超过4米 冷凝炉不宜超过8米 且弯头不宜超过3个 5给排水系统 5 3 8热水炉供热功率和内置水泵参数 流量 扬程等 的选择须与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相匹配 燃气热水炉的循环水泵进口需设置水过滤器 5 3 9为了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舒适性 热水龙头做到即开即热 可选配末端回水循环模块 亦可选用自限温电伴热热水保温装置 5 3 10燃气热水炉设置于设备阳台时 应在室内加装线控控制面板 5 3 11燃气热水炉设置于设备阳台时 应保持热水炉周围通风散热良好 燃气热水炉附近宜设置排水地漏 5给排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5 4变功率 自限式 热水电伴热保温系统管道电伴热保温技术是采用自限式发热电缆对管道进行伴热和保温 使管内介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广泛用于寒冷地区的管道的防冻和保温 目前 住宅建筑主要用于生活热水管道的伴热和保温 实现热水龙头 即开即热 自限式发热电缆由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塑料 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套构成的扁形带状电缆 其特性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正温度系数 PTC 特性 即正温度系数效应 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 技术特点 1 节能恒温 控制方便具有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自动控制加热温度 启动快速 温度均匀 2 安装简便 维护简单伴热电缆可以相互并联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裁剪或接长使用 3 安全可靠 用途广泛 能够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 不会因自身发热而烧毁 不污染环境 使用寿命长 5给排水系统 5 4 2产品要求 1 具有高分子材料发热体 内绝缘层 高分子涂层的铝防护薄膜 金属编织屏蔽网及外护套的结构 2 发热电缆的典型温度波动范围宜在5 以内 最高耐受温度不低于85 最高表面温度不高于80 3 电源连接装置 两通 三通 四通及末端装置等连接附件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 要求不低于IP65等级 4 电伴热发热电缆应具有UL FM VDE等国际认证证书及国内具有CMA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5给排水系统 5 5 3安装要求 1 设电伴热的热水管道仍需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进行保温 包括预留富余的发热电缆 2 宜设具有一定模式功能的时间控制器 在要求热水温度波动不大于 1 时应增设高精度温度控制器 3 电伴热电缆回路长度不宜超过100米 10A断路器 如不满足要求 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供电回路 4 每条发热电缆均应采用30mA对地漏电保护开关做电气保护 此外还应具有过载 短路保护 5给排水系统 5 5太阳能热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技术特点 1 高效节能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 高效 可再生的廉价能源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2 环保 太阳能热水系统一次投资 长期受益 既可节约能源 又可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3 经济效益高 有利于保护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5 1太阳能集热板应作为不可分割的建筑元素与建筑同步一体化设计 设计总体要求如下 1 太阳能集热器和坡屋面的结合应首选嵌入式安装 要保证屋面视觉的平整性 并做好屋面防水处理环节 2 太阳能集热器位置要求 注意太阳能集热器在竖向上与建筑物的立面门窗或洞口的对位关系 在横向层面注意与天窗的对位关系 3 太阳能集热器的板面颜色选择倾向于暗灰系列 边框颜色尽量与瓦片颜色接近 避免色彩过于突兀 5给排水系统 4 屋面为平屋顶或有平台时 建议太阳能集热器在屋顶统一集中设置 其安装倾角可按当地纬度确定 但不能高于该屋顶的最高线脚 或女儿墙 同时 屋顶集热板的布置要整齐美观 以免破坏建筑第五立面 屋顶 的视觉效果 5 屋面设计应考虑太阳能集热器及热媒管道的安装 维护 修理的空间和通道 6 坡屋面建筑或集热器有坠落伤人危险的屋面应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一般不建议采用真空管集热器 5给排水系统 7 所有太阳能设备的固定支架需采用热浸镀锌或不锈钢材料 室外集热板的固定支架要求能抵御12级台风 支架的使用寿命应大于集热板使用寿命 8 集热器安装方位 集热器采光面法线 宜朝南向 如安装方位无法满足时宜适当增加集热面积 9 集热器不宜布置在受建筑墙体 周围设施和树木遮挡的部位 应满足一天不少于4小时日照时数的要求 5给排水系统 5 5 2设备配置 1 太阳能热集热板 人均集热面积不少于0 5m2 如有地方规定的 按地方规定执行 2 储热水箱 水箱容积 户内人数 人均热水量计算 人均热水量不少于40升 人 3 循环水泵和膨胀罐 集中集热热水系统每套设置循环水泵两台 一用一备 膨胀罐一个 分户集热热水系统每户设置循环水泵和膨胀罐各一台 阳台式热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时 无需设置循环水泵 5给排水系统 4 热媒管道 为提高热媒管道的耐压 耐温和耐用性能 保证系统安全 防止产生化学腐蚀 并考虑到集热板内部换热管均采用薄壁紫铜管 所以建议热媒管道采用薄壁紫铜管钎焊连接 5 闭式集热系统应设置过热 超压和泄压保护安全装置 集热系统的管材 管件 阀门及密封件 膨胀罐 集热水箱箱体等应选用耐温大于等于130 的材质 6 辅助热源可选择燃气热水炉 电加热 热泵机组等 