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心理学资料》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800051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心理学资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ERP心理学资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ERP心理学资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学习汇报 18516079940 内容结构 一 ERP原理及提取技术二 主要ERP成分及经典研究三 刺激呈现与数据处理四 波形的识别与结果解释 一 ERP原理及提取技术 活的人脑总会不断放电 称为脑电 EEG 但成分复杂而不规则 正常的自发脑电一般处于几微伏到75微伏之间 而由心理活动所引起的脑电比自发脑电更弱 一般只有2到10微伏 通常淹埋在自发电位中 所以ERP需要从EEG中提取 1 1开放电场 脑电 EEG 是由于皮质大量神经组织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而成 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非常微小 不能在头皮记录到 只有神经元群的同步放电才能记录到 这种脑组织神经元排列方向一致的情况 构成所谓的开放电场 openfield 反之则是方向不一致相互抵消的封闭电场 closedfield 5 开放电场与封闭电场图示 因此 ERP只能反映某些脑部的激活情况 而有些脑部即使处于激活状态 但由于其神经元没有能够形成开放电场 ERP上也是反映不出来的 影响ERP信号记录的其它因素 除神经元的排列方式外 记录点与神经元活动的距离也会影响ERP信号的采集 这样就区分出了近场源与远场源 初级体感诱发电位位于中央后回 是典型的近场源 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典型的远场源 离头皮越远则电位衰减越厉害 记录到的脑电波幅也很小 1 2ERP的两个重要特征 事件相关脑电有两个重要特性 潜伏期恒定 波形恒定 与此相对 自发脑电则是随机变化的 所以 可以将同一事实多次引起的多段脑电记录下来 但每一段脑电都是各种成分的综合 包括自发脑电 噪音 1 3叠加技术 将由相同刺激引起的多段脑电进行多次叠加 由于自发脑电或噪音是随机变化 有高有低 相互叠加时就出现正负抵消的情况 而ERP信号则有两个恒定 所以不会被抵消 反而其波幅会不断增加 当叠加到一定次数时 ERP信号就显现出来了 10 ERP分段叠加显示图 1 4ERP是平均诱发电位 叠加n次后的ERP波幅增大了n倍 因而需要再除以n 使ERP恢复原形 即还原为一次刺激的ERP数值 所以ERP也称为平均诱发电位 平均指的是叠加后的平均 这样就获得了所希望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图 因此 对于ERP研究来说 为了提取事件相关脑电位变化 传统上不得不进行多次重复刺激 次数记为n 现在 可以通过计算机叠加技术轻松实现上述过程 1 5ERP信号的优势与缺点 ERP是刺激事件引起的实时脑电波 在时间精度可达到微秒级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是ERP的主要优势 ERP也可以和行为数据 特别是反应时间 RT 很好地配合 以研究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 通过叠加技术获得的与事件发生进程有锁时 time lock 关系的脑电就称为事件相关电位 ERP ERP的主要弱点在于低的空间分辨率 ERP在空间上只能达到厘米级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容积导体效应与封闭电场问题 另外 ERP只能采用数学推导来实现脑电的源定位 比如偶极子 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也是有限的 1 6头部定位系统 ERP记录装置是一个电极帽 上面有多个记录或吸收头皮放电情况的电极 这些电极在帽子上的位置是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1958制定的10 20系统 Jesper 1958 确定的 每一个电极记录到的脑电变化代表的是特定位置头皮上的放电情况 掌握10 20系统是进行ERP学术交流的条件之一 10 20系统的原则是头皮电极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以10 与20 来确定 并采用两条件标志线 一条称为矢状线 是从鼻根到枕外隆凸的连线 从前向后标出5个点 Fpz Fz Cz Pz Oz Fpz之前与Oz之后线段长度占全长10 其余各点间距离均占全长的20 16 Pg1 Pg2 Fp1 Fpz Fp2 