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9250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二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二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活动(一):我们去植树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6日活动内容:我们去植树。活动目的: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活动重点: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活动难点: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进程:一情景引入,信息整理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意思吗?对。这天是植树节,中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将要组织植树活动,大家看这幅图。(出示)1)问: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的相应结果。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二、三班的小朋友们各要植树的棵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栽的?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4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有那些时候回遇到类似的问题?(小组讨论、汇报)编号:12第六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6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示课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二、较数的大小的练习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 769 561 936问:他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样?比100呢?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307 657269 9001000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指名说:你觉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比较呢?3、完成第2、3、4题。学生看懂题目后比较大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集体汇报时第4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对就可以。4、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检查正确率。三、综合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出示图,学生观察,理解图意。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离?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理由。3)问:你觉得318袋和580袋相比,怎样?引导学生说出:318袋比580袋少得多。问:那么,402袋比580袋怎样呢?引导说出:402袋比580袋少一些。4)问:通过比较,你觉得“少得多、多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与580袋相比,多一些的吗?多得多的呢?4完成复习第7题。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意思。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6.想想做做第9题。1)学生独立填写。2)反馈说一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3)想一想:如何能一个不少的按规律来写呢?四全课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五、作业设计 对号入座:(1)写出比210少一些的5个数,( )、( )、( )、( )、( )。(2)写出3个比600多一些的数,( )、( )、( )。(3)写出5个比807小很多的数,( )、( )、( )、( )、( )。编号:13第七课时 复习认数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7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复习第17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揭题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1题。1)问:你能说出一个千以内的数吗?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3)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2.口答下面各题。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3.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76 720 7021)学生口答。2)问:他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5.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1)第3题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2)第4题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三复习简单的计算1. 完成第6题。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2写出下面各数。五百六十二写作( )一千写作( )四百六十写作( )七百零三写作( )1)请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完成复习第5题)3完成复习第7题。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中提供的信息看懂图意。2)学生独立完成。3)说说这题题是怎样想的?四、作业设计计算小能手:30+70= 40+50= 90-80=200+500= 400+300= 900-100=200+60= 520-500= 90+800=编号:14第八课时 复习比较数的大小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8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814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复习比较数的大小)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8题。1)学生们先找规律,再独立填写。2)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填写的。指名说一说。3)学生们从头到尾把每列数都读一读。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924810 1000999 876875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3、完成复习第9题。1)请学生拿出8、4、5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854。问: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数吗?你能用“大于、小于”来说说这些数的关系吗?2)请同学们拿出其他的数字卡片模仿练习。(同桌互练)三估计能力的练习1、完成复习第10题。1)出示这一组数,请学生读一读。2)问:这组数中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多少?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3)复习第11题:圈出接近400的数。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圈出这几个数。小结:这些数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与400相差不多,比较接近。2、完成复习第12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完成复习第13题。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信息。2)学生推理、思考。3)组织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推理。4、完成复习第14题。1)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练习。2)汇报核对。四、作业设计智力冲浪:(1)560、()、()、590、()、()、620(2)200、()、()、()、600、()、800三 分米和毫米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8日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分成两部分:先认识分米和毫米,在学会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简单换算。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干支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而分米、毫米的表象主要是在学生的测量活动几其实际应用中建立的。教学理念: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探索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不断丰富各长度单位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体会发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估测能力。教学课时:共2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1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1课时编号:15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9日教学内容:课本26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教学进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探究1、认识分米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 1分米=1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1米=10分米)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小组进行操作。学生汇报自己量的情况。