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寿光市蔬菜产业化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8688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寿光市蔬菜产业化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寿光市蔬菜产业化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寿光市蔬菜产业化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情况汇报寿光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5处镇街区,人口103万,是“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2012年,寿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8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32.2%,地方财政收入列全省县域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2805元,同比增长13.8%。 一、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种植规模化。根据全市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中南部集中发展蔬菜,到目前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2010年以来,我市在大西环规划建设南北长17公里,占地6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各镇街区建设高标准蔬菜园区120多处,提高了全市蔬菜规模化实施水平,蔬菜产业已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二、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产品品牌化。我们把标准化生产视为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寿光蔬菜品牌的生命线,通过健全五个体系,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了蔬菜品质,推进了产业的品牌化发展。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开展,我市的蔬菜质量稳步提高,在农业部每年五次对全国37个抽检城市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我市始终名列前茅。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业行政执法中队,按照不少于6人的标准全部配齐了人员。各村也都实行了村委负责制,每个村委成员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目前,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领导体系,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完善监管制度。实施农药登记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凡进入我市的农药产品持有关证件和包装到农业局审查,经审查合格的,进行登记备案,准予在我市销售,事后在对这些准入产品的内在质量进行抽检化验,对未经登记备案的一律不准在寿光境内销售,对抽检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搞好农药登记备案的基础上,新开发了肥料登记备案系统,目前全市已对4600多种农药、1800多种肥料产品进行了审核并备案,农药登记备案做法被农业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同时,以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主,镇街道行政执法大队为辅,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市级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分成4个执法中队,常年分片对农药经营和使用者进行监督检查;镇街道落实了包片包村包门店责任制,全面加强了对辖区内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三是健全标准体系。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按照“完整、接轨、配套、简便”的原则,重点围绕蔬菜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主导产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和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将蔬菜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彻底解决了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的问题。四是健全生产体系。蔬菜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我们以企业为主体高标准建设蔬菜基地,积极引导对达到标准的基地争取“三品”基地认定。全市建设了蔬菜集团、洛城农发、中兴、春晓、田苑果菜、新世纪、三元朱等100多处标准化蔬菜生产及种苗园区,其中有30多处蔬菜园区获得了国家“三品”基地认定。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技术培训、产品检测、技术规程、注册商标、标识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蔬菜生产记录档案,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如我市洛城农发绿色基地使用的蔬菜安全追溯条码,对销售的蔬菜可实现全程追溯。五是健全检测体系。蔬菜质量检测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我们按照“布局合理、结构科学、服务便捷、满足需要”的要求,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5处镇街区检测室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了28台高标准检测设备,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车,并由人社局、农业局共同招聘24名专职农产品质检员,农产品企业、基地、市场、超市均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室。按照有场所、有法人、有人员、有设备、有台帐、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对村头地边蔬菜交易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对不符合标准的755处村头地边蔬菜交易市场进行了取缔,保留的575处市场全部配备了高标准速测设备,形成了全覆盖的检测网络,实现了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测、定样检测与抽样检测的有机结合。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把全市8处超市、15处农业龙头企业、15处镇街区的575多处村头地边市场速测室全部纳入视频监控,各速测室速测仪数据接口直接与寿光农业信息网的服务器连接,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上传、统计、分析和处理。六是健全品牌创建体系。坚持把推进“三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三大内容,不断强化措施,推进品牌创建工作。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寿光大葱等6种蔬菜产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有552种蔬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知名商标。“乐义”牌黄瓜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洛城”牌黄瓜获得山东名牌农产品称号。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当年新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由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经营市场化。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巩固核心、扩展体系、突出加工”的思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灵活地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巩固核心”,就是不断改进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交易手段、组织体系、市场发展战略和策略,进一步做大规模,扩大影响。我市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年交易额可达到600亿元。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寿光在“买全国、卖全国”交易格局中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作用。“扩展体系”,就是以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对外抓开拓,对内抓完善,构筑了与国内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带动了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目前,全市已发展专业市场40多处,集贸市场196处。积极推广新型市场销售方式,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突出加工”,就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我们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高产业效益、提升产业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扶持壮大了天成食品、赛维科技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实现了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同时,积极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发展到410家、900多个,辐射带动了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四、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推进科技服务信息化坚持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提高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开展科技信息110视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产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组织市内蔬菜、食用菌等12处科研机构对蔬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难题进行攻关。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栽培、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沼气综合利用、荷兰模式智能温室、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二是推广创新成果。为把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基层,全市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多名。以市农广校、农技中心、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作为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轮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巡回讲课。到目前全市有10万多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4万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80名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三是开展科技信息110服务。为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农业局建设了寿光农业信息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110视频服务,发展了镇(街道)、村信息网络服务站320家,服务范围涵盖全市14处镇(街道)、600多个村,为全市农民提供蔬菜标准化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惠及全市16多万户菜农,累计为农民解答蔬菜标准化技术问题18多万个,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600多项。 五、举办蔬菜博览会,推进产业发展国际化。把举办蔬菜博览会作为提高产业外向度,推进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根本措施,本着“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受益”的办会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每届菜博会都以丰硕的经贸成果、独特的展览模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农业及相关产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菜博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现寿光特色的名片,使寿光蔬菜享誉国内外,2012年第十三届菜博会的参观人次高达212万人,其中外地人员占70以上。菜博会成为我国集中展示和传播蔬菜前沿技术、交流市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地增强了寿光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了蔬菜的大流通。寿光菜博会是全国五大国家级农业会展之一,大大提高了寿光农业在国内外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流通。蔬菜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认真贯彻上级的部署要求,以推进标准化生产为主线,以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用标准化规范农业、用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