Fz F3 F7 F4 F8 A1 A2 Cz C3 C5 C4 T4 T3 C6 T5 T6 Pz P3 P4 Oz O1 O2 Cb1 Cb2 国际10 20脑电记录系统 四 导联方法 矢状线冠状线 另一条称为冠状线 是两外耳道之间的连线 从左到右也标出5个点 T3 C3 Cz C4 T4 T3和T4外侧各占10 其余各点间距离均占全长20 注意 Cz点是两条线的交汇点 常作为确定电极帽是否戴正的基准点 二 主要ERP成分及经典研究 ERP的先驱研究者经过四十多年的积累 发现了一些经典的ERP成分 在发现这些成分时所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对于后来者有启发 其中与心理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成分主要包括CNV P300 MMN 和N400等 2 1CNV CNV ContingentNegativeVariation 关联负变 实验中 告知被试 他将得到两个信号 声音或闪光等 他的任务是在第一个信号出现后开始准备反应 但并不反应 当出现第二个信号之后则要尽快做出反应 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并不固定 结果发现 在两个信号之间 被试的脑电出现了负向偏转 或负向变化 负变 这个脑电负向变化形成的类似高原的波形就是CNV 在被试完成按键反应后CNV就消失了 20 叠加12次 Cz点 A 短声 B 闪光 C 短声 闪光 前三种情况都不出现CNV 第四种情况下 令被试在闪光出现时尽快按键 按键即将闪光终止 只有这时才出现CNV 这个结果是1964年由Walter等发现的 当年发表在Nature 203 380 384 上 Walter等发现CNV在Cz点最大 但由于早期的头皮记录点较少 一般只有几个 所以无法解决CNV的源定位问题 CNV被认为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 比如期待 意动 朝向反应 觉醒 注意 动机等 可以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综合的心理准备状态的反映 处于紧张或应急状态的反映 2 2P300及Oddball范式 P300是Sutton于1965年发现 发表在当年的Science 150 1187 1188 上 按照ERP的成分划分方法 根据潜伏期的差异 10ms内为早成分 10 50ms为中成分 50 500ms为晚成分 500ms以后则称为慢波 P300显然属于晚成分 23 Sutton等首先报告P300 Science 1965 Oddball范式 在发现P300时使用了一个称为Oddball的经典ERP实验范式 Oddball实验范式的要点是 对同一感觉通道施加两种刺激 一种刺激出现概率很大 如85 另一种刺激出现的概率很小 如15 两种刺激以随机顺序出现 这样 对于被试来说 小概率刺激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因为它很少才出现一次 感觉有点怪 Odd 但实验任务却要求被试关注小概率刺激 只要小概率刺激一出现就尽快做出反应 可见这里的靶刺激是小概率刺激 25 Oddball范式示意图 在这种条件下 实验记录到在小概率刺激出现之后300ms时观察到一个正波 称为P300 这个波在Pz点附近最高 研究发现P300的波幅与所投入的心理资源量成正相关 其潜伏期随任务难度增加而变长 27 P300与任务难度 P300潜伏期随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延长实线 具体人名虚线 人名性别断线 出现的词中挑出 刺 的反义词 P300反映的认知过程 一种解释认为 P300代表知觉任务的结束 即对所期盼的靶刺激或目标刺激做出有意识加工时 相关顶叶或内侧颞叶部位受到激活 产生负电位 当加工结束时这些部位又受到抑制 于是出现了P300 而Donchin 1981 认为 P300的潜伏期反映的是对刺激物的评价或分类所需的时间 而P300波幅反映的是工作记忆中表征的更新 后一种观点得到支持更多 这意味着P300也许可成为研究高级认知过程 比如工作记忆的脑机制 特别是过程机制问题 另外 P300也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如老鼠 猫 猴等 这说明P300可能代表着神经系统的某种基本活动 近年来精确脑定位手段 如fMRI 发现P300的脑内源不只一个 因而P300不是一个单纯的成分 与多种认知加工有关 现在 P300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许多潜伏期很不相同的波形也称为P300 这样就成了一个家族 称为晚正复合体 latepositivecomplex 2 3MMN MMN mismatchnegativity 译为失匹配负波 它的也是采用Oddball范式得到的 经典实验是这样的做的 在Oddball范式下 大概率刺激为1000Hz纯音 小概率刺激为800Hz纯音 分别在两只耳朵中出现 让被试进行双耳分听 只注意一只耳的声音 