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尺、长1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板。学生尺 米尺学生实践操作: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二、认识毫米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在(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铁钉长2( ) 床长2( )大米宽2( ) 黄瓜长2( )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说说,再量。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1分米里有几毫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板书设计:分米和毫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编号:16第二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9日教学内容:课本293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具准备:小推车教学进程:一、导入 1出示例题1: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60厘米=( )60毫米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问: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请一生上来测量。)3测量结果是多长?4(板书:6厘米)问:能用毫米作单位吗?(板书:6厘米=( )毫米)指名说。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汇报(多人说一说)。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2)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再请一人说)7出示例题2: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80厘米=( )分米你是怎样想的?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9补充练习:30分米=( )米40毫米=( )厘米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板:30分米=( )米40毫米=(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说一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4)同桌互说,后汇报。2完成2。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6)生汇报。3完成第3题。1)请你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2)开火车汇报。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4)讨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4完成第4题。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5)同桌互说。5、完成第5题。1)指名读题。2)师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3)生可以回家记录。板书设计:简单的单位换算6厘米=60毫米80厘米=( )分米四加法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9日教学简析:本单元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及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连加,以及和在100以内的估算。教学理念: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探索算法时,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方法、经验,来探索多种算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新的计算,将计算练习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重视估算的显示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估算。教学目标:1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试题。2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3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教学难点:两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本节内容用12课时。不进位加3课时进位加2课时连加1课时估算1课时复习5课时编号:17第一课时不进位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0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的三位数加法。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加法的验算。3培养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进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30+50= 300+500= 300+50=64+30= 62+3= 620+300=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2笔算:35+24 27+51二、谈话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通过以上复习,我们今天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三、新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提问:根据提问: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2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根据学生的现状。请他们自己找办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用笔算进行计算。3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小结:首先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4教学验算方法。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后再知道。板书:验算。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么样列式。3)教师板书竖式。4)学生笔算,看计算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5)小结:在笔算加法时,要看算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来验算。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们笔算并指名板演要验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按要求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然后再计算。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1神机妙算:214+585= 215+720= 19+680=2口算下列各题:31+12= 50-20= 320+80= 64+9=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143+126 验算:126+143编号:18第二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1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用正确进行解答。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题意反思答案的合理性,不断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具准备: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花片各若干个。教学进程:一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说明: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玩摆花片的游戏。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整理成如下的板书。 小英:摆了11个花片; 小华:要比小英多摆3个; :要比小英少摆3个。引导: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想一想,我们可以求出哪些问题?2、指导学生解答“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1)提问:你能根据已知条件,把小华的花片摆出来吗?第一排摆多少个花片?想一想,第二排怎样摆花片,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华要比小英多摆3个? 根据操作情况提示:当第一排花片摆好后,在第一排花片下面先一个对着一个摆第二排的花片。但第二排摆得与第一排同样多后,还要再摆3个。提出要求:数一数,第二排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2)启发:对照刚才摆花片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消化要摆多少个花片? 学生列式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3、学生尝试解答“要摆多少个花片?”(1)提出要求:你能先用花片排一排,再算一算吗?(2)学生分小组操作、计算。(3)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个?第二排怎样摆花片,才能清楚地看出要比小英少摆3个?明确:在第一排花片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花片。(4)引导反思:算出的第二排花片是多少?是怎样列式的?二、知道完成“想想做做”1、做“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如果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可允许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在列式。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连贯地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如果部分学生感到困难,也允许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式。