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历年招教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703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历年招教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南省历年招教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河南省历年招教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招教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 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 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A23.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 A24. 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土2个组块 D2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C26.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 A27.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2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威廉?冯特 B30.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A 31.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3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8.1)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A33.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B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C 35.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D3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 B37.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9.1)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A38.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D39.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C2011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二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 6分)1 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2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3 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是( )。 A孟禄 B达尔文 C利托尔诺 D汤姆逊4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征是( )。 A身心和谐发展 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 C强调劳动教育 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5 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 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6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7 (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 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12.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 )更为重要。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1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4.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15.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礼、乐、射、御、文、算 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 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17.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A.知识和技能目标 B智能和性格目标 C环境目标 D身体目标18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 代教育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1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20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21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 A.情绪 B兴趣 C态度 D个人知识经验22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23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o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2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o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2 5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26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o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27.德育过程28概括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 2分)2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被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30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31课程标准又称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 的指导性文件。32.课程从课程的组织_,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33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_ 的情况及 的感觉。34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 ,是人对客观现 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_。35 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36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 和_ ,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7.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38.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9.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40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41.简述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的两大特点。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 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 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 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4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 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44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再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根据案例,请你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评价。六、论述题(12分)45、试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2011年最新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部分试题精编(四)一、选择题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D、行为强化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 )A、100 B、120 C、140 D、130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卢姆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博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6、7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15、形成性评价通过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二、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_。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_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_智力测验量表。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_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_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_。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 10、学生学习了m (a+b) =ma+mb后,错误地得出lg (a+b) =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_。 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的过程。 1 2、_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_一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分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三个发展阶段。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性。 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 l、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心理学部分试题精编(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C4、A5、A6、A7、A8、B9、C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二、填空题 1、桑代克2、关键期3、任务4、斯坦福一比纳5、维果斯基6、道德行为 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8、场依存9、诱因 10、负迁移11、心理 自我12、观察学习 13、联结14、道德15、关注学生 三、简答题 1、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 活动律。(4)组合律。2、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 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 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 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 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发现问题;埋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四、论述题 l、提示: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 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 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 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 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提示: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 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 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 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2011年最新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部分试题精编(四)一、选择题l、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 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致性和连贯性原则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二填空题1德育是思想教育、 一和道德教育的总称。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j学校德育和一 等形式。3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 。4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_ 和主体设计。5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 一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7德育过程是_ 一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8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 一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10、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 的 的总和。11、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_方式。12、陶冶包括一 、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13、处分分为警告、 一、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1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 一、社会模仿模式等。15、道德教育的_ 一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 德育学说。16、所谓 题。三、简答题1德育的意义有哪些?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3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7、简述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8、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9、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1、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3、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4、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15、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16、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17、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有哪些?18、锻炼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19、陶冶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20、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21、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如何?22、设计道德两难情境的要求是什么?23、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四、论述题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学部分试题精编(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A 4.C 5.A 6.D 7.B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B 15.D二、填空题1政治教育2社会德育3继承性4具体材料5心理健康教育6生活辅导7个体社会化8德育内容9学生已有品德水平10.活动方式11.受教修养12.人格感化13.记过14.体谅模式15.认知模式16,道德两难三、简答题1、(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2、(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3、(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 (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牲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4、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5、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入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6、(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7、(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二,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学生;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8、(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必须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内因),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9、 (1) -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10、(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11、(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12、(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13、(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14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15、(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16、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有:(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1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有:(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18、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要求是:(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19、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是:(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20、(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21、(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2、(1)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可信的; (2)设计的情境必须包含两条道德规范,而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 (3)涉及的两条道德规范在设计的情境中必须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23、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5)提出环境、行为的交互作用论。四、论述题1、(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讦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2、 (1)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举例说明(略)2011年最新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部分试题精编(三)一、选择题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主要方法B重要方法C唯一方法D特殊方法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4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6教育目的是_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7马克思主义关于一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相对而言的。9全面发展的人是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10_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1I.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 的教育。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的教育。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 ,是一种精神状态。三、简答题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9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II.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1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四、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训练试题(1-6)一、选择题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价值。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_和教科书。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的过程。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三、判断题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四、简答题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五、论述题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