并对小概率刺激做出反应 不注意另一耳的声音 结果发现 无论注意与否 在约250ms内 小概率刺激均比大概率刺激引起更高的负波 以小概率刺激引起的ERP减去大概率刺激引起的ERP 会得到一个差异波 是一个存在100 250ms之间的明显的负波 31 MMN图示 32 MMN与标准刺激 偏差刺激差异的关系 随偏差增大而增大 声强MMN 标准刺激为80db 偏差刺激分别为57db 70db 77db 这一结果最早由Naatanen 1978 报告 随后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MMN反映的是人脑对刺激差异的无意识加工 即使在两种刺激都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也出现了MMN 这说明人脑有对刺激间差异进行无意识加工的能力 或者说人脑能够对不同刺激自动地做出不同的反应 2 4N400 N400 是研究脑的语言加工原理的常用ERP成分 最早由Kutas于1980年报告 这一篇报告发表在当年的Science 207 203 205 上 他们通过屏幕向被试呈现一些句子 句子的每个单词从前往后是逐个出现的 先出现的几个句子都是正常的符合语法和语境的 在呈现句子时同步记录每个单词呈现后引起的脑电变化 35 实验设计前几个句子都是正常的 最后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是明显畸义的 实验观察到在这个畸义词出现之后400ms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负成分 这就是N400 语义畸异程度越大N400越大 THEPIZZAWASTOOHOTTO 目前一般认为N400与长时记忆的语义信息的提取有关 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与P300相似 N400也有许多子成分 分别与不同的认知过程相关 有彼此不同的脑内源 而且也发现N400不仅与语言加工有关 面孔 图画等非语言刺激也能诱发N400 三 刺激呈现与数据处理 实验程序采用Eprime软件编制 基本实验流程包括实时 on line 刺激呈现 头皮脑电放大 模数转换 数据采集 以及实验结束后离线式 off line 数据分析 数据的离线处理的程序 合并脑电数据与行为数据 去除眼电 分段 滤波 基线调整 排除伪迹 删除坏电极 平均叠加 保存 总平均 共10个步骤 39 E Prime简介 E Prime是实现心理实验计算机化的一个可视化编程语言平台 是一个涵盖实验生成到毫秒精度的数据收集分析的应用软件套装 功能 实验设计 生成 运行 收集数据 编辑和预处理分析数据 40 Eprime的优点 E Prime能呈现的刺激可以是文本 图像和声音 可以同时呈现三者的任意组合 提供了详细的时间信息和事件细节 包括呈现时间 反应时间的细节 可供进一步分析 有助于了解实际实验运行的时间问题专门面向心理实验 并针对心理实验的时间精度作了优化 刺激呈现与屏幕刷新同步 精度可达毫秒相对于传统编程语言 E Prime易学易用 实验生成快速 41 E Studio Interface E Studio由四个部分组成 1 Toolbox2 StructureView3 PropertiesWindow4 Workspace 42 ERP实验流程 3 1合并行为数据与脑电数据 mergetaskdata 首先要保证在数据记录时实验过程得到完整记录 即以时间进程为轴 使行为反应和脑电变化得到同步记录 实现锁时 locktime 这也是事件相关脑电的本质含义 如果行为数据与EEG数据不能同步匹配 则不能按行为操作进行平均与分析 正确合并两种数据之后 就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 比如 可以看看造成被试行为反应正确或错误的刺激引起的同步脑电变化是怎样的 就可根据正确或错误的反应进行分段 实现这种分析比较 3 2减少眼电伪迹 Ocularartifactreduction 眼电 EOG 是最常见的伪迹 对EEG影响很大 越往头皮前部越显著 减少眼电的方法一是删除 一是校正 由于删除EOG也会删掉其他各导有用的数据 因此多采用校正的方法 眼电校正的方法有多种 但原理都是从EEG中减去EOG 一般步骤如下 找到眼动电位的最大值 构建一个平均伪迹反应 峰对峰 点对点地从EEG中减去EOG 3 3对脑电分段 Epoch 按照预设的分析时程 以刺激物发生为起点 对连续记录的EEG数据按照事件发生时段进行分段 3 4滤波 filter 目的在于排除50Hz市电干扰和其它伪迹 这是根据频率来处理的 在Type设置时 需要注意 所谓的低通 lowpass 是让所有频率低于设定值的信号通过 实际上是设定一个可通过频率的最大值 而高通 highpass 是让所有频率高于设定值的信号通过 实际上是设定一个可通过频率的最小值 另外 带通 bandpass 是让介于两个频率值之间的信号通过 而带阻 bassstop 则是让两个频率值之外的信号通过 3 5基线校正 baselinecorrect 校正时一般选择所有导联 allchannel 即对所有电极点都进行校正 基线是根据Epoch时设置的刺激前到0点的时间段上的波形 