引导反思:算出的答案会不会比36盆多?为什么?三、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评讲。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解答了哪些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编号:19第三课时不进位加练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1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练习四的题目。教学目标:1使学生练习笔算不进位加法的计算。2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透彻理解“比一个数多”和“比一个数少”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出示小黑板。1口算8+5+2 6+5+4 3+6+77+4+3 5+6+5 4+8+6提问:以上各题怎样算比较简便?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练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二、练习:1教学第1题。1)出示题目,指名板演。2)提醒学生认真进行计算并负责任地进行验算。3)集体订正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结果。老师选出一种相应的算式,并讲清像这样的加法,首先要数位对齐。将所有加数数位对齐来加。2教学第2题。1)先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2)讨论交流。提问:怎样求合唱组有多少人?3)集体订正。3教学第3题。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学听听。2)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教学第4题。1)、“上衣比裤子贵22元”是什么意思?2)、讨论交流,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教学第5题。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小军比小芳少拍1下,小军拍多少下?小军比小芳少拍2下、3下呢?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作业设计:身边的数学。1二(1)班男生26人,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2二(1)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二(1)班男生有多少人? . 编号:20实践活动(二)模拟购物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2日活动内容:模拟购物。活动目标: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及环保教育)3.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 教学准备:玩具专柜、文具专柜 、生活用品专柜、学生手工作品专柜、废品回收站,文明顾客星若干,经理牌5个、总经理牌1个,塑料袋若干个,计算器5个,小红旗1面,各种面额的假币若干,各柜台准备1个收钱的盒子,5张统计表。录音机及音乐(彩月追月),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商品标价。“蓝猫商店”各柜台当日销售情况统计表。卖出商品的件数卖出商品的总金额活动过程:1.开场白。总经理:今天是我们攀钢十六小“蓝猫商店”开张的日子,我是“蓝猫商店”的总经理,有请本店的其他成员与大家见面,其余的同学当顾客,现在就让我们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你的到来!2.放音乐(彩月追月)购物(重点)。同时总经理给各柜台发放销售情况统计表。各柜台经理吆喝:快来买哟!快来买哟!这是我们同学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来呀!来呀!“蓝猫”学习用品是你理想的选择顾客与经理的买卖交流,顾客大胆汇报自己的买卖情况。(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同时各柜台经理统计商品销售情况。3.总经理收回各柜台经理的统计表,并快速作出判断并宣布:今天我们“蓝猫商店”的柜台共销售件商品,总金额是元钱。所以,今天的最佳销售经理是柜台的经理,特奖给一面小旗,希望你继续努力!4.各柜台经理及总经理谢场。(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你满意)编号:21第四课时进位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2日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能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3能运用三位数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概括地说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出示小黑板。7+3= 60+80= 70+80=9+4= 50+90= 4+6=笔算:48+25= 59+6=提问:以上这两道题在笔算时,你是怎样加的?引入新课教师讲百以内的加法法则,板书课题:二、新授:出示例题图教学例题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同学们列式。板书 :85+143学生尝试笔算,并组织交流解决难点。提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板书个位上的和,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该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板书)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写2(强调:百位上不能忘记从十位进位的1)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同学们列式。板书:85+126 请同学们探索后独立解决指名板演,教学方法同上。归纳总结:根据刚才的计算学习,大家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做在本子上。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找出每题错处及原因。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老师再次强调加法法则。布置作业:笔算并验算:235+294= 817+73= 375+255=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 85+143= 85+126=编号:22第五课时进位加练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2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练习五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练习笔算进位加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小黑板。6 + 8 7 + 9 8 + 3 5 + 760 + 80 70 + 90 80 + 30 50 + 70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算一算。(和超过100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注意引导,掌握方法。)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练习进位加法的内容。二、练习:1教学第2题。提醒学生列竖式计算。2教学第3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教学第4题。提问:(1)各有几种走法?说给同学们听听。(2)怎样判断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指名回答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教学第5题。1)你从图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怎样计算小明和小方各跳了多少下?讨论:(1)解决每个问题时各用了哪些条件?(2)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汇报,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计算我最棒1用竖式计算,并演算。684 + 246 = 98 + 566 = 685 + 27 = 编号:23第六课时 连加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2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复习1口算。 8+5+1 6+7+3 9+8+2 6+5+3 9+7+3 7+8+6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指名说如何计算。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1 2 6 3 5 4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独立计算。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2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图意。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3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今天你获得了什么?板书设计: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85143126=354(本)8 51 4 3 1 2 63 5 4编号:24第七课时加法估算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3日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进程:一、揭题,引入新课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 401 608 597 888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加法估算)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师指名说。3)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怎样列式?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5)指名说。师板书:206292500 200 300能写等号吗?为什么?6)500哪来的?( 同桌讨论。)指名说。7)指导读法: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2教学试一试:买一台吸尘器和一套音响大约要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3)问: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这800元能买哪几样东西?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5)指名说,集体判断。