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媒体人员技能提升和情绪疏散手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9097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地震媒体人员技能提升和情绪疏散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大地震媒体人员技能提升和情绪疏散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大地震媒体人员技能提升和情绪疏散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大地震媒体人员技能提升和情绪疏散手册目录. 2前言. 3一、理解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 41、灾难后心理反应. 42、PTSD 的诊断标准. 7二、我们如何有效与灾民互动. 101、救助的操作. 102、互动的原则. 123、与孩子的互动. 144、与不情绪反应的人互动. 15三、我们如何自我保健. 181、你需要这样. 182、注意避免. 193、可以使用的技巧平衡的生活. 194、可以使用的技巧放松. 195、可以使用的技巧社会支持. 22前言 5 月12 日在四川发生的8 级大地震,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透过一幕幕真实的影像,我们看到人在灾难前的渺小、失去家园、至亲的灾民无助、对前路茫茫的眼神,周围搜寻家人的焦急和不安、我们看到了灾民对灾难再临的惧怕,失去至亲时摇首顿足的伤痛。这些危机和灾难都为当事人、遇难者的家人,甚至是一些虽未曾经历灾难但却因看到一幅幅活生生的影像而感同身受的人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他们往后的人生道路。这时除了身体上的医治和为他们往后的生活做出细致的安排,心灵重建的过程更是至为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人面面临的压力万甚。他们一方面要不可选择地要面对这些惨烈的景象、悲凄的人群,同时还要强压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感受理智化为文字;他们目睹灾民的惨状,一方面很渴望救助他们给他们应有的支援,但同时他们又似乎不能做真正的帮助;他们清楚明白灾民的痛苦经历不能一次次被触动,但他们出于职业的要求却不得不扮演着让灾民一次痛苦的角色 这种矛盾的内心,其实压抑了太多的情感没有处理,他们需要太多的关心与专业的支援。为此,我们整理了一套为四川大地震后媒体人员技能提升与情绪疏解手册,希望尽微薄之力,支持媒体人士。曾海波 谢伟2008-6-5一、理解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1、灾难后心理反应正常人对信息的流动、交换、互动,如身体感知,能够接受、理解、处理,但当刺激太大,这样流动的过程会被打断。尤其面临突如其来的打击(比如地震),人们处于木然状态。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巨大灾难后,人可能会表现出如情绪、认知、行为与生理四个方面的防御性行为(也称之为幸存反应):情绪 震惊、高焦虑、强烈反应、情绪上的木僵认知 方向感减弱、注意力涣散、过强的敏感性 行为 退缩、与人隔离、言语方式改变、暴食暴饮 生理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具体而言,可能会有如下表现:恐惧和担心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悲伤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 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内疚感 觉得没有人可以求助,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是自己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理解自己的痛苦。强迫性的重复回忆 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创伤画面在脑海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悲伤的画面失望和思念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一种爱的失落感。 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扎心般的感受。过度反应 对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 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 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身体症状不适的症状 易疲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子宫痉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根据临床心理学定义:当一个人亲身经历或目睹到一种极大的创伤,特别是威胁到生命或极重大的伤害时,往往会有极度害怕、恐惧或无助感(小孩比较容易出现混乱与激动的行为),如果个人创伤后反应持续有吻合诊断标准的症状,且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即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一般持续时间少于三个月称为急性,超过三个月称为慢性,若是症状出现在创伤后六个月后才出现称为Delayed onset(晚发型),如果持续不足一个月则为Acute stress disorder(急性应激障碍)。