一般设定为100ms 3 6排除伪迹 artifactrejection 这也是对波幅进行处理 不过它可以针对一导或多导 根据某一范围的数值 比如 100 V 超出这一范围的成分则被删除 3 7删除坏电极通道 deletebadchannels 进入电极状态图 如果电极是坏的 将显示为红色 对这些红色电极加以双击使之变成绿色 然后确定即删除坏电极 3 8平均 average 根据需要 选取timedomain或frequencydomain进行平均叠加 这一步主要是对相同任务引起的刺激加以叠加 3 9保存 outputfile 将生成的平均文件存盘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多次保存 每次保存的文件名要取为相同 不要担心被覆盖 因为后缀名是不同的 3 10总平均 grandaverage 现在的可以生成自动批处理文件 由于不同被试做的任务相同 所以脑电数据的处理一般也是相同 如果每个被试的数据都逐一设置则非常费时费力 可以通过对一个被试数据的处理 尝试各个参数的最佳值 然后将这些设置保存成批处理文件 如此可对所有被试的数据很快地处理完 分析者可以相当轻松 早期ERP报告都是报告个别被试的几个电极点的脑电变化 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对多个被试的数据进行总平均了 现在报告的ERP图形一般都是总平均图 注意 行为数据的采集 包括反应时间 按键反应 正确率和错误率 以及事后的口语报告 由于口语报告会产生大量肌电 所以ERP研究一般不能进行实时的口语报告或出声思维 四 波形的识别与测量 得到一系列波形后 要从中识别不同成分以及成分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是ERP研究的技术难点 一般通过峰潜伏期 波形及其头皮分布 参照总平均图与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判断 而丰富的经验也很重要 波幅测量有基线 波峰和波峰 波峰两种 潜伏期常以刺激起始点到波峰顶点之间的时间段代表 一般认为 波幅反映大脑的兴奋性高低 而潜伏期则是神经活动与加工过程的速度与评价的时间 56 200 200 400 600 800ms 2 0 4 0 2 0 4 0 6 0 潜伏期 基线 峰 峰 峰 4 1定性分析 将不同事件 条件 引起的脑电波形加以比较 重点比较的内容包括 潜伏期 始潜时和波幅等指标 两种条件造成的波形在头皮上的分布情况 以及定位分析 然后进行源定位分析 包括脑地形图 偶极子定位等 58 设置条件1与条件2 分别产生A峰B峰 测量并比较峰A与峰B的潜伏期 始潜时 波幅等指标 比较条件1与条件2的波形在头皮的分布 定性分析 59 相减技术 相减技术的运用 对于提取更为纯粹的 与心理机制相关的ERP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4 2脑电地形图 是将脑电信号转换成一种既能定量也能定性的脑波图形 可以将大脑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功能变化与形态定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功能状态与激活状态结合起来 地形图中相同颜色的区域代表激活程度相同 电压相等 要绘出脑地形图至少需要12导记录电极 理论上越多越好 脑电地形图可以看作大脑各部位的激活在头皮上的表现 地形图可分为二维 平面 地形图 三维 立体 地形图和实际头形地形图 61 根据图形的色彩或形式 可将地形图分为 彩色地形图 灰度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4 3偶极子定位 偶极子 dipole 是由多对数值相等 符号相反的电荷 彼此相隔一定距离时形成的体系 偶极子被认为是ERP的脑内源 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处形成负离子占优 在下一个神经元的顶树突处形成一个纯粹的细胞外负电位 同时在此神经元的其它部分 细胞体和基底树突 又形成一个纯粹的正成分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微小的电流偶极子 63 偶极子产生原理示意 当刺激引起大脑某部位激活时 多个相同方式激活的神经元所构成的电流偶极子将累加 这样将形成一个大偶极子其电位将通过大脑的传导到达头皮 虽受到脑脊膜和颅骨的阻抗 但仍可在头皮记录到 65 Equivalentcurrentdipolemodel ERP在头皮记录到的就是这种脑电信号 通过逆运算 inverseoperation 即根据结果来估计原因 从头皮记录到的脑电情况来逆推其发生源 因而偶极子的确定严重依赖于算法 由于导联数目的限制和脑电在脑内传导时衰减和扩散 其准确性受到影响 附 我们优势和劣势 发挥实验心理学传统优势 深刻的理解心理学问题 提出创新性假设技术上不熟练 影响了假设的实验验证 没有稳定的研究团队 特别是多学科背景的长期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