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于号来表示。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同桌说一说。2)指名汇报。2想想做做第2、3题。指名说怎样估算。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3、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互说,集体反馈。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加法估算206292500200 300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编号:25第八课时练习六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3日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千以内加法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以及连加的竖式计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和在千以内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继续巩固加法的验算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及验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题。二、笔算加法的复习,出示小黑板。1口算下面各题630+40 370+200 990+10520-400 680-200 10004002完成练习三第1题。1)请同学们分组练习进行笔算,指名板演。2)指名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3)分组比较,每组中的三道题,分别属于加法中的哪三种情况。(不进位加,进位加,连续进位加)4)我们一般在计算以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知道怎样验算吗?请同学们在原式验算。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来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教师小结:在笔算和在千以内的加法时,要怎样笔算,怎样验算,还应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三第2题。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4笔算263+47+169= 377+562+78=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2)提问:三个数连加时,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在笔算的过程中,怎样算比较简便?说说每个数位上相加得多少?又是怎样处理的?哪一位上相加满20怎么办?5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三、加法估算的复习。1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3 791 598 6082完成练习三第4题。1)请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估算过程。2)小结:在估算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它得到的数字不准确,应用约等于号。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作业设计: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427+363 265+549 752+169板书设计:263+47+169 377+562+78编号:26第九课时复习不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方法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4日教学内容:复习不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验算方法。教学重点:怎样正确地列加法竖式。教学难点: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1做加法时,应注意哪几点?指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指名板演。325+253 516+82学生板演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订正,发现错误时及时给予订正。3指名板演并验算。213+356 72+425计算后,教师和同学集体订正。4老师作以小结:做加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相同数位对齐,二是从个位加起,在验算时,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是不是两个竖式的和都相同。二应用题练习。1养鸡场养了432只,母鸡和143只公鸡,养鸡场一共养了多少只鸡?1)让同学们充分读题,理解题意。2)指名读题。3)指名说说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母鸡432只已知条件 公鸡143只要求的问题:养鸡场一共养了多少只鸡?4)指名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再计算。432+143=575(只)答:养鸡场一共养了575只鸡。三、巩固练习425+374= 52+743=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出示应用题。商店里有彩电124台。黑白电视72台,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教师小结:你在这节课里复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234+563 741+158 615+63编号:27第十课时复习进位加法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4日教学内容:复习进位加法。教学目标: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牢固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学生说说做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指名板演,练习。326+248 156+392二、补充例题。1出示题目 485+243=7284 8 5 + 2 4 3 7 2 8教师讲明本题:个位相加是8,而十位相加是12,已满十,所以十位写2,向百位进1。同学们在加百位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加上十位上进的1。2出示应用题。小刚家今年收了453斤黄豆,329斤花生,他家一共手了多少斤粮食?1)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理解题意。2)指名说说题目里的以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黄豆453斤已知条件 花生329斤要求的问题是:他家一共收了多少斤粮食?3)教师提问:要求他家一共收了多少斤粮食?我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回答,黄豆的斤数+花生的斤数=一共的斤数。4)指名列式计算。453+329=782(斤)答:他家一共收了782斤粮食。三、巩固练习1指名板演218+359= 435+192=2应用题练习。某果园收了378筐苹果,这个果园一共收了多少筐水果?指名板演,并验算。教师小结:本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考考你的计算能力。325+478 586+127 92+459编号:28第十一课时复习连加和估算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5日教学内容:复习连加和估算。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以及能让学生正确地进行估算。教学重点:使学生牢固掌握连加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地进行估算。教学进程:一、复习连加的笔算方法。325+287+53= 158+247+276=指名学生笔算后师生共同订正。二、补充例题。258+137+365=7502 5 8 1 3 7+3 6 5 7 5 0教师应向学生讲清,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应用题练习。某学校有男生478人,女生267人,老师48人,学校一共有多少人?1)让同学们把题目多读几遍,正确理解题意。2)指名说出题目里所给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男生:478人已知 女生:267人 教师:48人问题是:学校里一共有多少人?指名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478+267+48=693 (人)答:学校里一共有693人。三、复习估算出示小黑板,让同学们估算。198+504 392+497指名板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那些内容:作业设计:1笔算下面各题。369+85+296 168+247+3252估算下面各题。402+398 595+297 320+482编号:29实践活动(三)剪一剪主 备 人:李苏芹备课时间:2007年3月15日活动内容:剪一剪。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活动重点: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教师(彩纸数张、剪刀一把,作品二张。小展示牌等。)学生(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活动进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剪纸吗?你们都会剪哪些图案呢?(指名回答)老师收集了一些剪纸艺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你们认为这些作品美吗?剪纸里藏着许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秘密。你想知道吗?二、探究新知识(一)四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的剪法。1、看一看。老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有学生会说画好一个小纸人后再剪。(师适时指导,要求剪出图形是对)有学生会说按对称的方法画好以后再剪。2、猜一猜。老师把纸对折2次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能剪出几个小纸人?师随学生的回答,轻轻展示所剪小纸人。并对学生给予表扬。猜一猜,把纸对折3次,能剪出几个小纸人?师随即展示,并给猜对学生以表扬。3、试一试师鼓励学生按自己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搜集出现不同问题的作品。4、议一议出示有不同问题的作品,请学生议一议,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问题1、断开的小人。原因:没有把小人的胳膊画过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