7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避雷系统 8 寒冷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防冻功能 5给排水系统 5 6潜污泵5 6 1一般情况下每个集水坑内需设置两台规格相同的潜污泵 互为备用 交替运行 汽车坡度 汇水面积较大的下沉庭院或有多处排水相连的集水坑等排水量较大 可酌情设置备用泵 为其服务的潜水泵宜采用平时互为备用 交替运行 排水量较大时两台同时投入的控制方式 厨房废水 生活污水提升应选择带有粉碎装置的离心泵或大通道的涡流泵 5 6 2消防电梯 下沉式庭院 汽车坡道处等潜污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 以避免水淹危险 5给排水系统 5给排水系统 5 7污水提升器 水泵内置式 水泵外置式 单泵 水泵外置式 双泵 5 7污水提升器5 7 1经常或不定期有污水 废水排出且无法自流排至室外管网 场地洁净要求较高且不宜或无条件设置排水集水坑的场所宜设污水提升器 或集成排水泵站 5 7 2小型污水提升器一般设于卫生间大便器后方或洗衣房橱柜中 大型污水提升器可在主要用水点附近设置设备坑 并有防水措施 设备坑尺寸应根据设备确定 并可满足安装 检修要求 5 7 3污水提升器本身并无自排水功能 一般宜设于干区 若设备坑有进水可能 应另行考虑排水措施 单个卫生间选用的小型污水提示器不宜设于有进水可能的设备坑内 5给排水系统 5 7 4排水量变化较大的场所应选用有较大调节容积的产品 生活污水提升宜优先选择大通道的涡流泵 通径不小于60mm 5 7 5污水提升器的水泵 箱体均应采用耐腐蚀 耐老化的材料 5 7 6设备运转噪音不宜超过45dB 5 7 7水泵每小时耐受启动频率应不低于20次 大容量产品可持续运行 5 7 8优先选用水泵外置型产品 且产品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8 小型污水提升器除外 5给排水系统 5 7 9一般情况下提升器排水应就近排出 提升大量污 废水的的提升器宜单设管道排出 提升一般污 废水的不同集水坑内排水泵出水可合并排出 合并时应在干管上方300以上高度接入 合并后的管径应根据实际可能运行情况酌情放大 不允许压力排水管与建筑内重力排水管合并排出 5 7 10除小型污水提升器可采用活性炭过滤 不需通气管外 其它中 大型污水提示器均需设置通气管 通气管应引至室外合适的地方 既保证气流畅通 又不对业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5给排水系统 5 8游泳池循环水系统5 8 1公共游泳池过滤器一般优先选用立式石英砂过滤器 材质可为优质玻璃钢 碳钢 内外防腐处理 或不锈钢 SUS304L SUS316L 滤速不宜大于25m h 3 8 2游泳池循环水泵应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低转数水泵 且应设计成自灌式 当采用顺流循环且吸水管路又较长时 设备房内应设平衡水池 其容积不宜小于循环流量的10 5 8 3采用逆流循环或混流循环时 设备房内应设均衡水池 其容积不宜小于循环流量的15 5给排水系统 5 8 4游泳池设备房宜尽量靠近游泳池深水区附近设置 5 8 5为保证合理的工艺流程布置 设备房地面一般低于游泳池底板顶1000 1500 可能的情况下 室内 室外游泳池设备房应合并设置 设备房净高不宜小于3300mm 5 8 6设备房应有良好的通风 照明 隔音和排水设施 5 8 7循环水管道设备机房内循环管道一般选用ABS CPVC UPVC等塑料给水管 室外埋地管段建议采用HDPE塑料给水管 管道的公称耐压应不小于1 0MPa 5给排水系统 6 1供配系统6 1 1负荷分级 住宅建筑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可按下表 其他未列入表中的住宅建筑用电负荷的等级 6电气系统 5 8 8循环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应超过2 0m s 循环回水管应以不小于0 005的坡度坡向游泳池设备房 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应大于1 0m s 5 8 9游泳池初次充满水所需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 在应急或检修时的排空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5 8 10游泳池排空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 且应设置防止雨水或污水回流污染的有效措施 5 8 11游泳池底部宜在设置不少于2个集水坑 尺寸500 500 300毫米 以便日后水池清扫和清洗 5给排水系统 6 1 2电能计量 1 普通住宅的用电负荷和电表的选择宜按下表的规定 6电气系统 2 单 三 相电能表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电力部门要求 3 电能表的安装位置宜按下列要求实施外 还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A 低层住宅 多层住宅和中高层 12层以下 住宅 按住宅单元集中安装 B 高层住宅 宜按楼层集中安装 可按2 3层集中设置 C 电能表箱安装在公共场所时 暗装箱底距地宜为1 5m 安装在电气竖井 电气间内的电能表箱宜明装 箱的上沿距地不宜高于2 0m 6电气系统 6 1 3配变电所 1 开闭所 住宅小区一般的可按地上面积10 12万m2 个设置 开闭所面积和开间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2 小区变电所A 普通住宅按地上建筑面积每1 1 3万m2设置一台公共变压器 别墅类按建筑面积每0 8 1万m2设置一台公共变压器 B 每个室内变电所内可设置1 2台变压器 宜选用干式变压器 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A 面积宜控制在50m2 台 C 无集中地下车库的住宅小区宜采用箱式变 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630KVA 6电气系统 3 开闭所及小区变电所选址的规定 A 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 2 应方便进出线 3 应方便设备运输 4 不应设在厕所 浴室 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 