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导学案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592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行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羁旅行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羁旅行役诗导学案答案登岳阳楼杜甫1、“坼”字,是分裂的意思,“浮”字,是漂浮的意思。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吴地和楚地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这两个字传神的营造了一幅极其壮阔的画面,与下联自叙的落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衬出了诗人深深的孤危感。2、面对着洞庭湖的壮阔雄伟,联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漂泊天涯,只能以舟为家,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痛苦之情。3、 慕名已久,终得登楼的感慨;对亲戚朋友的眷念;年老孤独多病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百姓遭难的同情;无以报国的自悼4、不同意。诗句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5、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虽漂泊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菩萨蛮韦庄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2、示例:这是秀丽动人(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图。江南的水澄澈碧绿,比碧蓝的天空更纯更净;江南生活闲适恬淡,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躺在雕栏画栋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何等的悠闲自在!当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3、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旅夜书怀杜甫1、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这是一幅雄浑壮阔的月夜江景图。在阔大的江岸,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摇摆不定,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低垂的星空,显得原野更加辽阔无边,更加荒凉,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迫,一下子涌了出来。首联的意象无一不突出“孤”字,而颔联的意象则写出了“阔”的特点,以反衬作者孤独的形象与凄苦的心境。2、孤独。这是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大江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黯淡的未来,何处者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3、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意思,“涌”是滚涌的意思。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月光在江中翻滚涌动。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4、这两句诗即景抒怀,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杜甫一生确以文章著名,却不想仅靠文章著名,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他为自己以文章声望了此终生而可惜,因而,他借诗向世人表明:有谁知道我的志向并不在文章上面呢?杜甫在成都幕府时确年老多病,但杜甫不服老也不辞病,他不能忍受人们以“老”“病”为由排挤轻贱他。表面上说“我的官职想必该是因老病而休吧!”言外这意是:排斥我,使的辞官而去的那些人,心里是明白我辞官的真正原因的。这一联反悔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之情。5、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自己。以形象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虞美人李煜1、 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2、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3、 “ 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4、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月指的是秋天的月,春花与秋月本应是人间的良辰美景,然而诗人的一声叹息,让所有的思绪都跌入了无尽的悲伤中。这里的月表现了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悲伤。故国已经不再,江山易主,李后主望月的心情已经变了,巨大的悲痛通过一声“何时了”表达出来。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月如钩”也是诗人所见的景象,一弯残月照着李后主的孤寂的身影,表达的是李后主一种思念,缅怀过去的悲痛心情。如今只能独自一人赏这残月,引起后主无限的遐想回忆,勾起了他的怀念、眷恋。 “月亮”这个意象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5、运用了对比手法。全词紧紧围绕着永恒和短暂的对比来写,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所代表的短暂无常的人生相对比。写出了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时的无限怅恨之情。6、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之多;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本句采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愁思赋予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苏幕遮1、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2、明确:“呼”和“语”。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叶)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4、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5、“风荷”。词人由眼前的荷花联想到故乡钱塘,由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思乡之情二、拓展练习1、答案为: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2、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三、1、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2、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