2、PTSD的诊断标准总体而言,创伤后人们往往都会表现出三大类症状:再体验(re-experiencing) flashback、intrusive images 闯入性的创伤情境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 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会出现噩梦,反复惊醒回避反应(avoidance) 麻木、失忆、木僵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放弃努力、降格自己的能力水平、固着在失望情境,然后引起免疫系统受损。 不想说话,不相信别人可以理解高警觉(hyper arousal) 细微的线索即引发强烈的反应 对许多小的细节事件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 进一步还表现为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一点点小事都可能引发大恐慌,甚至易于激惹 而且这种警觉可能已经泛化到生活各个方法 如果情绪、认知、身体等反应符合以下标准,即表明你已经属于PTSD,最好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的救助沟通。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以下有一条吻合 重现创伤性事件(经常性地陷入令人痛苦的回忆,包括想象、思考或感觉发生过的创伤故;); 反复做有关创伤事件的噩梦(经常性地梦见令人痛苦的创伤事故;); 回闪(感觉到创伤事故好像再次发生;); 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心理苦(当面临标志或象征创伤事故某一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的线索时,心里感到极度悲伤;); 暴露于创伤事件相关的生理反应。(当面临标志或象征创伤事故某一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的线索时,身体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情感麻木与回避以下有三条吻合 努力避免去想或谈论创伤事件(试图避免想起、感觉、或谈论和创伤事故相关的事情;); 尽量避开促使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和人(试图避免会引起回忆创伤事故的人、事、地方;); “遗忘”创伤事件;(不能回忆起创伤事故的任一重要片段;) 对重要活动的参加热情减退;(对参与重要活动或聚会的兴趣明显减少;) 觉得别人与自己无关;(感到和他人疏远或隔离;) 情感麻木;(感情受到限制,例如不再拥有爱情的感觉;) 感觉前途无望。(感到未来遥遥无期,例如不再期望满意的工作、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孩子以及幸福的生活。)警觉过程所致易激惹症状以下有两条吻合 难于入睡; 易激惹; 难于集中注意力; 警戒心过度; 易受惊吓(夸张的受惊吓的反应)时间因素 这些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并且这些障碍引起了“在社会、工作或其它重要方面的悲痛情绪和损伤”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PTSD 一般会于创伤事件后大约三个月发生。但有对有些人,明显的PTSD症状也可能表现在创伤事件一年后。但也有一些人会在六个月内痊愈。二、我们如何有效与灾民互动 要知道,灾民的痛苦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因此在与他们互动时,最可以给予他们的就是支持与陪伴在这个时刻,我们并没有办法去减少悲伤者内心最深处的痛。虽然我们不能帮助他们远离这样的悲痛,我们的陪伴、支持与安慰,仍然有重大的意义与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当我们能够去接触到亲友内心最深层的哀伤与痛苦时,这样的陪伴、支持与安慰能够让我们与悲伤者的痛苦、绝望的心灵产生一种连结,而这样的连结对于正陷入孤独无援、悲伤无助、痛苦不已的悲伤者来说,虽然不能减轻其悲伤的心情,却能陪着他去承受、去经历、去走过这段痛苦生命历程。1、救助的操作满足当事人的基本生理及心理需要(例如:休息、温饱、安全感、合适的社交距离等等) 接触受危机事故影响人士时,应尽量给予他们安全感 应先自我介绍(包括你是谁?接触他的原因及可以提供甚么协助) 了解当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已经得以满足;若他仍未得温饱或足够的休息,应首先协调相关的部门或机构,提供所需的物资 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才为受事件影响的人士提供情绪支持的工作协助当事人稳定情绪 让当事人明白他正在面对的征状(例如:惊慌、恐惧、哀伤、焦虑等等)是面对危机事故的正常反应,并非表示当事人是软弱的 接纳当事人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例如:嚎哭),并给予支持 表示明白当事人正努力地面对该危机事故 由于地震的负面影响仍然持续,告知当事人的情绪波动,仍有可能会继续出现,但会有人在身边做出支持鼓励当事人保障自己的安全 人在面对危机事故后,会较容易做出一些冒险的行为,例如:要跑回灾场拯救自己的亲人或一些珍贵的物品;或当面对亲人离世时,自己亦不愿意继续生存等等 表示明白及接纳当事人正面对很大的伤痛 允许让当事人抒发他的情绪 提醒当事人冒险行为的后果是无法逆转的,而且冒险行为不会为他带来他所期望的效果,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让当事人知道身边人的关怀及他们可以如何寻求适时的支持及协助教导当事人舒缓因危机事故而引发的征状及情绪 面对由危机事故而引发的心身反应,当事人可能会感到很不安及无助,教导他们舒缓压力的方法,不但可以协助他们减轻压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掌控感,使他们可以慢慢安静下来 请参考附页,教导当事人调节呼吸及松弛肌肉的方法提供当事人一些问题解决诉方法与资料 给予当事人与事件有关的正确资料,包括事件的最新进展,不同机构所提供支持及协助、当事人可能会面对的心身反应等等 协助当事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例如:如何尽快回复正常的生活;如何可以照顾不同的家人等等,对当事人都十分重要紧急处理 若当事人的情绪极之不稳定,或坚持伤害自己或有极冒险的行为,应该实时送他到医院接受治疗2、互动的原则 你不可催促当事人:灾民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因此,你不要轻易认为“我可以理解你的痛苦”,那么的话你其实是在制止当事人说话。