且不宜与上述场所贴邻 B 开闭所及小区变电所设在建筑内时 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上方 正下方 贴邻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 不宜设在建筑地下的最底层 6 1 4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宜设柴油发电机组 当设置柴油发电机组时 供电范围除消防设备外 还应包括小区的生活泵及地下室的重要位置排水泵 6电气系统 6 2低压配电系统6 2 1住宅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别 规模 供电负荷等级 电价计量分类 物业管理及可发展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6 2 2小区的生活加压泵 住宅单元电梯等需设置2次电能表以供物业管理作公共能耗计量用 6 2 3当多层住宅有地下室时宜按2 3单元在地下室内设置电气间 高层住宅宜按单元设置电气间 面积在6 10m2 6电气系统 6 2 4多层 5层及以上 住宅宜设置电气竖井 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应设置电气竖井 多层及中高层住宅的电气竖井应强弱电合用 高层住宅宜强弱电合用 超高层住宅电气竖井应强弱电分别设置 多层电气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 6m 高层电气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 8m 6 2 5当高层住宅的电能表需分层集中设置时 宜安装在电气竖井内 6 2 6电气竖井应设置电气照明 水管井内宜设置电气照明 电气竖井内还应设至少一个单相三孔电源插座 水管井内根据需要设置电源插座 6电气系统 6 2 7住宅建筑套内配电线路布线可采用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 暗敷的金属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 5mm 暗敷的塑料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 0mm 6 2 8地下车库的车道照明回路应和车位照明回路分开设置 车道照明回路宜为2 3个回路 车库的照明应集中控制 并采用时间方式控制 汽车坡道入口处的集水坑应在附近设置一个单相三孔 二孔电源插座 距地宜为1 3m 1 5m 6 2 9电梯厅内应设置一盏或一盏以上感应 或长明 灯 楼梯内宜设置节能型自熄开关或设带指示灯 或自发光装置 的双控延时开关 6 2 10公共自行车库内应设置可充电装置 6电气系统 6 3住宅户内供配电6 3 1家居配电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 衣帽间或储藏室等不破坏室内效果处 箱底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 6m 且不得安装在分户墙 120墙体上及电梯井道墙体上 6 3 2家居配电箱的供电回路应按下列规定配置 1 每套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照明回路 2 装有空调的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空调插座回路 3 厨房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4 装有电热水器等设备的卫生间 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5 其他功能房应设置至少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6电气系统 6 3 5每户住宅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下表的规定 6电气系统 6 3 6起居室 厅 卧室 书房的电源插座宜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墙面上 分体式空调 排油烟机 排风机 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1 8m 厨房电炊具 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1 3m 1 5m 柜式空调 冰箱及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 3m 0 5m 卧室床头柜处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 6m 0 75m 6 3 7洗衣机 分体式空调 电热水器及厨房的电源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电源插座 未封闭阳台及洗衣机应选用防护等级为IP54型电源插座 套内安装在1 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6电气系统 6 3 9每套住宅内同一面墙上的暗装电源插座和各类信息插座宜统一安装高度 6 3 10精装修的住宅卧室的主灯 顶灯 电视前射灯及卧室小走道灯应设置双控开关 有灯光控制系统的除外 6 3 11精装修的住宅卫生间需设置智能坐便器的电源插座 6 3 12精装修的住宅主卧室床头应设置可移动式应急照明灯 6电气系统 7 1电梯井道尺寸应根据拟招标品牌中的最大尺寸预留 7 2载重量1000 1050KG 净开门尺寸宜为1000mm 最小不小于900mm 载重量1250KG 净开门尺寸宜为1100mm 最小不小于1000mm 载重量1600KG 净开门尺寸宜为1200mm 最小不小于1100mm 7 3二次装修电梯应考虑预留载重量 1000 1050KG 预留250KG为宜 载重量1250KG 预留350KG为宜 载重量1600KG 预留500KG为宜 7电梯系统 7 4电梯轿厢噪音应 48dB 开关门噪音 50dB 井道噪音 65dB 机房噪音 68dB 7 5电梯轿厢净高不小于2300mm 且应注意须高于开门高度100mm 7 6电梯机房应预留空调机位 7 7消防电梯基坑应设置排水装置 其它电梯基坑宜与消防电梯基坑连通 7电梯系统 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