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小论文-噪音污染-嘉定区启良中学-八1王晟.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8931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小论文-噪音污染-嘉定区启良中学-八1王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科学小论文-噪音污染-嘉定区启良中学-八1王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科学小论文-噪音污染-嘉定区启良中学-八1王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小论文 噪音污染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同时噪音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由此可见,对噪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乐队演奏的乐曲极度刺耳,可以使观众突然晕倒,这些也都是噪音引起的。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29%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39%,失眠的占32% ,头痛的占27%,胃痛的占27% ,心慌的占27%,记忆力衰退的占27%,心烦的占22%,食欲不佳的占18%,高血压的占12%。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这噪声真害人不浅哪!我想:这噪声对人危害这么大,那它对动物会有何影响呢?我做了个噪声对动物有何危害的实验。首先,我到花鸟市场精心挑选了两只健康活泼的虎皮鹦鹉和两只鸟笼。回到家,我把两只鹦鹉分别养在两只鸟笼里。实验开始了。前两天,我先将两只鸟笼放在安静处,再为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的食物和水,让它们在安静中生活。第三天,我再将两只鸟笼分开,一只放在窗口,让它整天置身在烦人的噪声中(下文称B鸟);另一只照样养在安静处(下文称A鸟)。我先后观察了10天,观察结果如下。前两天,把它们都养在安静处。两只小鸟吃的食物和喝水量基本相等,到了晚上,它们已把食槽中的食物一扫而光。它们还不时在笼中蹦来蹦去,好像在锻炼身体,偶尔发出清脆悦耳的叫声,活泼得很。第三天把鸟笼分开,一只挂窗外,整天听噪声;另一只,放老地方。结果,情况大变。A鸟还是那么爱吃、爱喝、爱玩;可B鸟则惨了!刚接近噪声时,它还能接受。半天后,它有点心神不定,无精打采,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食欲逐渐减弱。第四天,A鸟的食欲和喝水量与往日差不多,精神仍很好。B鸟的食欲则明显下降,而且变得烦躁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成天打瞌睡,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第五天,两鸟的情况和前一天相差无几。第六天,A鸟和往日一样,依然悠闲自得!梳梳羽毛,拍拍翅膀,一会儿啄小米,一会儿啄青菜。B鸟则在噪声中越来越烦躁焦灼,不时发出尖厉的叫声,显然是被噪声吓得惊恐万状,而后食欲就大减。第七天,A鸟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用爪子抓住笼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B鸟和前几天相比,更糟了。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似乎看不清东西了,在笼中飞来飞去东碰西撞,头撞出了血,还在那儿乱撞一气,想冲出鸟笼。光喝点水,不再进食了。嘴里不时发出凄惨的叫声,浑身发抖。第八天,A鸟照常。B鸟已经没有力气飞了,只能疲软地躺在笼子一角,连水也不喝了。第九天,A鸟依旧健康活泼。B鸟变得越来越虚弱,连抬头的力气也没有了。不吃不喝两天,呼吸变弱了。第十天,A鸟一切依旧,B鸟已奄奄一息。眼睛也睁不开。滴水不沾已三天了。毛色失去了光泽,周围噪声似乎对它毫无影响,它反而变得很安静了。经过十天的实验,我发现噪声不但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也直接对动物构成了威胁,使动物失去了平静的生存环境,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保护环境成了人们刻不容缓的事。虽然政府部门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减少噪声,但我看这还远远不够。我建议各职能部门应该在各住宅小区内多开辟一些绿化地,种植一些成本低、成活率高的植物。在马路两旁种上行道树,让这些树木花草吸收一部分噪声。同时,居民们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把电视机、录音机的音量调低些。各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认真重视减少噪音这利人利己的举措。我想,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加强环保意识,这样,一定能为自己,为动物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成都列五中学 初2013级5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