你要允许当事人的痛苦、无助、无力、不作为,你需要给予他们最多的控制感(因为灾难使他们特别无助,无力选择)。 你不可进行比较:你面对着幸存的当事人,但无论何你不能去祝贺这种幸存,因为在他们心中,这种幸存是一种罪过。你不能用别人的死亡、别人的更悲惨来试图衬托当事人的幸运!所以,你要:避免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但你可以说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是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3、与孩子的互动你不要做 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 不要表现出他很可怜,需要被同情的样子; 不要试图取代他的父母,不说“没关系,我们都爱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不要过度的给予,有可能造成依赖、迁怒或感觉被施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为只有自己能帮助他,让他先找到康复的方法,启动每个人自我疗伤的能力; 不要造成他们的内疚(幸存者综合征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死了)、不要说“你已经很幸运啦!”“你已经比别人好多了!” 不要对他所经历过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这是二度伤害;你可以做 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 对孩子,此阶段,在这种情境下(仅限休克、急性反应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几秒钟后或几小时内数月内),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但如果孩子有拒绝,不要勉强。 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语言,建立信任的关系,开启谈论的可能性;简单、通俗的、甚至可以重复的非常正常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么了”; 礼物:巧克力,画笔和纸;补充营养的;建立信任后,才能给出关怀。 如果有时间,也允许的,给孩子表达的方式:特殊渠道的沟通,绘画、以讲童话故事的方式 告别时要说如果你以后需要我的帮助,还是可以来找我,难过的时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电话或者地址。(来来往往的探看者,造成了孩子不停地被抛弃、分离的创伤)4、与不情绪反应的人互动沉默者/发呆或茫茫然者 首先要排除当事人的沉默是由一些身体的伤员、中毒、失血过多等等所引起 尝试反映他的心情或情绪状态,例如:“我知道你刚刚经历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你的心情” 尝试透过不同的途径(包括他的身体语言及其它相关人事)了解当事人的需要,但不要强迫他与你沟通 表达你愿意协助他,例如:“若你同意,我很想静静地坐在这里陪伴你;若你愿意,我非常愿意聆听及分担你的困扰” 询问当事人需要甚么协助。但若当事人最终仍保持沉默,应尊重他的时人空间,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他的情绪,但需要保障他的安全 告诉他假如他迟一些希望有一些情绪支持,可以如何跟你联络 面对“发呆或茫茫然者”,必须加以陪伴,不可以让单独一人 若情况严重,应尽快送他到医院求诊情绪十分激动者 适量的情绪宣泄,有助当事人舒缓情绪及有助他重新整理对事件的看法 过分激烈的情绪表达,可能会令当事人情绪崩溃,影响他复元进度 当事人变得十分激动时,可尝试协助他从“情感”的层面,转移到“较理性”的层面,例如:“是什么原因令你那么激动?”、“有没有用过甚么方法,让自己没有那么难过?” 不要和当事人争辩使他难过的原因是否合理,尝试集中精神和他商讨有甚么方法会令他好过一点 会面结束前,最好可以和他达成一些协议,让他知道可以用甚么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情绪 若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改善情绪,应与他商讨避免情绪继续恶化的方法 若情况严重,应尽快送他到医院求诊愤怒者 对突然而来的灾害,受影响的人事会感到很无助及愤怒。他们有可能把这种愤怒的情绪,宣泄在前来协助他们的人的身上 情绪支持者应该明白、体谅及接纳当事人的愤怒是面对灾害事件的其中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不是针对他个人而发出的 不要和当事人争辩 不要把当事人对灾害事件的不满或对处理该事件的不满,当作对你个人的攻击 表达对他愤怒的情绪的理解及接纳 尝试探讨他真正的需要,例如:他希望得到一些基本生活的资源等等 尝试协调相关的机构,使他得到所需要的支持三、我们如何自我保健1、你需要这样 接纳及容许自己在不寻常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会有情绪、身体和行为的反应,不要强迫自己在很短时间内复元 自然地表达你的情绪和需要,让别人关心你 向愿意聆听或有类似经历的人倾诉,回顾你在整件事件中的感受与体会,并互相关怀和支持 保持日常的作息规律,维持均衡的饮食,做适量的运动及进行一些令你愉快的活动 争取放松、休息的时间,可透过做松弛练习(如深呼吸)去舒缓情绪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它人听。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它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用爱心关心温暖的态度确认灾难群众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协助,自助而后助人。2、注意避免 压抑自己的感受或避谈该事件 感觉自己有不正常的心理、行为表现而担心 避免批评自己或其它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切记避免饮酒、吸烟或滥用药物3、可以使用的技巧平衡的生活 充分的精力 合理的生活、充分的睡眠 应激相关反应的自我处理 适当运动 明确自己的界线,适时退出(中断、求助) 每天给自己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 拓展自己的宣泄通道:朋友、博客、日记4、可以使用的技巧放松腹式呼吸放松腹式呼吸启动了许多提高放松、减少焦虑的生理方面的相互作用。有许多好处: 为大脑和肌肉系统提高氧气供给。 促进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这部分自主神经系统会促进平静安宁的情绪状态。它与新鲜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恰恰相反,交感神经系统会引起情绪激动以及惊恐或焦虑的生理反应。 注意力更集中。练习:1、记下你感觉到的紧张水平,然后把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2、通过鼻子慢慢地、深深地吸一口气直达肺部的底端,换句话说,把空气送达你能做到的最低的部位。如果你是在腹部呼吸的话,你的手应该会升高。当你的服务部鼓起来的同时,你的胸部只有轻微的活动。3、当你深吸一口气后,屏一会儿气,然后慢慢地通过鼻子或嘴你喜欢怎么样都可以把气呼出去。确保充分完全的呼气。当你呼气的时候,让整个身体放松(你可以想象你的手臂和腿变得松松的、软软的,像一只布娃娃)。4、做十次慢慢的、充分完全的腹式呼吸。尽力让你的呼吸平衡而有规律,不要一下子吸一大口气或一下子把气都呼出去。在呼气时慢慢地数到4,然后呼气时也慢慢地数到4,这将有助于你放慢呼吸。用这个方法呼吸几次后,你就能放慢呼吸,然后放松。记住在每次后都要屏一会儿。5、当你已经放慢呼吸后,每次呼气就倒数一个数字,从20 倒数到1。整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慢慢地吸气屏气慢慢地呼气(数20);慢慢地吸气屏气慢慢地呼气(数19);慢慢地吸气屏气慢慢地呼气(数18),如此直至数到1。如果在练习腹式呼吸时你觉得有点头晕,你可以停止练习15-20秒,用正常的方法呼吸,然后再重新开始。6、你也可以延长练习,做两三套腹式呼吸,记住在每套练习时从20 倒数到1。每次5 分钟的腹式呼吸练习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焦虑或早期的惊恐症状。渐进肌肉放松练习开始:1、舒舒服服坐好之后,你可以开始作深呼吸,慢慢吸入然后呼出每当你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当你感觉呼吸平稳、有规律的时候暂时不用说“放松”。2、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右手上慢慢将右手收紧收紧成拳头再收紧些最后抓紧拳头你会感觉整只右手,由拳头到肩膀变得硬直然后由数至。3、慢慢将右手放松放松你感觉到僵直的右臂逐渐由肩膀手肘手腕手心手指慢慢地松弛下来放松继续放松放松整只右手跟着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当你呼吸时,轻轻默念“放松”。(重复练习三次)4、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左手重复以上的练习。5、将注意力集中在整只右脚将右脚伸得硬直收紧将脚趾“拉”向头部方向,你会感到小腿部份酸硬数1 至10再将脚趾反头部方向伸数1 至10放松整只右脚放松放松当你的脚完全放松时,它会很自然地略向外倾。跟着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自己放松。(重复练习三次)6、然后再将注意力集中在整只左脚上重复以上的练习。肌肉松弛的关键是练习者能分办和感受到肌肉收紧、放松时的状况。当你能把握以上的感受可将手足练习的原理运用到身体其它部份。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背部5、可以使用的技巧社会支持 寻求家庭的力量 寻求朋友的力量 寻求归属的群体 寻求能量的释放空间 但这个支持的得来,是你自己允许的,而不是强迫的!往者已矣,目前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怎么办?与其呆呆傻傻地不知所措,倒不如打起精神来,想想脱困的方法。想想当年你们一起所订的目标,想想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你就有一股勇气活下去。但如果你真的很想哭,请不要吝啬,那就流泪吧!让心中涨满的情绪好好地发泄;如果你很想怒吼,那就叫吧!不要管别人如何想;如果你真的很懊恼,那就工作吧!只有在此时你才能暂忘烦恼,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如果你很痛苦,那就静心吧!祛除心中的魔鬼,让它也不能干扰你。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对人类具有更多生命服务的潜力发挥出来,因为你是生命的勇士,因为你体认到人是如此的渺小,仍受制于大自然的反扑,但也是如此地伟大,所以可以充分活出本能中无数的无限,可以坦诚面对自己,可以是一个真正投入自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